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 共1749题
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受体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_和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______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都是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4)由上述分析可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______等.
正确答案
解:(1)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图可知,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分解和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结果合乙酰胆碱量减少和功能部分丧失.
(2)由于Graves氏病体中甲状腺激素增多,所以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多使Graves氏病患者细胞代谢强,体温高,但由于体温恒定,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乙酰胆碱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都能与抗体结合,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它们属于抗原.
(4)两中图稳态的调节涉及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物质,所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 减少
(2)减少 高 等于
(3)抗原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解析
解:(1)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图可知,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分解和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结果合乙酰胆碱量减少和功能部分丧失.
(2)由于Graves氏病体中甲状腺激素增多,所以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多使Graves氏病患者细胞代谢强,体温高,但由于体温恒定,所以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乙酰胆碱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都能与抗体结合,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它们属于抗原.
(4)两中图稳态的调节涉及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物质,所以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乙酰胆碱受体被胞吞并分解 未被胞吞的受体无法与乙酰胆碱结合 减少
(2)减少 高 等于
(3)抗原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伤害性刺激会引起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伤害性刺激会引起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故选:C.
下表选项中,甲、乙两者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甲是血糖升高,乙胰高血糖素分泌应该下降,与题图显示的关系矛盾.所以A错误.
B、若甲是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乙甲状腺激素分泌,乙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符合题图关系.所以正确.
C、若甲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乙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乙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符合题图关系.所以C正确.
D、若甲是生长素浓度不断增加,会抑制侧芽发育,与题图关系矛盾.所以D描述错误.
故应选B、C.
(2015秋•大理市校级期末)翘首企盼中迎来了冬季运动会,站在略带寒意的操场,耳畔响起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进行曲》,我带着兴奋、激动心情参加1000米长跑,以下为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
(1)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即将开始,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以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我心跳加速.______中的呼吸中枢不断兴奋,使我呼吸加快.
(2)随着发令枪响,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机体大量消耗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为骨骼肌细胞供能,助我一次次的超越.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变得活跃,分泌的______增加,以便快速补充血糖.位于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终于在呐喊声中征服了终点.第二天,因肌肉细胞中______积累过多造成肌肉酸痛.不小心感冒,让我开始了身体的第二次较量,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阻止着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在_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身体逐渐趋于“平静”,又投入到“痛”并快乐的学习生活,开始了第三次较量.
正确答案
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部位.
(2)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剧烈运动时,某些细胞会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过多会造成肌肉酸痛;抗原刺激使B细胞发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答案为:
(1)电信号(神经冲动) 脑干
(2)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
(3)乳酸 抗体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解:(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部位.
(2)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剧烈运动时,某些细胞会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过多会造成肌肉酸痛;抗原刺激使B细胞发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故答案为:
(1)电信号(神经冲动) 脑干
(2)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
(3)乳酸 抗体 神经-体液-免疫
动物体内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等,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等都有特异性受体,但这些受体不是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A错误;
B、它们发挥完作用以后都会被灭活而失去原有的生理效应,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健康人体血浆中可以含有抗体和淋巴因子,但不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进入组织液中,C正确;
D、它们都不参与细胞结构的构成,也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