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完成的是(  )

AAl→AlO2-

BCO2→HCO3-

CSiO2→H2SiO3

DSO2→H2SO3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Al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AlO2-,可一步反应生成,故A不选;

B、C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可以实现一步转化,故B不选;

C、二氧化硅和水不反应,所以不能一步生成硅酸,用二氧化硅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再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制取硅酸,故C选;

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可以实现一步转化,故D不选;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4•陕西校级模拟)下列述叙正确的是(  )

A取一小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后,在酒精灯上加热灼烧,可看到铝箔燃烧起来火星四溅

B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H4Cl溶液后变澄清,是因为Mg(OH)2的Ksp在NH4Cl溶液中变大

C将0.01mol/L KMnO4的酸性溶液滴入0.1mol/L H2C2O4溶液中,紫红色褪去的速率会逐渐加快

D将一小块铜片放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呈蓝色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铝箔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氧化铝,加热时,表面的氧化铝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包住了里边熔化的铝,所以在酒精灯上加热灼烧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A错误;

B.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H4Cl溶液,NH4+结合OH-使氢氧化镁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澄清,故B错误;

C.将0.01mol/L KMnO4的酸性溶液滴入0.1mol/L H2C2O4溶液中发生:5H2C2O4+2MnO4-+6H+=10CO2↑+2Mn2++8H2O,反应中生成锰离子,锰离子加快了反应速率,起到催化作用,所以紫红色褪去的速率会逐渐加快,故C正确;

D.将铜片投入浓硫酸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蓝色溶液和无色的二氧化硫气体,故D正确;

故选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物质接触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运作至关重要.同时,表面化学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不同的过程.以下事实或现象与表面化学无密切关系的是(  )

A熔化的铝不易滴落下来

B利用铁的表面作为催化剂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C常温下,可以用铁、铝制做的容器来盛装冷的浓硫酸

DCu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熔化铝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熔点较金属铝的高,故熔化的铝不易滴落下来,与表面化学有关,故A不选;

B.铁作催化剂,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是在铁表面进行的,所以与表面化学有关,故B不选;

C.常温下,铁、铝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附着在铁、铝表面,阻止了进一步反应,所以与表面化学有关,故C不选;

D.硫酸铜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铜,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与表面化学无密切关系,故D选;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1秋•长春期末)用坩埚钳夹住一片刚刚用盐酸处理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可观察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铝在空气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B氧化膜与盐酸不反应

C氧化膜的熔点比铝高

D外焰温度未达到氧化膜的熔点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形成氧化膜,故A正确;

B、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能和强酸反应,故B错误;

C、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住了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C正确;

D、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外焰温度未达到氧化膜的熔点,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的盐酸,若放出等量的气体,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  )

A1:2

B1:3

C2:3

D1:1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以发现:

等铝粉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能放出氢气,由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足量,

因此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均决定于铝粉的质量;

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铝粉质量相等,因此得到氢气的质量也相等.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其他金属的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铝的化学性质和冶炼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