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
- 共4125题
甲醇是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新型清洁燃料,广泛用于制造各种燃料电池。工业上以甲烷和水蒸气为原料制备甲醇,反应过程如下。
反应Ⅰ:CH4(g)+H2O(g)CO(g)+3H2(g) △H1
反应Ⅱ:CO(g)+2H2(g)CH3OH(g) △H2
(1)如图是反应1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根据图象判断,升高温度,反应I的平衡常数将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反应I的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用含E1、E2的表达式表示)
(2)已知在催化剂和一定压强下,反应?能自发进行。若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该反应中CO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适当降低温度
B.将甲醇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
C.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D.按原比例再充入CO和H2(3)一种甲醇燃料电池以多孔石墨为电极,一极通入甲醇蒸气,另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溶液为4L 1 moI/L的KOH溶液。当有3 mol甲醇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甲是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提供质子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
①M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上述电池做电源,用乙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中,发现Al电极附近逐渐变浑浊并有气泡逸出,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Al电极应接燃料电池的___________(填“M”或“N”)极。
正确答案
(1)增大;E1-E2
(2)ABD
(3)c(K+)>>c(OH-)>c(H+)
(4)①CH3OH+H2O-6e-=CO2+6H+;②Al+3HCO3-- 3e-=Al(OH)3↓+3CO2↑;N
氯化铜晶体中常含FeC12杂质,为制得纯净氯化铜晶体(CuC12•2H2O),首先将其溶于稀盐酸中,然后按下面所示操作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1)下列物质中,最适合作为氧化剂X的是______(填序号)
A.H2O2B.KMnO4C.NaC1O D.浓硫酸
写出加入X后发生反应离子的方程式______.
(2)加入的物质Y可以是______,目的是______
(3)某同学利用反应Cu+2H+ Cu2++H2↑设计实验来
制取氯化铜溶液.该同学设计的装置应该为______(填“原电池”或“电解池”).请画出该同学设计的装置图,并指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4)从CuC12稀溶液中得到CuC12•2H2O晶体,在蒸发结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Cu2+的水解,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正确答案
(1)根据框图,加入氧化剂X可把Fe2+氧化为Fe3+,而没有增加新杂质,所以X为H2O2,发生的反应为:2Fe2++H2O2+2H+2Fe3++2H2O,故答案为:A;2Fe2++H2O2+2H+2Fe3++2H2O;
(2)①结合题示,调节pH至4~5,使Fe3+全部沉淀,同样不引进新杂质,所以Y最好为CuO或Cu(OH)2或CuCO3,故答案为:CuO或Cu(OH)2或CuCO3;
(3)Cu与盐酸不反应,为使反应Cu+2H+═Cu2++H2↑发生,应设计成电解池,铜作阳极,可将铜作阳极,碳棒或铂为阴极,盐酸为电解质,设计电解池为
,故答案为:电解池;
;
(4)CuCl2溶液在蒸发结晶过程中发生水解,为抑制其水解,根据Cu2++2H2O
Cu(OH)2+2H+,加入盐酸可起到抑制作用,并且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且不能蒸干,故答案为:在HCl气流下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2O3(s)+3CO(g)⇌2Fe(s)+3CO2(g) △H
(1)已知: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 △H1="+489.0" KJ·mol-1
②C(石墨)+CO2(g)=2CO(g) △H2=+172.5KJ·mol-1
则△H= KJ•mol-1。
(2)高炉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温度升高后,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4,在2L恒容密闭容器甲和乙中,分别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①甲容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为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当容器内气体密度恒定,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甲容器中CO的平衡时的速率小于乙容器中CO平衡时的速率
C.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3:2
D.增加Fe2O3的量可以提高CO的转化率
(4)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种CO分析仪的传感器可测定汽车尾气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该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其中电解质是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高温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过程中无气体产生),则负极的反应式为 。
正确答案
(1)-28.5kJ/mol (2) K= ,减小 (3)①60% ②AB; (4)CO-2e-+2O2-=CO32-
试题分析:(1)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 ="+489.0" KJ·mol-1① C(石墨)+CO2 (g)=2CO(g)△H2 =+172.5KJ·mol-1②;由①-②×3,得到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H=△H1-3△H2=-28.5kJ/mol;(2)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的平衡常数K=,正反应方向为放热方向,升温平衡关系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3)①令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mol,则:
Fe2O3(s)+3CO(g)⇌Fe(s)+3CO2(g)
开始(mol): 1 1 1 1
变化(mol): n n n n
平衡(mol): 1-n 1-n 1+ n 1+ n
所以K==(n+1)3/(1-n)3=64,解得n=0.6,所以CO的平衡转化率为0.6mol/1mol×100%=60%;②A.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当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B.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增加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平衡不发生移动,但乙提高反应物浓度,乙反应容器中平衡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C.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增加反应物气体的物质的量平衡不发生移动,甲、乙容器中,CO的平衡浓度之比为1:2 ;D.固体浓度保持不变,增加Fe2O3的量浓度不变,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4)通一氧化碳气体的为负极,负极相关的化学方程式:CO-2e-+2O2-=CO32-。
(1)0.1mol/LNa2CO3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氢氧燃料电池是利用氢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请写出氢氧燃料(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3)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c(H+)=10-xmol/L,c(OH-)=10-ymol/L.x与y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______;该温度下0.01mol/L NaOH溶液的pH为______.
(4)如图2装置,已知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Cu2++2e-=Cu b极:Fe-2e-=Fe2+该装置中原电解质溶液一定含有______ (填序号)
A. Cu2+ B.Na+ C.Fe2+ D. Ag+
(5)硫酸钡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 2+ (aq)+SO42-(aq) 25℃时,BaSO4的Ksp=1.1×l0-10,在0.1mol•L一1硫酸溶液中,钡离子的浓度最大可达到______mol•L一1.
正确答案
(1)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溶液中CO32-水解呈碱性,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
故答案为:碱性; CO32-+H2O⇌HCO3-+OH-;
(2)负极氢气失电子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2H2+4OH--4e-=4H2O,故答案为:2H2+4OH--4e-=4H2O;
(3)根据图象对应的横坐标和从坐标的数值可知Kw=c(OH-)×c(H+)=10-8×10-4=1×10-12,该温度下0.01mol/L NaOH溶液中c(H+)==10-10moL/L,溶液的pH为10,
故答案为:1×10-12; 10;
(4)根据电极方程式可知溶液中应含有Cu2+,故答案为:A;
(5)Ksp=1.1×l0-10=c(SO42-)×c(Ba2+),c(Ba2+)=mol/L=1.1×10-9mol/L,故答案为:1.1×10-9.
火力发电厂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x)、SO2和CO2等气体会造成环境问题。对燃煤废气进行脱硝、脱硫和脱碳等处理,可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目的。
(1)脱硝。利用甲烷催化还原NOx:
CH4(g)+ 4NO2(g)=4NO(g)+ CO2(g)+ 2H2O(g) △H1=-574 kJ·mol-1 ①
CH4(g)+ 4NO(g)=2N2(g)+ CO2(g)+ 2H2O(g) △H2=-1160 kJ·mol-1 ②
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脱碳。将CO2转化为甲醇:CO2(g)+3H2(g) CH3OH(g)+H2O(g) △H3
①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O2和CH3OH(g)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回答:0~10 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min);第10 min后,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则平衡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如图2,25℃时以甲醇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为电源来电解300mL 某NaCl溶液,正极反应式为 。在电解一段时间后,NaCl溶液的pH值变为13(假设NaCl溶液的体积不变),则理论上消耗甲醇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取五份等体积的CO2和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甲醇的体积分数φ(CH3OH)与反应温度T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则上述CO2转化为甲醇的反应的△H3 0(填“>”、“<”或“=”)。
(3)脱硫。燃煤废气经脱硝、脱碳后,与一定量氨气、空气反应,生成硫酸铵。硫酸铵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室温时,向(NH4)2SO4,溶液中滴人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则所得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c(Na+) c(NH3·H2O)。(填“>”、“<”或“=”)
正确答案
(1)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 kJ•mol-1(2分)
(2)①0.225 (2分);正向(2分)
②O2 + 4e-+ 4H+=2H2O(2分);0.005 (2分);
③<(2分)
(3)NH4++H2ONH3·H2O+H+(2分);=(2分)
试题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相加除以2即得所求方程式,所以甲烷直接将NO2还原为N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 kJ•mol-1
(2)①由图1知甲醇的浓度在10min内增加0.75mol/L,所以氢气浓度减少3×0.75mol/L,0~10 min内,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0.75mol/L/10min="0.225" mol/(L·min);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和1 mol H2O(g),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②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气得电子结合氢离子成为水,电极反应式为O2 + 4e-+ 4H+=2H2O;NaCl溶液的pH值变为13,说明c(NaOH)=0.1mol/L,其物质的量为0.03mol,说明生成氯气0.015mol,转移电子0.03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每消耗1mol甲醇的物质的量是0.005mol;
③图3的最高点意味着达平衡时甲醇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升高,甲醇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正向为放热反应,△H3<0;
(3)硫酸铵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室温时,向(NH4)2SO4,溶液中滴人NaOH溶液至溶液呈中性,则有c(OH-)= c(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NH4+)= c(OH-)+2c(SO42-),所以c(Na+)+c(NH4+)= 2c(SO42-),再根据物料守恒得2c(SO42-)=c(NH4+)+c(NH3·H2O),两式结合可得c(Na+)= c(NH3·H2O)。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