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题试卷
- 模拟试卷
- 预测试卷
1.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据此我们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测是( )
①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修改有望加快
②优质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将得到根本解决
③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改善
④标准化生产的推行不利于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的做法不能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②错,标准化生产推行有利于满足个性化的需求,④错误,故答案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易错点
优质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将得到有效解决,而不是根本解决。
2.2016年10月12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深圳正式拉开帷幕。我国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活力。实施“双创”推动改革发展的合理传导路径是( )
①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消费需求升级
②激发创业创新热情→涌现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③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正确答案
解析
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带来的就是激发创业的热情,然后培育更多的就业岗位,再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钱了之后就消费,最后推动经济发展。故答案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易错点
应该是先创造就业岗位,然后才是增加居民收入。
4.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特别是那些名目繁多、企业不堪重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力争今年减税降费能够达到万亿元人民币。这旨在( )
①减轻企业税务负担,培育经济长期发展环境
②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
④调整财政收入结构,减少对税收的过度依赖
正确答案
解析
要推进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不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②不合题意,也不是减少对税收的依赖,④不合题意,故答案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
(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契税、教育费附加、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易错点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但不是全部来源于税收。
5.2016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居住证暂行条例》开始施行。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符合办理条件的,可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该条例的施行( )
①体现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有序扩大,公民主人翁地位得以确立
②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将督促各级政府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④将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正确答案
解析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指的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①错误,政府这样做是履行社会建设职能,不是加强市场监管,④不合题意,故答案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
①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
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
③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易错点
市场监管职能是属于政府职能中的经济职能
10.与漫画主旨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漫画体现的是垫脚石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实践,艰苦训练,达到成功,故答案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的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可能没有量变,也不可能没有质变,而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不会永远维持下去,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引起质变,变为另一种性质的事物。
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易错点
材料没有强调矛盾的转化。
11. 2017年初,人工智能“AlphaGO”的升级版“ Master ”横空出世,在围棋界展开疯狂“屠戮”,将世界围棋顶级大师悉数斩于马下,豪取60连胜。柯洁九段两败于“Master”之后,醉心于“Master”别出心裁的棋路,以至于一夜不眠。由此可见( )
①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比人类更有智慧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推动人类认识不断深化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人工智能可以成为人类思维的基础和源泉
正确答案
解析
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①错误,人类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社会实践,④错误,故答案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易错点
人工智能不可能超越人类,归根到底,人工智慧是由人类研发出来的。
3.下列曲线图中,养老服务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不考虑其他因素),E点会向E′点方向移动。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其供给应该会增加,故供给曲线应该往右移动,需求也相应的会变多,故答案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供给曲线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一般而言,供给量与价格会呈正相关。影响供给的因素包含:相关财货的价格,生产因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其中需求量是不能被观测的。需求曲线可以以任何形状出现,可以符合需求定理的需求曲线只可以是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通常以价格为纵轴(y轴),以需求量为横轴(x轴),在一条向右下倾斜、且为直线的需求曲线中,在中央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一,而以上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一,而以下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则小于一
易错点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其供给应该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6.自2016年12月26日起,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及所辖县、市、市辖区试点设立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监察委员会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省(市)监察委员会,并与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明确监察委员会职能职责,建立监察委员会与司法机关的协调衔接机制,强化对监察委员会自身的监督制约。试点监察委员会( )
①表明监察部门已由行政内部监督转变为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旨在建立监察机关与执法、司法机关有效衔接、相互制衡的机制
③保证我国人大、监察、司法机关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④彰显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正确答案
解析
监察部门的监督依然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①错误,在我国,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不是相互监督,③错误,故答案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具体去贯彻。
易错点
监察部门的监督依然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7.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处理我国周边问题上的突出特点是“两条腿走路”——坚决捍卫核心利益,同时加强合作、管控分歧。中国处理周边问题的做法( )
①彰显出我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彰显出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因素
③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
④有利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正确答案
解析
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②错,材料没有讲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故答案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易错点
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1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对刘禹锡《秋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诗人对秋日景致的别样感受是其思维自觉选择的产物
②一鹤凌云的的秋日胜景正好反映了作者顽强向上的内心追求
③秋日固有的景致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必不可少的基础
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获得了不受对象约束的审美自由
正确答案
解析
是鹤凌云的的秋日胜景导致了作者顽强向上的内心追求,②错误,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样要受对象,④错误,故答案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易错点
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其获得了不受对象约束的审美自由是错的,都要受到限制。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回答8-9题。
8.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强调,制定《民法总则》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坚持这一原则( )
①才能使法律文化体系的精神价值得以依附和实现
②才能使民法典的编纂有精神价值的支撑,不会偏离正确方向
③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才能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9. 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民法总则》的编纂既主要总结了我国以往民事法律的成功实践,又充分借鉴了外国成熟的立法经验和民法理论的最新成果;既主要考虑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和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又充分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民法总则》的编纂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
①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人们可以根据主观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③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正确答案
解析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③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体现了④故答案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易错点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
正确答案
解析
既主要总结了我国以往民事法律的成功实践,又充分借鉴了外国成熟的立法经验和民法理论的最新成果,体现了①,既主要考虑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特征和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又充分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体现了③,②表达错误,④不是方法论。故答案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相互区别: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次要作用。
相互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矛盾,无所谓次要矛盾,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主要矛盾的解决规定者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易错点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是方法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诗词大会”这个词被很多代表委员在不同场合不断提及,一时“走红”两会,这透露出一个信号: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民之所需。
材料一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涵养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源泉,这是文化供给侧发展的重要指针。在2017年2月7日播出的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逸之风;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情怀,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中国诗歌史。本次《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的节目。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播出过程中还大力创新,以“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既有趣味性,又适当还原诗词的独特意象,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力争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15.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请依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论证:(对语文课本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12分)
16.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表现形式上是怎样取得成功的。(10分)
17.目前,《中国诗词大会》已带动了我国中小学校园学习古诗词的热潮,请你针对信息化时代学校应如何加强中国古诗词的推广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及对应的具体措施。(4分)
正确答案
①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中国人民脑子里,让古代经典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去中国化”易犯“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不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古代经典应成为涵养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源泉,“去中国化”易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不利于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不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④反对“去中国化”,加强古代优秀经典文化传承,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顺应了人民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心。
解析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然后具体根据材料分析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作用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对于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点,要形成一条线索,这样在解答主观题时围绕一根线索来穿起来,就比较全面了,否则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例如,此题中所牵涉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在解答时要尽量做到大而全。
易错点
此题的综合创新性比较强,需要结合语文课本去中国化来说原因,迁移度大,考生容易在思考时出现遗漏。
正确答案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正确处理好“冷”与“热”的关系,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3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节目诗词的实际需求来发挥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的具体优势,找到解决传播中国诗词的正确方法,让更多的观众欣赏领会该节目。(3分)
③把握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做到宏观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在实践中将“技术手段十艺术表达”的形式和诗词的内容相结合,从而达到了最佳效果。(4分)
解析
此题要求根据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角度来进行解析,直接根据原理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作答即可来进行解答。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一)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个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比个性抽象、深刻,矛盾的个性比共性具体、丰富。<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特殊总是普遍中的特殊。<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易错点
不要遗漏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内容
正确答案
示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校情、学生学情自编教材,让中国诗词课程走进学校课堂;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表演课本剧等活动;重视量的积累,从小学开始抓起,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等等。(每点2分,方法论1分,措施1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找到材料体现的方法论,然后根据材料,写出相应的方法论,注意一定要是方法论,不然没有分,然后就是具体的建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建议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比较简单,围绕材料意思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即可,但是在建议时要注意建议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在答题时可以分点来答,但是每一条的建议不可雷同。
易错点
此题难度较小,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考生要注意分点来答,每条的意思不可重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和实现人民利益,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个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实行政务公开,及时纠正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严肃追究违法行政责任人的责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推进开门立法,进行民意调研,广泛听取、参考公众意见、建议。
材料二 《居住证暂行条例》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为持证人提供了享受同城待遇的可能。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开始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进行了修改,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修订,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管商环境。全国各级法院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精准打击“老赖”, 敦促58万余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法律文书确定的业务。
13.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释法治中国建设是如何保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12分)
1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经济发展和公民个人生活的积极影响。(14分)
正确答案
①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领导立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正确履行职能,保障人民权益的实现。
③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改进政府工作,做到对人民负责。
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听取、参考公民意见、建议,使社会主义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并作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本题中,我们首先要找到材料中的主体,在根据政治生活中讲的和这些主体相关的知识点作答即可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是一道政治生活中主体的综合简单题,覆盖到政治生活中党,人大、政府、人民、等相关知识点,覆盖面不大,难度偏低。
易错点
此题的易错点在于对材料中的主体会有遗漏
正确答案
①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产权制度,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每点3分,答到3点即可,共9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②对公民个人生活的积极影响: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绿色消费;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共5分,任选两点得满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用法治方式完善居住证管理,保障持证人合法权益,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户籍内含各种权利和福利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只是“标”,而对其内含各种权利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才是“本”。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标本兼治,其目标不是消除户籍制度,而是剥离户籍内含的各种权利和福利,取消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身份和权利的平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此题是一道经济生活方面的综合简单题,覆盖到经济生活中市场经济,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费观,资源环境等相关知识点,覆盖面比较大,比较灵活,从而使试题的难度有一定的增加。
易错点
此题的易错点在于要根据对经济和个人两个角度来答,,不能从其他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