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假如人群中每10,000人有1人患白化病.据图判断,以下正确的是(  )

A1号个体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0.01%

B3号和4号打算再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女孩,其可能性是

C如果11号与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性结婚,则不会生出患白化病的后代

D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青少年型糖尿病、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方式相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图中7、9有白化病,判断4、5是杂合子,所以1也是杂合子,故1号个体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1,A错误;

B、由图分析可知3、4都是杂合子,所以他们再生一个肤色正常的女孩概率是×=,B正确;

C、假设白化病基因为a,由题干可知人群中每10,000人有1人患白化病,则aa=,计算基因频率A=,a=;则AA=(2,Aa=××2,所以正常人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如果11号与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性结婚,可以生出患白化病的后代,只是概率比较低,C错误;

D、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是先天性聋哑又色盲的孩子.该夫妇再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孩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由题意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先天聋哑又色盲的孩子,则该色盲孩子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将自由组合问题分解成Aa×Aa和XBXb×XBY两个分离定律问题,后代聋哑的概率为,色盲的概率也是,则他们再生一个两病兼发的孩子的概率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1的基因型是XAXA

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4的基因型是XaXa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的基因型是Aa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3的基因型是AA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中Ⅰ2是患者,则Ⅱ1的基因型是XAXa,A错误;

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4的基因型至少含有一个XA基因,B错误;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3有病,为aa,则Ⅲ2的基因型是Aa,C正确;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Ⅲ2正常,则Ⅱ3的基因型是Aa,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一个家庭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谱系(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请分析回答:

(1)此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属______性遗传病.

(2)6号基因型是______,7号基因型是______

(3)6号和7号婚配后,在他们所生的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患者的几率是______

(4)要保证9号所生孩子不患此种遗传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分析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

(2)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6号和7号生了一个患病的男孩bb,因此6号和7号基因型均为Bb.

(3)由于6号和7号基因型均为Bb,6号和7号婚配后,在他们所生的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患者的几率是

(4)由于8号基因型为bb,3号和4号基因型均为Bb,则9号的基因型为BB或Bb,因此要保证9号所生孩子不患此种遗传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BB.

故答案为:

(1)常    隐

(2)Bb     Bb

(3)

(4)BB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

(2)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6号和7号生了一个患病的男孩bb,因此6号和7号基因型均为Bb.

(3)由于6号和7号基因型均为Bb,6号和7号婚配后,在他们所生的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患者的几率是

(4)由于8号基因型为bb,3号和4号基因型均为Bb,则9号的基因型为BB或Bb,因此要保证9号所生孩子不患此种遗传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BB.

故答案为:

(1)常    隐

(2)Bb     Bb

(3)

(4)B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a基因控制)在人群中患病率为,乙病(由B、b基因控制)为伴X显性遗传病,其中Ⅰ-4不携带甲病基因.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5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CⅡ-3与Ⅱ-4再生一个与Ⅲ-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概率为

DⅢ-1与一位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两病兼患的概率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分析图谱并结合题干信息可知,Ⅱ-1患甲病,而其父母均正常表明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C、Ⅲ-1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AaXbY,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又因为Ⅰ-4不带甲病基因,故Ⅱ-5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则Ⅱ-3与Ⅱ-4再生一个aaXBY的概率=×=,B正确、C错误;

D、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可根据甲病在人群中患病率计算出该女性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为(2××)÷=,故他们的子女两病兼患的概率=×=,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

(2)由遗传家系图可知,Ⅱ6是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

(3)欲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第一代的______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如果该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

(4)按上述确定的遗传方式则Ⅱ5的基因型为______;如果Ⅱ5和Ⅱ6结婚,生育了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其是乙病携带者的概率为,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6是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3)只要诊断Ⅰ1或Ⅰ3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即可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如果Ⅰ1或Ⅰ3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Y或AaXBY;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XBXbXBXB,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因此它们生育了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

(3)Ⅰ1或Ⅰ3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AAXBY或AaXBY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其是乙病携带者的概率为,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6是乙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3)只要诊断Ⅰ1或Ⅰ3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即可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如果Ⅰ1或Ⅰ3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Y或AaXBY;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XBXbXBXB,他们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因此它们生育了一个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

(3)Ⅰ1或Ⅰ3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4)AAXBY或AaXBY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父亲正常,女儿色盲的发病率为(  )

A0

B12.5%

C25%

D5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已知已知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父亲正常为XBY,父亲的正常基因一定给女儿,即女儿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所以女儿一定正常,不可能色盲.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替换而形成的.

(1)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

(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 II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即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_.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_

(3)研究表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①____________

(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已知图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图中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有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是 AA或Aa.

(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则A=1-q,则正常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如果 II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即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说明夫妻双方都是Aa,则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3)因为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会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且不同环境下的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所以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差异.

(4)已知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说明基因AaBb的个体只产生了Ab和aB两种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故答案是:

(1)AA或Aa

(2)    

(3)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会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不同环境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4)一对同源   基因AaBb只产生了Ab和aB两种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解:(1)已知图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图中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有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是 AA或Aa.

(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则A=1-q,则正常个体中杂合子的概率==.如果 II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即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说明夫妻双方都是Aa,则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

(3)因为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会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且不同环境下的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所以世界上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差异.

(4)已知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和AABb两种,说明基因AaBb的个体只产生了Ab和aB两种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

故答案是:

(1)AA或Aa

(2)    

(3)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会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不同环境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4)一对同源   基因AaBb只产生了Ab和aB两种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小组调查了某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的遗传方式,并绘出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

(1)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判断依据是______

(2)经检测,Ⅲ-2含有a基因,若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其来自Ⅰ-1的概率为______;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休上则其来自Ⅰ-1的概率为______

(3)根据现有调查结果还不能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若Ⅲ-6表现为______则可确定该致病基因一定在______染色体上.推理过程如下:假设致病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则Ⅲ-6的基因型是______,其父的基因型应该是______,所表现的性状与实际不符.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Ⅰ-1与Ⅰ-2都没有病,但是Ⅱ-2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2)已知Ⅲ-2含有a基因,若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其肯定来自父亲Ⅱ-2,而Ⅱ-2的X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Ⅰ-2;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其可能来自Ⅰ-1,也可能来自于Ⅰ-2,来自于Ⅰ-1的概率为

(3)根据现有调查结果还不能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若Ⅲ-6表现为 女性患者 则可确定该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推理过程如下:假设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Ⅲ-6的基因型是XaXa,其父的基因型应该是XaY,而图中父亲是正常的,所表现的性状与实际不符.

故答案为:

(1)Ⅰ-1与Ⅰ-2都没有病,但是Ⅱ-2患病

(2)0 

(3)女性患者  常  X  XaXa XaY

解析

解:(1)图中Ⅰ-1与Ⅰ-2都没有病,但是Ⅱ-2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2)已知Ⅲ-2含有a基因,若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其肯定来自父亲Ⅱ-2,而Ⅱ-2的X上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Ⅰ-2;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其可能来自Ⅰ-1,也可能来自于Ⅰ-2,来自于Ⅰ-1的概率为

(3)根据现有调查结果还不能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若Ⅲ-6表现为 女性患者 则可确定该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推理过程如下:假设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Ⅲ-6的基因型是XaXa,其父的基因型应该是XaY,而图中父亲是正常的,所表现的性状与实际不符.

故答案为:

(1)Ⅰ-1与Ⅰ-2都没有病,但是Ⅱ-2患病

(2)0 

(3)女性患者  常  X  XaXa XaY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遗传病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医生告诫他只能生男孩.该男子可能患(  )

A青少年型糖尿病

B软骨发育不全

C抗维生素D佝偻病

D21三体综合征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

B、软骨发育不全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C、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正确;

D、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人类遗传病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