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鹿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年龄结构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对其进行了治理,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坡地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的演替过程,其对应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决定典型物种①、②、③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采用样方法对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C物种①、②、③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形成的食物链是①一②一③

D图中b-c段能说明物种②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决定典型物种①、②、③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

B、可采用样方法对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B正确;

C、捕食关系不会使得被捕者灭绝,故物种①与物种②、③之间不具有捕食关系,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图中b-c段物种②需要的光较弱,物种③需要的光较强,故说明物种②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

B200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2.3%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描述了种群的年龄特征,A错误;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描述了种群的出生率,B错误;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C正确;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描述了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在学校实验田中划出了5块面积和肥力都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了数量不等的豌豆.每一区域内的植株分布是均匀的.待豌豆成熟后,统计数据如下表.试回答:

(1)这块实验田的全部豌豆植株构成了一个______.实验田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______

(2)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区域植株数的增加,每株大豆荚果数目______

如果每粒种子重量相等,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区域植株数是______时,豌豆产量最高.

(3)请在如图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出区域种子数量随区域植株数变化的曲线.______

(4)该小组的同学还对实验田中某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

①在用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等距取样法和______

②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一般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_____

③若调查中该小组同学确定的样方为2m×2m,对5个样方中该杂草调查的结果为:48、64、60、56、52.

据此估算,实验田中该杂草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株/m2

正确答案

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故这块实验田的全部豌豆植株构成了一个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故实验田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群落.

(2)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区域植株数的增加,每株大豆荚果数目逐渐减少.分别计算每个区域种子数量,第1块地中的种子数为20×16×4.0=1280个,第2块地中的种子数为40×12×3.5=1680个,第3块地中的种子数为60×8×4.0=1920个,第4块地中的种子数为80×4×3.0=960个,第5块地中的种子数为10×3×2.5=75个.如果每粒种子重量相等,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区域植株数是60时,豌豆产量最高.

(3)以区域植株数为横坐标,以区域种子数量为横坐标,绘制成曲线图.(具体见答案)

(4)①采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首先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②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而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

③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单位面积的种群数量,所以某种植物种群的密度为(48+64+60+56+52)÷5÷(2×2)=14株/m2

故答案为:

(1)种群           群落

(2)逐渐减少        60    

(3)见右图

(4)①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②大       ③l4

解析

解:(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故这块实验田的全部豌豆植株构成了一个种群.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故实验田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群落.

(2)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区域植株数的增加,每株大豆荚果数目逐渐减少.分别计算每个区域种子数量,第1块地中的种子数为20×16×4.0=1280个,第2块地中的种子数为40×12×3.5=1680个,第3块地中的种子数为60×8×4.0=1920个,第4块地中的种子数为80×4×3.0=960个,第5块地中的种子数为10×3×2.5=75个.如果每粒种子重量相等,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区域植株数是60时,豌豆产量最高.

(3)以区域植株数为横坐标,以区域种子数量为横坐标,绘制成曲线图.(具体见答案)

(4)①采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首先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②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样方大小根据调查的对象来确定,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而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

③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单位面积的种群数量,所以某种植物种群的密度为(48+64+60+56+52)÷5÷(2×2)=14株/m2

故答案为:

(1)种群           群落

(2)逐渐减少        60    

(3)见右图

(4)①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②大       ③l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不是同一物种,A错误;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不是一个物种,B错误;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不是一个物种,C错误;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为同一物种,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

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

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

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不止一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中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

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不止一种,不属于一个种群,C错误;

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C“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错误;

C、“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B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可以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相对稳定,不是不变,A错误;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由捕食关系连接而成的,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可以用每平方米草地中的某一种杂草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C错误;

D、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B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增长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变化起到决定作用,A正确;

B、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所以适当降低温度会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B正确;

C、生态农业的建立,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保持稳定,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地3年前新办了一个养兔场,由原来不到50只的长毛兔繁殖到现在的上万只.从种群的年龄组成分析,该种群属于(  )

A稳定型

B增长型

C衰退型

D新生型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由题干兔的数量由原来不到50只的长毛兔繁殖到现在的上万只,增加了,说明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过去人们以为作物播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在保证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有人对小麦的产量与播种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分析,当播种密度过大时,小麦产量的变化及其生态学原因分别是(  )

A基本稳定,种内斗争加剧

B明显增多,初始生物量大

C明显减少,种内斗争加剧

D明显减少,种间斗争加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1)由图可知,小麦播种量超过90kg•km-2时,在不缺乏营养元素供应的情况下,小麦的产量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基本上保持稳定;

(2)当播种密度过大时,小麦产量没有增加,基本保持稳定,是因为生物个体数目增加后,生存空间、营养物质等减少,种内斗争加剧.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了如图人口年龄组成图(注: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著名经济学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先生根据图中数据首次提出控制人口的建议.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其性别比例近似1:1

B其人口增长率比较高

C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据图分析:男女性别比例为1:1,A正确;

B、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人口增长率比较高,B正确;

C、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

D、其死亡率小于出生率,D错误.

故选:A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  )

A种群处于稳定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蜜蜂种群中雌少雄多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种群处于稳定期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时,会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越来越小,B正确;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时,会导致种群密度越来越小,C正确;

D、蜜蜂种群中雌少雄多,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其种群密度能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也大,故A选项错误;

B、纵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个体数在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故B选项正确;

C、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故C选项错误;

D、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

C一座山上所有的松树和一个果园中的全部生物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即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A错误;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B错误;

C、一座山上所有的松树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C错误;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和群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