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D子女的致病基因有可能来自父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4号女患者的父亲正常,说明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B错误;

C、若是显性遗传病,母亲也可能是杂合子,C错误;

D、若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则子女的致病基因不会来自父亲,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则子女的致病基因也会来自父亲,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淄博校级期末)在遗传现象中,子代与母本的性状表现一致的是(假设不发生基因突变)(  )

A色盲女性儿子的色觉

B多基因遗传病

C显性遗传病

D单基因遗传病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具有“女病父子病”的特点,因此色盲女性儿子的色觉与母本表现一致,A正确;

B、多基因遗传病的子代表现型与母本一般不一致,B错误;

C、显性遗传病的子代表现型与母本不一定相同,C错误;

D、单基因遗传病的子代表现型与母本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浙江月考)人类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肤色和色觉均表现正常的个体,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若该个体为男性,则其子女均有出现色盲患者的风险

B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其配子中约有同时含有A和B

C该正常个体含有基因A,所以能产生酪氨酸酶及黑色素,因而未患上白化病

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其配子必然同时含有A和a的其中之一和B和b的其中之一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若该个体为男性,其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其后代中女儿不会患色盲,A错误;

B、如果基因型是AAXBY,配子中有同时含有A和B,B错误;

C、该正常个体含有基因A,所以能产生酪氨酸酶及黑色素,因而未患上白化病,C正确;

D、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其配子必然同时含有A和a的其中之一和B和b的其中之一,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基因型不能确定的有2、7、9、10号

C7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D6号和7号生一个患病小孩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据图分析已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基因型不能确定的有2、7、9、10号,都是AA或Aa,B正确;

C、7号的父母都是杂合子,则其为杂合子的概率为,C错误;

D、6号Aa和7号Aa生一个患病小孩的概率为×=,D错误.1/6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某家系有关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的遗传系谱,已知系谱中11号个体带有乙病基因.据图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______(包括染色体和显隐性),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

(2)甲病经临床医学诊断确认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系谱图中相关的证据是______

(3)根据医诊断结果,如果17号个体与一正常男子(其父为乙病患者)结婚,则他们所生后代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是______,如果他们生了一个只患乙病的孩子,则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分析可知,甲病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分析题图可知,遗传系谱图中母亲患甲病,儿子都患甲病;父亲不患甲病,女儿也不患甲病,因此可以判断该病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3)对于乙病来说,17号的母亲是12个体的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BB的概率是,其父亲11的基因型为Bb,因此1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或Bb,Bb的概率是,父为乙病患者的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Bb,二者结婚后所生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bb=×=;由(2)医学诊断结果知,甲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12是甲病患者,因此17个体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基因型是XAXa,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是×=;如果他们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孩子,则对于乙病来说,这对父夫妻的基因型为Bb×Bb,乙病正常的概率是,甲病正常的概率也是,因此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    常染色体隐性

(2)母亲患甲病,儿子都患甲病;父亲不患甲病,女儿也不患甲病

(3)    

解析

解:(1)由分析可知,甲病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分析题图可知,遗传系谱图中母亲患甲病,儿子都患甲病;父亲不患甲病,女儿也不患甲病,因此可以判断该病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3)对于乙病来说,17号的母亲是12个体的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BB的概率是,其父亲11的基因型为Bb,因此1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BB或Bb,Bb的概率是,父为乙病患者的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Bb,二者结婚后所生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bb=×=;由(2)医学诊断结果知,甲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12是甲病患者,因此17个体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基因型是XAXa,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是×=;如果他们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孩子,则对于乙病来说,这对父夫妻的基因型为Bb×Bb,乙病正常的概率是,甲病正常的概率也是,因此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    常染色体隐性

(2)母亲患甲病,儿子都患甲病;父亲不患甲病,女儿也不患甲病

(3)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温州校级月考)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4的基因型是BbXDXd,II1和II3基因型不同

C若Ⅲ5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那么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父亲

D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女性,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该性别的孩子有可能患苯丙酮尿症,概率为1/6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图谱Ⅱ1和Ⅱ2有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则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Ⅱ3和Ⅱ4有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的儿子,而Ⅱ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说明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Ⅱ3表现型正常,则基因型为B_XDX-,Ⅱ4患苯丙酮尿症,则基因型为bbXDY,而女儿患苯丙酮尿症,儿子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则Ⅱ3的基因型为BbXDXd,采用逐对分析法:Bb×bb→Bb、bb,XDXd×XdY→1XDXd、1XDXd、XDY、XdY,Ⅲ4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Ⅱ1表现型正常,基因型为B_XDX-,女儿一个患苯丙酮尿症,一个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则基因型为BbXDXd,和Ⅱ3基因型相同,B错误;

C、若Ⅲ5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性染色体为XXY,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母亲,原因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Ⅲ5(XdXdY)有病,而其父(XDY)正常,Ⅲ5的两条含有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只能都来自母亲,C错误;

D、若Ⅲ1的基因型为BBXdXd或者BbXdXd,与一正常男人婚配,即XdXd×XDY→XDXd、XdY,则他们所生的男孩患病,女孩正常;在父亲基因型为Bb的情况下,则Bb×Bb→1BB、2Bb、1bb,患苯丙酮尿症概率为=,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图一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为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为B、b).已知8号个体只有甲病的致病基因,无乙病致病基因.经调查,自然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仅考虑甲病,在患病人群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C11号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代中的2号

D若11号与AaXBXb女性婚配,则他们生出只患甲病的男孩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根据图形分析已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有甲病的(A_)的概率为19%,则aa为81%,根据基因平衡理论,a的基因频率为0.9,则A的基因频率为0.1,则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1%和18%,则患者中纯合子的概率为,B正确;

C、已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11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7号,7号又来自于2号,C正确;

D、11号基因型为AaXbY,与AaXBXb女性婚配,则他们生出只患甲病的男孩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某先天性无汗症患者的家族进行遗传学调查后,得到了整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见图).据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此家族中最初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的基因突变

B对这一家族的调查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此病最可能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DⅢ-1、Ⅲ-2生育一表现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根据系谱图信息,家族内最早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是I-1,所以据常理推断他是最初致病基因的来源,A错误;

B、在发病率的调查中,要遵循随机性的原则,如果只是在患者家族内展开调查就违背了这个原则,所得的结果也要比实际人群的发病率大得多,B错误;

C、此病为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人数多于女性,其最有可能为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C正确;

D、如果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Ⅲ-1(XAY)、Ⅲ-2(XAXa)生育一表现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如果是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Ⅲ-1和Ⅲ-2都是杂合子,它们生育一表现正常的男孩的概率=,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如果母亲是纯合子,则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  )

A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若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儿子的母亲为携带者,这与题意不符,A错误;

B、若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这与题图不符,B错误;

C、若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男患者的正常母亲应该是携带者,这与题意不符,C错误;

D、若该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正常个体肯定为纯合子,这与题意相符,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关于遗传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I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某号染色体(排除在1号和19号之外)的基因(t)突变,导致表达的相关酶发生改变,使脑内的一种跨膜蛋白(APP)转变成Aβ40,继而生成淀粉样蛋白(Aβ),从而毒害、损伤神经元,而正常产生的APPα和P3均能营养和修复神经元;1号染色体上存在的突变型早老素基因pS2,会加快脑内淀粉样蛋白的产生速度,如图1.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基因病变会提高ID发病风险.

(1)关于ID病变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多选)

A.合成淀粉样蛋白的底物是APP            B.Υ分泌酶的出现是ID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C.早老素基因pS2使α分泌酶转变成Υ分泌酶   D.ID的发生程度与时间受多种基因影响

(2)某家族的ID致病基因遗传系谱图如图2,就主要致病基因而言,该病为______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5号、6号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几率是______

家族成员5、6号色觉正常,7号还患有红绿色盲.5、6号再生一个孩子,完全不带有ID与红绿色盲基因的几率是______

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Apo-B基因座上具有E2、E3、E4三种基因,E2、E3、E4基因之间为共显性;E2基因表达的蛋白具有抑制ID发病的作用,而E3、E4为突变型基因,其表达的产物失去正常功能,提高了发病风险,尤其是E4基因大大提前了发病几率; E2E4的发病时间等同E3E3.已知某地的三种基因频率分别是:E2:24%,E3:63%,E4:13%.

(3)该地区19号染色体的载脂蛋白基因型种类有______种;表现型______种.

(4)用某种限制酶切E2、E3、E4基因,然后将酶切产物进行凝胶电泳,结果如图3;7号ID患病时间显著高于5号,7号的基因酶切、电泳图如4.

7号的基因型是______,其发病较早的基因来自______号.

6号个体在19号染色体的基因是纯合体的几率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由题干信息已知T基因导致表达的相关酶发生改变,使脑内的一种跨膜蛋白(APP)转变成Aβ40,继而生成淀粉样蛋白(Aβ),说明合成淀粉样蛋白的底物是APP,A正确;

B.分析图1可知β分泌酶的出现是ID病产生的主要原因,B错误;

C.早老素基因pS2会加快脑内淀粉样蛋白的产生速度,主要是通过增强T酶的活性,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和图1 分析可知ID的发生程度与时间受多种基因影响,D正确.

故选:AD.

(2)分析图2,有病的双亲,女儿正常,说明阿尔茨海默病(ID,俗称老年痴呆)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5号、6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他们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几率是×.家族成员5、6号色觉正常,7号还患有红绿色盲,说明5号携带,则后代完全不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所以完全不带有ID与红绿色盲基因的几率是=

(3)已知载脂蛋白Apo-B基因座上具有E2、E3、E4三种基因,E2、E3、E4基因之间为共显性,所以载脂蛋白基因型种类有E4E4、E4E3、E4E2、E3E3、E3E2、E2E26种,其中E2E4的发病时间等同E3E3,所以表现型为5种.

(4)根据图3电泳图可知7号的基因型是E3E4,由于7号ID患病时间显著高于5号,其发病较早的基因最可能来自于6号,6号个体在19号染色体的基因是纯合体的几率是6.9%.

故答案为:

(1)AD 

(2)常        

(3)6     5            

(4)E3E4    6     6.9%

解析

解:(1)A、由题干信息已知T基因导致表达的相关酶发生改变,使脑内的一种跨膜蛋白(APP)转变成Aβ40,继而生成淀粉样蛋白(Aβ),说明合成淀粉样蛋白的底物是APP,A正确;

B.分析图1可知β分泌酶的出现是ID病产生的主要原因,B错误;

C.早老素基因pS2会加快脑内淀粉样蛋白的产生速度,主要是通过增强T酶的活性,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和图1 分析可知ID的发生程度与时间受多种基因影响,D正确.

故选:AD.

(2)分析图2,有病的双亲,女儿正常,说明阿尔茨海默病(ID,俗称老年痴呆)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5号、6号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他们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几率是×.家族成员5、6号色觉正常,7号还患有红绿色盲,说明5号携带,则后代完全不携带色盲基因的概率,所以完全不带有ID与红绿色盲基因的几率是=

(3)已知载脂蛋白Apo-B基因座上具有E2、E3、E4三种基因,E2、E3、E4基因之间为共显性,所以载脂蛋白基因型种类有E4E4、E4E3、E4E2、E3E3、E3E2、E2E26种,其中E2E4的发病时间等同E3E3,所以表现型为5种.

(4)根据图3电泳图可知7号的基因型是E3E4,由于7号ID患病时间显著高于5号,其发病较早的基因最可能来自于6号,6号个体在19号染色体的基因是纯合体的几率是6.9%.

故答案为:

(1)AD 

(2)常        

(3)6     5            

(4)E3E4    6     6.9%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人类遗传病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