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和群落
- 共8187题
如图为两个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甲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
2、乙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
故选:A.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对种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数量变化与种内关系,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故选:C.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A错误;
B、由图可知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B错误;
C、草原中田鼠的活动能力较强,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
D、农作物不是一个群落,没有分层现象,D错误.
故选:C.
如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请回答:
(1)此图表示______型的群.
(2)该种群中______个体多,______个体少.
(3)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政策.
(4)种群的四个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图可知此该种群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的群.
(2)由题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3)此图表示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发展趋势是数量增加.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
(4)种群的四个特征分别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故答案为:
(1)增长
(2)幼年 老年
(3)数量增加 计划生育
(4)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解析
解:(1)由题图可知此该种群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的群.
(2)由题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3)此图表示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发展趋势是数量增加.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
(4)种群的四个特征分别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故答案为:
(1)增长
(2)幼年 老年
(3)数量增加 计划生育
(4)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个湖泊中鱼的种类不止一种,因此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是同一种生物,为一个种群,B正确;
C、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C错误;
D、地球上的全部山毛榉科植物不属于同一物种,D错误;
故选:B.
现调查某养鸡场鸡群的年龄组成,所得结果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调查结果看,该养鸡场已陷入危机,理由是______.
(2)若要让该养鸡场重新得到良好发展,可以向经营者提出如下建议:
①保留下______鸡,处理掉______鸡;
②要保持______多、______少的性别比例;
③购买或孵化大量______,加以良好的饲养管理,提高存活率,使种群的年龄组成转化为______,以更好发展.
正确答案
解:(1)从调查结果看,由于该鸡群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2)若要让该养鸡场重新得到良好发展,可以向经营者提出如下建议:
①保留下育龄(或雏鸡和育龄鸡)鸡,处理掉老龄鸡,使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②要保持雌多、雄少的性别比例,增加出生率;
③购买或孵化大量小鸡,加以良好的饲养管理,提高存活率,使种群的年龄组成转化为增长型,以更好发展.
故答案为:
(1)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为衰退型
(2)①育龄(或雏鸡和育龄鸡) 老龄
②雌 雄
③小鸡 增长型
解析
解:(1)从调查结果看,由于该鸡群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2)若要让该养鸡场重新得到良好发展,可以向经营者提出如下建议:
①保留下育龄(或雏鸡和育龄鸡)鸡,处理掉老龄鸡,使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②要保持雌多、雄少的性别比例,增加出生率;
③购买或孵化大量小鸡,加以良好的饲养管理,提高存活率,使种群的年龄组成转化为增长型,以更好发展.
故答案为:
(1)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种群为衰退型
(2)①育龄(或雏鸡和育龄鸡) 老龄
②雌 雄
③小鸡 增长型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个校园中的全部杨树,不是同一个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一条河里所有的鱼不是同一物种,B错误;
C、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属于同一物种,构成一个种群,C正确;
D、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蝗虫不是同一物种,不属于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抑制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A正确;
B、动物种群的增长率主要是由动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B错误;
C、年龄结构能够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C正确;
D、图中P点时种群的增长率大于零,所以不能表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B.
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S型曲线,进行捕捞时最好捕捞至时(B点时),因此此时增长率最大,A错误;
B、种群密度为D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B正确;
C、种群密度为B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
D、从O点到D点,种群数量逐渐增多,环境资源逐渐减少,因此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D正确.
故选:A.
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社鼠在夏秋季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减少,所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错误;
B、由图可知上半年种群数量是逐渐增多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下半年种群数量是逐渐减少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所以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B正确;
C、由图不能得出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
D、在种群密度增大的上半年,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例是下降的,应为雄性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D错误.
故选:B.
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得知,甲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乙种群数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甲、乙种群的关系可能为竞争,也可能为寄生.故A错.
B、t2~t3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0,因此死亡率小于出生率.故B错.
C、t3~t5时间段内,甲种群增长速率等于0,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表现为稳定型,乙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表现为增长型.故C对.
D、当增长速率为0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因此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3,乙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5.故D错.
本题选正确的,故选C.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年龄组成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较得出的,只知道出生率不能判断种群的年龄结构,A错误;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所示衰退型,C正确;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b所示的稳定型,D正确.
故选:A.
大熊猫活动地区,大熊猫的K 值正在变小,其主要原因主要不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熊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栖息地被破坏、人类侵占等,使大熊猫的栖息地逐渐缩小,导致获取食物的范围越来越少;加上大熊猫食物单一只喜欢吃竹子,而这几年受气候不正常,竹子的数量逐年减少,导致大熊猫食物短缺.
故选:A.
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样方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株/m2.
(2)一个物种的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调查发现,在2000年前当地并无豚草分布.以上数据表面,在2002~2006年间,豚草种群数量呈______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及______等.
(4)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假设.写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______.
第五步:______.
结果预期及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样方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计算种群数量的平均值为21.6株,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1.6÷4=5.4株/m2.
(2)一个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5~2009年间其种群数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即呈“J”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及没有天敌等.
(4)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要求验证“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可以抑制龙葵等植物的生长”,因此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即取长势相同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然后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两瓶幼苗的长势.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乙瓶幼苗的长势与丙瓶没有显著差别,说明豚草根部未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某种物质;若乙瓶幼苗的长势显著差于丙瓶,说明豚草根部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物质.
故答案为:
(1)5.4
(2)出生率、死亡率
(2)“J”没有天敌
(3)第四步:取长势相同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第五步: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两瓶幼苗的长势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乙瓶幼苗的长势与丙瓶没有显著差别,说明豚草根部未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某种物质;若乙瓶幼苗的长势显著差于丙瓶,说明豚草根部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物质
解析
解:(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样方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计算种群数量的平均值为21.6株,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21.6÷4=5.4株/m2.
(2)一个物种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5~2009年间其种群数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即呈“J”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及没有天敌等.
(4)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要求验证“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可以抑制龙葵等植物的生长”,因此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即取长势相同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然后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两瓶幼苗的长势.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乙瓶幼苗的长势与丙瓶没有显著差别,说明豚草根部未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某种物质;若乙瓶幼苗的长势显著差于丙瓶,说明豚草根部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物质.
故答案为:
(1)5.4
(2)出生率、死亡率
(2)“J”没有天敌
(3)第四步:取长势相同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第五步: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两瓶幼苗的长势
预期结果及结论:若乙瓶幼苗的长势与丙瓶没有显著差别,说明豚草根部未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某种物质;若乙瓶幼苗的长势显著差于丙瓶,说明豚草根部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物质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包括不同的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群落是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所有生物的总和,马尾松林地中所有生物构成群落,C错误;
D、池塘中的所有的鱼包括不同的鱼种,不属于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