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100mL混合溶液中,HNO3和H2SO4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1和0.1mol•L-1,向该溶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为(  )

A0.15

B0.225

C0.35

D0.45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应实质为:3Cu+8H++2NO3-=3Cu2++2NO+4H2O,1.92g铜粉物质的量==0.03mol,100mL混合溶液中,HNO3和H2SO4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1和0.1mol•L-1,所含氢离子物质的量=0.1L×0.4mol/L+0.1L×0.1mol/L×2=0.06mol,依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铜剩余,根据氢离子物质的量甲酸生成铜离子物质的量为8H+~3Cu2+,得到铜离子物质的量为0.0225mol,所得溶液中Cu2+物质的量浓度为0.225mol/L;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NO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

C碳酸钙不溶于水,只有在熔融状态下才是强电解质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加快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再通入NO2,仍无沉淀,故A错误;

B、再加入Cu(NO32固体,与原溶液中的氢离子构成强氧化性的体系,铜与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铜粉继续溶解,故B错误;

C、碳酸钙是难溶的盐,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

D、构成原电池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锌与少量CuSO4反应生成单质铜,锌铜与稀硫酸构成原电池,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N2O4、NO2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5.6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则消耗铜的质量为(  )

A16g

B32g

C64g

D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N2O4、NO2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5.6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完全生成HNO3,则整个过程中HNO3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说明铜失去的电子给做氧化剂的硝酸,生成气体,气体和氧气全部反应生成硝酸,证明氧气得到的电子和铜失去的电子相同,即Cu失去的电子都被O2得到,

由电子守恒可知n(Cu)×2=n(O2)×4,

n(Cu)==0.5mol,

消耗铜的质量=0.5mol×64g/mol=32g,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Ag

BFeI2

CSO2

DC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Ag:1mol转移电子1mol,消耗氧化性的硝酸和酸性的硝酸各1mol,共2mol,

B  1molFeI2 转移3mol电子,消耗消耗氧化性的硝酸和酸性的硝酸各3mol,共6mol,

C  1molSO2转移电子2mol,消耗硝酸 2mol,

D  1molC转移电子4mol,消耗硝酸4mol,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的试剂瓶中,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说明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Fe2+

D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说明浓硫酸与铝不反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浓硝酸不稳定,光照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所以浓硝酸要避光保存,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氨气能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应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故B错误;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如果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酸,硝酸根离子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故C错误;

D.常温下,浓硫酸和铝发生发生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氧化,该现象为钝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硝酸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硝酸的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