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氮族元素简介
- 共57题
8.两个学习小组用图装置探究乙二酸(HOOC﹣COOH)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1)甲组:①按接口顺序:a﹣b﹣c﹣d﹣e﹣f﹣g﹣h连接装置进行实验.B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E中溶液变浑浊,D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_.
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
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中最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_;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另选试剂).
5.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 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液时,在锥形瓶中加人2﹣3 mL酚酞试液作指示剂
B. 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后测定硫酸钠溶液的pH
C.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
D.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银氨溶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
19.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的单质磷(P)在3.2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共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其相应的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1molP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放热Y kJ。写出1mol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还含有CCl4、I2、I-)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X应在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中进行,简述得到溶液B的过程:将混合溶液静置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三颈瓶中将溶液B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C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4)某含碘废水(pH约为4)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或IO3-。可以使用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下同)溶液检验可能存在的I—或________溶液检验可能存在的IO3-。
在检验该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或IO3—前必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
b.用NaOH溶液将溶液调节到中性
c.向溶液中滴入少量淀粉溶液
30.用含有A12O3、SiO2和少量FeO·xFe2O3的铝灰制备A12(SO4)3·18H2O。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已知:一定条件下,MnO4可与Mn2+反应生成MnO2
(1)稀H2SO4溶解Al2O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
上述流程中,加入过量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向滤渣B中加入浓盐酸并加热,能说明沉淀中存在MnO2现象是____________。
上述流程中加入MnSO4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a由一系列操作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
(4)若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分析,操作a能析出A12(SO4)3·18H2O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