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为了测量一个凹透镜一侧镜面的半径R,让一个半径为r的钢球在凹面内做振幅很小的往复振动,要求振动总在同一个竖直面中进行,若测出它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则此凹透镜的这一镜面原半径值R=______.

正确答案

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为t,知周期T=

再根据T=2π 得,T==2π

解得:R=+r;

故答案为:+r.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先测得单摆的摆长,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次所用的时间为,进而算出周期

(1)该同学测得的值偏小,可能原因是:          

(2)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并测出相应的周期,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的数值,再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则重力加速度          。(用和有关常量表示)

正确答案

BC         

分析:(1)根据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分析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

(2)由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根据数学知识分析T2-l图线斜率的意义.

解答:解:(1)A、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测得的单摆周期变小,根据g=可知,测得的g应偏大.故C错误.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测得的单摆周期变大,根据g=

可知,测得的g应偏小.故B正确.

C、实验中误将51次全振动计为50次,根据T=求出的周期变大,g偏小.故C正确.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根据T=求出的周期变小,g偏大.故D错误.

故选BC

(2)根据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可知,T2-l图线斜率k=,则g=

故答案为:(1)BC;(2)

点评:单摆的周期采用累积法测量可减小误差.对于测量误差可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图线可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其物理意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再测得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测出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时间为98.0s,

(1)该单摆的摆长为      cm,周期为      s。

(2)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原因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 98。50     1.96     (2) B

(1)根据题意可得周期为: t/n,由周期公式得摆长为线长与半径之和(2)所以g值偏小的原因可能是B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1)两个同学分别利用清华大学和广东中山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在中山大学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 __________(选填A或B)。

(2)在清华大学做实验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a、b两个摆球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a、b两个单摆的摆长相等     B.b摆的振幅比a摆小

C.a摆的机械能比b摆大        D.在t=1s时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a摆

正确答案

(1)A(2)D(每空5分)

试题分析:(1)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所以T2~L图像的斜率,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g越大,斜率越小,广东中山大学的物理实验室纬度低,g值小,斜率大,故中山大学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A;(2)由图知,两摆周期不同,故摆长不同,所以A错误;b摆的振幅比a摆大,故B错误;因不知摆球质量的大小,故不能确定机械能的大小,所以C错误;在t=1s时a摆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有正向最大加速度,b摆在平衡位置,所以D正确。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所示,为同一个单摆分别在地球和月球上做受迫振动的共振曲线,则图线__________表示的是在地球上单摆的共振曲线,可以求得该单摆的摆长为__________m,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__________ m/s2.

正确答案

Ⅱ  1 m  1.6  m/s2

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单摆的固有频率时,单摆的振幅最大.由图像可知,此单摆在两星球上自由振动的固有频率分别为0.2 Hz与0.5 Hz,

由f=,f,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所以图线Ⅱ为单摆在地球上的共振曲线,

且2π得l=≈1 m.

又2π,则,固g=2×9.8

≈1.6  m/s2.

下一知识点 : 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单摆周期公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