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呼吸
- 共388题
2.某生物研究小组在密闭恒温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连续48小时测定温室内CO2浓度及植物CO2吸收速率,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整个过程呼吸速率恒定),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苦马豆素(SW)是一种具有抗肿瘤功能的生物碱。为了解苦马豆素在抗肿瘤过程中的作用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
(1)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癌变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同时,某些癌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出现甲胎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作为___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这种现象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癌细胞的线粒体也较正常细胞减少,从而影响了癌细胞中的_______过程。(填选项前的符号)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H]
B.丙酮酸转化成乳酸
C.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
D.[H]和O2反应生成H2O
(2)细胞凋亡是___________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为研究SW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取胃癌细胞用_________处理后,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用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此细胞培养液与植物细胞培养基最主要的不同是需要添加___________。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放入恒温_____________培养箱内,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不同浓度的SW,分别培养24h、48h、72h后,统计结果如下:
将经实验处理过的胃癌细胞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观察到癌细胞出现了凋亡的特征。结合图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不同浓度SW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正常小鼠和移植肿瘤的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中,除设置不同浓度SW处理的实验组以外,还需设置__________作为对照。(填选项前的符号)
A.注射等量清水的正常小鼠
B.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正常小鼠
C.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移植肿瘤小鼠
D.注射等量不同浓度SW的移植肿瘤小鼠
如果还需要将SW与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临床应用药物左旋咪唑的效果进行比较,应设置________作为对照才能得出结论。
正确答案
(1)基因突变 糖蛋白 抗原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C、D
(2)基因 胰蛋白酶 动物血清 CO2
苦马豆素(SW)对胃癌细胞的凋亡有诱导作用,且随着浓度和培养时间的增加,诱导作用越显著
(3)B、C 注射等量左旋咪唑的移植肿瘤小鼠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组分时,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获得涨破的外膜,经使用一定方法后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基质分开。再用超声波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的内膜自动闭合成小泡,然后用尿素处理这些小泡,实验结果如图一所示。图二为内膜与F0-F1颗粒物局部结构图。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2.将线粒体放入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将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及其他结构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线粒体基质中可能含有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脱氧核糖核酸 b丙酮酸 c葡萄糖
d胸腺嘧啶 e核苷酸 fRNA聚合酶
13.研究发现,在适宜成分溶液中,线粒体含F0-F1内膜小泡能完成有氧呼吸第
_________阶段的反应,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图二所示的线粒体内膜上的F0-F1颗粒物是ATP合成酶,该结构的亲水头部与疏水尾部依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内膜的位置关系),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
15.为了研究ATP合成酶的结构与合成ATP的关系,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检测处理前后ATP的合成。若处理之前,在有跨膜H+浓度梯度条件下,含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能合成ATP;处理后含________颗粒内膜小泡不能合成ATP,说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的合成。
正确答案
渗透作用 差速离心法 abdef
解析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线粒体的膜面积,比外膜面积大,所以在低渗溶液中外膜先发生渗透吸水而胀破,再根据密度不同,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考查方向
考查获取细胞器的方法。
解题思路
通常让细胞渗透吸水胀破,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易错点
注意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线粒体的膜面积。
教师点评
掌握获得各种细胞器的原理和方法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三
解析
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将前二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能量过程。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呼吸过程及场所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将前二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能量过程。
易错点
注意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教师点评
掌握有氧呼吸各个阶段的原料、条件、场所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突出于膜外、嵌于膜内
解析
由图2所示知,F0-F1颗粒物即ATP合成酶由亲水的F1(头部)与疏水的F0(尾部)组成,其亲水性F1突出于膜外、F0嵌于膜内是催化ATP合成。
考查方向
考查构成膜结构物质的关系。
解题思路
根据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亲水性与亲水性结合,疏水性与疏水性相连,膜上的疏水性位于膜内,膜两侧均是亲水性的物质。
易错点
注意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内外侧均是亲水性的,中间是疏水性的尾部。
教师点评
掌握膜结构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含F0-F1 含F0
解析
由图2所示知,F0-F1颗粒物即ATP合成酶由亲水的F1(头部)与疏水的F0(尾部)组成,其功能是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合成ATP;用尿毒破坏内膜小泡将F1颗粒与含F0的小泡分开,在跨膜H+浓度梯度推动下含F0的小泡不能合成ATP,则证明F1颗粒的功能是催化ATP合成。
考查方向
考查线粒体内膜上的物质功能。
解题思路
通常实验设计,去除后看其是否具有该功能,即看ATP能否合成。
易错点
注意实验设计过程的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结果如何呈现。
教师点评
掌握实验设计原则及结果呈现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5.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利用15N标记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②给水稻提供14CO2,则在其根细胞中有可能同时出现14C2H5OH和(14CH2O)
③利用含14N的培养基培养含15N的大肠细菌,所有子代大肠细菌的DNA中都有14N
④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主要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正确答案
解析
①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如果是分泌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如果不是分泌蛋白也可以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①错误;②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在光合作用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时,14C6H12O6会分解形成14C2H5OH,②正确;
所有子代大肠细菌的DNA中都有14N,③正确;
④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由于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则离心后沉淀物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但如果保温时间过长,离心后可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④错误。
考查方向
考查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
解题思路
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的是物质转移变化过程,对每个选项逐项分析得出结论。
易错点
注意DNA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无论复制多少次,只能分配到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去。
教师点评
掌握同位素标记法在不同方面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大。
知识点
采用一定的方法分离得到小球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甲中盛有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乙中盛有适宜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当处于充足光照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两支试管内都会产生气泡。请分析回答:
7.小球藻含丰富的叶绿素,叶绿素主要吸收 光,其分子中含有 (填“Fe”、“Ca”或“Mg”)。
8.从小球藻细胞中分离得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常用方法是 。
9.甲中的气泡产生于光合作用的 阶段,该阶段同时产生的ATP、[H]直接用于还原 (填“CO2”、“C3”或“C5”);乙中的气体可使 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10.若原实验在黑暗且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中进行,则甲、乙两支试管内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红光和蓝紫 Mg
解析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等元素。
考查方向
考查叶绿素的功能及组成元素。
解题思路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绿素含有的元素是C、H、O、N、Mg等元素。
易错点
分不清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教师点评
掌握叶绿素的构成元素及功能是解题关键,属容易题。
正确答案
(2)差速离心法
解析
通常要获得各种细胞器时,首先先让细胞破碎,再采用差速离心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器分离的方法。
解题思路
通常采用差速离心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易错点
注意将不同结构和组成分离的方法。
教师点评
掌握细胞器分离方法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3)光反应 C3 溴麝香草酚蓝
解析
从图示看,甲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和[H]、ATP,[H]和ATP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用于还原C3化合物,形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细胞呼吸主要场所在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考查方向
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
解题思路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易错点
注意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关系。
教师点评
掌握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4)甲试管中无气泡生成(1分),乙试管中有气泡生成(1分)
黑暗条件下甲试管光合作用(光反应/水的光解)不能进行(1分),乙试管线粒体仍能将丙酮酸分解,产生CO2 (1分)
解析
甲是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甲无气体产生。乙是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将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H],第三阶段将[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产生大量能量。
考查方向
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条件。
解题思路
植物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无光则无法进行,只要活细胞每时每刻均进行细胞呼吸。
易错点
注意光合作用所需条件。
教师点评
掌握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条件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