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共2171题
读“中国30附近三座名山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5-31),完成下列要求:(16分)
(1)图中数字1、2、3、4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决定这种自然带变化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在三座山峰中,贡嘎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贡嘎山东、西两坡的雪线比较,较低的是_________坡,导致贡嘎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4分)
(4)峨眉山所在地形区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区,该地形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_(写出两种农作物即可),并请评价该地形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C (2分) 热量 (2分)
(2)贡嘎山的相对高度比峨眉山、黄山的相对高度高得多 (2分)
(3)东 (2分) 水分(降水、湿度)因素的差异 (2分)
(4)峨眉山所在的地形区为四川盆地,其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小麦等 (2分)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对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温在0℃以上,热量和水分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分) 不利影响:雾日多,光照不足(2分)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三座名山的垂直自然带的认识。
读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各自然带名称的代号按垂直自然带自上而下的变化规律填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填字母)
E.针叶林
(2)根据图中垂直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判断该山地应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_________带。
正确答案
(1)自上而下为:D、B、A、E、C
(2)亚热
本题考查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及根据基带判断山地所在地区。在山地中,随山高度的增加,降水减少,温度降低,自然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且此变化类似于该山所在地到极点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故自下而上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
读亚欧大陆自然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E→G→F→C:这种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规律,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图中自然带类型中南半球缺失的有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规律。
(5)自然带I反映了_______________规律。
(6)图中A与B两个自然带类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4)D 非地带性
(5)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6)A区域受到中纬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所以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这种自然带;B区域由于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答此题要仔细审读图上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分析因此而导致的热量与水分组合及地域差异。
图中A区域位于大陆西部,由于受到中纬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所以形成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图中B区域由于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区域由于受到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区域纬度较高,形成了亚寒带针叶林带。受千岛寒流的影响,亚洲东部比欧洲西部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低,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因此海陆的分布是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这种现象属于非地带性规律。
自然带E→G→F→C的变化表现出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从滨海向内陆方向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的特点,这种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I区域是亚洲中部高山植物区,自然带I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8分)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而美国纽约的华尔街是这次危机的中心和源头。
材料一 生态足迹是将一个地区人们所消耗的各种资源转换成提供这些资源所需的生物生产面积。有效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地区自然生态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生态赤字的大小等于有效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的差数。
单位:公顷/人
材料二
(1)说出AB两地自然带的名称,分析美国西部这两个自然带分布狭窄及该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8分)
(2)纽约所在的美国东北部的农业带是乳畜带,而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及周围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造成两地区农业的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3)比较中国和美国的生态赤字差异,试说明美国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简要评价。(8分)
正确答案
(1) A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分)B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分)大陆西岸的高大山
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使自然带仅分布在山脉西侧。(2分)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交界)地带,故地震多发。(2分)
(2)水稻种植业 (4分)
原因:气候不同,前者气温更低,降水分配更均匀,草类茂盛,适合发展乳畜业;后者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需求不同,前者城市密集,比重大,对乳畜产品需求大;后者农村人口更多,对粮食的需求大。 (8分)
(3)美国的生态赤字比中国高。美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于中国,但美国人均消耗的资源远超过中国。说明美国人消耗了别国的资源和下一代的资源,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8分)
试题分析:
(1)A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美国这两个自然带狭长的原因是山地阻挡了自然带向内陆延伸。该地区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发生。
(2)长三角及周围位于我国南方,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为季风水田农业;可以从气候、饮食习惯和城市化水平比较。
(3)美国生态赤字远高于我国,原因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均消费资源量展开叙述即可。
读“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1分)
(1)自然带①是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范围是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在欧洲是______,在我国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描述该地区植被在自然地理环境上的重要作用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
(5)④自然带的植物叶子表面往往有一层蜡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苔原 4000~5300米 (2)没有 南半球相应纬度地带是海洋
(3)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4)亚马孙平原 地球之肺
(5)夏季炎热干燥,减少水分损失(蒸腾) (6) 低纬度高山地区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以及自然带和土壤、动物、气候等环境要素的关系。注意带着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结合图示①自然带在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上,分布于北纬70°--80°位置,故判断为苔原带;结合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取40°N对应的海拔高度即可。
(2)自然带②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上,分布于北纬50°--70°,由于南半球该纬度全部是海洋,几乎没有陆地,故该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
(3)根据自然带③在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上,分布于北纬35°--50°之间,故判断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反映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⑤所在纬度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全球最大的分布地区是亚马逊平原,由于热带雨林茂密,具有强大的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生态功能,故被称为地球之肺。
(5)④自然带的植被叶子上覆盖一层蜡质,反映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主要是由于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6)由于所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的数目越多,故低纬地区的高山则垂直地带性表现最为明显。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自然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________,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
本题以我国为例主要考察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ABC三地位于中纬度地带(40°N左右),所以是温带植被;由A至B至C,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分布的特点,A离海洋近降水较丰富可生长森林植被,B和C随着距离海洋的变化降水会逐渐变少,B降水较A少可生长草原,C在内陆地区很少主要是荒漠,由此判定A是温带森林带B是温带草原带C是温带荒漠带。
(2)由A至B至C,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分布的特点,所以可知这种差异反映了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各种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明显,导致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地带性。但是不可再生资源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其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不能称之为地带性规律。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正确答案
A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B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地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造成三地自然带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三地气候的差异。
解答这道题一定要联系三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进行全面地分析。图中三地虽都在北回归线附近,但大气环流形势不一样。
A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热带沙漠气候,形成了撒哈拉沙漠,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
B地为德干高原,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之内分旱(又可分热季和凉季)、雨两季,10月至次年5月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降水较少,为旱季。旱季的后期(3—5月)气候干热,为热季;6—9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丰沛,为雨季,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C处为珠江三角洲,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造成三地自然带差异显著的原因主要是三地气候的差异。
正确答案
(1)长白 温带季风
(2)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4)白头山休眠
此题涉及气候类型判断、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自然保护区和火山等知识。首先根据纬度和高度先判断山地名称,再根据自然带由山底向山顶呈环带状分布,可知这是垂直地域分布。据山地名称可判定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此地区著名的火山是白头山,属于休眠火山。
读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各题。
(l)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由长到短列出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排序。
(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乙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雪线海拔逐渐升高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4)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丙地可能是哪座山脉?
正确答案
(1)丁>乙>丙>甲。
(2)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乙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3)全球变暖。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川率,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加强国际合作。
(4)秦岭。
甲地西坡山麓植被枯黄说明是其所在地区的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则纬度位置越靠北,白昼越长.而纬度位置可以根据其基带判断。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说明是水分条件不同.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雪线上升说明气温升高,治理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其吸收量。丙地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亚热带。
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途自然条件变化依次是
(2)自东向西,自然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各个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东北平原—____________;大兴安岭—____________;
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塔里木盆地的绿洲边缘—____________。
(4)上述环境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5)内蒙古高原如何防治环境问题?绿洲如何防治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1)C
(2)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沿海 内陆
(3)黑土受冲刷,表土流失 森林减少,环境恶化 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绿洲荒漠化
(4)人类活动不合理
(5)草原区规定合理载畜量,实行划区放牧,轮流打草,并积极建设人工草场;绿洲区要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建设绿洲内外防护林,或用草沙障固沙。
气候变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植被:森林草原-森林-典型草原;农业:种植小麦-采伐森林-放牧牛羊;东北平原由于开垦坡地,使黑土受冲刷,大兴安岭存在林区过度采伐而使森林减少,内蒙古高原由于过度放物而荒漠化,绿洲由于过度樵采而荒漠化。根据两地区荒漠化成因进行治理,草原区防治措施是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划区轮牧;绿洲区要建设内外放护林,合理利用水资源。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 ]
正确答案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B线,自然带依次由__________带、_________带过渡到_________带,这属于由_________向_________的分异现象,主要是由于______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属_________方向的分异现象,这种变化是以_________为基础的。
(3)陆地环境因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正确答案
(1)森林 草原 荒漠 沿海 内陆 水分(2)纬度 热量(3)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洋流
本题主要考查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及产生原因。从图可见AB线段方向为东西方向(从沿海到内陆),CD线段方向为南北方向(从低纬到高纬),因此,从A到B自然带的更替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D到C自然带更替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0分)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自然带与图中A、B、C、D的对应关系。
①落叶阔叶林带 ②针叶林带 ③针叶阔叶混交林带 ④常绿阔叶林带
A_______ ,B_______,C_______ ,D________。(填序号)(4分)
(2)此图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一地域分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北坡缺少森林植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南坡积雪冰川带的海拔高度比北坡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正确答案
(1)② ③ ① ④ (4分,每空1分)
(2)山地垂直(1分) 峰顶与山麓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1分)
(3)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 (2分)
(4)南坡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2分)
(1)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根据图示:A为针叶林;B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带;C为落叶阔叶林带;D为常绿阔叶林带。
(2)峰顶与山麓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所以形成了地理环境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北坡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所以缺少森林植被。
(4)雪线高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南坡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所以南坡积雪冰川带的海拔高度比北坡低。
读“北半球自然带的随纬度和高度分异的理想_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_带,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_________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
(3)自然带③的气候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在大陆西侧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
(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__________。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寒带苔原(1分) 4000-5000(1分)
(2)没有(1分)
(3)大陆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1分) 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分)
(5)亚马孙平原(1分)
(6)低纬地区(1分)
(1)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图中给①在平地的分布纬度为70°-90°,所以自然带寒带苔原带,根据图示: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4000-5000米。
(2)根据图示:自然带②是亚寒带针叶林带,由于南半球该纬度陆地面积小,所以缺乏该自然带的分布。
(3)根据图示:自然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4)自然带④位于亚热带,在大陆东侧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大陆西侧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⑤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亚马孙平原。
(6)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特征。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体的自然带越复杂,所以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低纬地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