- 平抛运动
- 共223题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个倾角θ=37°、表面光滑的斜面体,物体A以v1=6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的正上方,有一物体B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如果当A上滑到最高点时恰好被B物体击中。若A、B均可看作质点,sin37°=0.6,cos37°=0.8,g取10m/s2,
试求:
(1)物体A上滑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2)物体B抛出时的初速度v2;
(3)物体A、B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物体A上滑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ma
代入数据得:a=6m/s2
设经过t时间相撞,由运动学公式:
代入数据得:t=1s
(2)平抛物体B的水平位移:=2.4m
平抛速度:=2.4m/s
(3)物体A、B间的高度差:=6.8m
知识点
一小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在落地之前经过空中 A、B两点,在A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在B点小球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
),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水平方向抛出两小球A和B,A、B两球都经过了空中的P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如图所示,倾角为370的粗糙斜面的底端有一质量m=1kg的凹形小滑块,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在斜面底端正上方有一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同时小滑块以初速度v=2m/s从斜面的某处沿斜面开始滑动。经过t=0.4s,小球恰好垂直斜面方向落入凹槽。(已知sin370=0.6,cos370=0.8,g取10m/s2)求:
(1)小球水平抛出的速度v0为多大?
(2)小滑块开始滑动时距离斜面底端的位置?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由题意小球恰好垂直斜面方向落入凹槽可知。
(2)小球落入小滑块上时的位置为
若小滑块开始滑动时是沿斜面向下则,
下滑的位移:
即小滑块开始滑动时距离斜面底端的位置为:
若小滑块开始滑动时是沿斜面向上运动则:
上滑时加速度为小水制作
小滑块向上运动的时间
小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
所以:小滑块折返运动的时间
小滑块折返运动的位移
即小滑块开始滑动时距离斜面底端的位置为:
知识点
如图为一湖边倾斜大坝的横截面示意图,某人站在不同高度h处以不同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向湖面扔小石块,不计空气阻力。则石块 (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特战队员在进行素质训练时,抓住一端固定在同一水平高度的不同位置的绳索,从高度一定的平台由水平状态无初速开始下摆,如图所示,在到达竖直状态时放开绳索,特战队员水平抛出直到落地。不计绳索质量和空气阻力,特战队员可看成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0。4 kg的小物块从高h=0。05m的坡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滑到水平台上,滑行一段距离后,从边缘O点水平飞出,击中平台右下侧挡板上的P点,现以O为原点在竖直面内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挡板的形状满足方程y=-6(单位:m),不计一切摩擦和空气阻力,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如图所示为某实验探究小组所设计的实验装置:BF是水平光滑的轨道,两个相同的弧形光滑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 = 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水平射出。根据你学的知识判断:
(1)当从轨道M的下端射出的小铁球落到E处的瞬时,从轨道N下端射出的小铁球 (选填“能” 或“不能”)沿水平轨道刚好运动到E处,发生碰撞。
(2)降低轨道M的高度,保持轨道N不变,使两小铁球还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 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水平射出,当从轨道M的下端射出的小铁球落到另外一处的瞬时,从轨道N下端射出的小铁球 (选填“能”或“不能”)沿水平轨道也刚好运动到该处,发生碰撞。
(3)写出你上述判断的理由: 。
正确答案
答案:
(1)能(2分);
(2)能(2分);
(3)小铁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不影响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或两小铁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始终相同)(2分)
解析
略
知识点
一小圆柱体沿光滑的抛物线轨道运动,抛物线轨道为,第一次观察到圆柱体运动到
=25m处,经过0.2s后圆柱体运动到
=24m处,则圆柱体此时的瞬时速度大小近似为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从O点抛出A、B、C三个物体,它们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A、vB、vC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A、tB、tC的关系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