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和群落
- 共8187题
(2015秋•邢台期中)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A正确;
B、种群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迁出、出生率、死亡率等,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B正确;
CD、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群的增长一般呈“S”型曲线,C错误,D正确.
故选:C.
为研究复合氨基酸对小球藻(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浓度复合氨基酸对其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细胞数量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注:每2天测量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和细胞数;表中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为第10天数据.
请据表分析回答:
(1)在叶绿素a含量检测时,将小球藻烘干、粉碎后,加入______制成色素提取液,进行测量;在细胞数量检测时,需将小球藻培养液滴到______,并在显微镜高倍镜下镜检计数.
(2)表中氧气释放量______(“>”、“=”、“<”)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量,O2产生于叶绿体的______(结构).
(3)表中数据说明,添加了复合氨基酸后,小球藻______增加,促进光能吸收,光反应产生的______增加,加快CO2被还原为______的速率.
(4)表中数据说明,复合氨基酸的浓度和小球藻种群增长的关系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叶绿素a含量检测时,加入无水乙醇,进而制成色素提取液;在细胞数量检测时,需将小球藻培养液滴到血球计数板,并在显微镜高倍镜下检计数,即抽样检测法.
(2)表中氧气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即氧气的产生量-呼吸作用量,说明氧气释放量<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量,光反应产生氧气,发生于类囊体.
(3)表中数据说明,添加了复合氨基酸后,小球藻叶绿素含量增加,促进光能吸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HP增加,加快暗反应,即提高了CO2被还原为三碳化合物的速率.
(4)根据表格分析,随着复合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小球藻细胞数倍增的时间先减少后增加,即较低浓度的复合氨基酸促进小球藻的种群增长,高浓度抑制增长.
故答案为:
(1)95%乙醇 血细胞计数板
(2)<类囊体
(3)叶绿素含量 ATP、NADHP 三碳糖
(4)较低浓度的复合氨基酸促进小球藻种群的增长,高浓度抑制增长
解析
解:(1)在叶绿素a含量检测时,加入无水乙醇,进而制成色素提取液;在细胞数量检测时,需将小球藻培养液滴到血球计数板,并在显微镜高倍镜下检计数,即抽样检测法.
(2)表中氧气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即氧气的产生量-呼吸作用量,说明氧气释放量<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量,光反应产生氧气,发生于类囊体.
(3)表中数据说明,添加了复合氨基酸后,小球藻叶绿素含量增加,促进光能吸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HP增加,加快暗反应,即提高了CO2被还原为三碳化合物的速率.
(4)根据表格分析,随着复合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小球藻细胞数倍增的时间先减少后增加,即较低浓度的复合氨基酸促进小球藻的种群增长,高浓度抑制增长.
故答案为:
(1)95%乙醇 血细胞计数板
(2)<类囊体
(3)叶绿素含量 ATP、NADHP 三碳糖
(4)较低浓度的复合氨基酸促进小球藻种群的增长,高浓度抑制增长
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
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
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
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
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一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则两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80%×400=a×(80%×400)2,三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80%×400×80%×400=a×(80%×400)3,以此类推,m年后种子的数量为a×(80%×400)m=a×320m.
故选:C.
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马尾松的年增长量是200000×2%=4000m3,大于年采收量1000m3,种群密度增加;
②淡水湖泊鲰鱼的年增长量是10000×34%=3400kg,年采收量是3 600kg,基本持平,种群密度略有下降;
③山地甘草年增长量是1000×20%=200kg,年采收量300kg,大于增长量50%,种群密度下降快;
④滩涂沙蚕年增长量是10000×30%=3000kg,年采收量500kg,小于年增长量,种群密度增加;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③.
故选:C.
如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5年λ>1,而且不变,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符合J型曲线,A正确;
B、15~20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B正确;
C、10年到20年之间λ<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在这30年中,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20年,C错误;
D、20~30年之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D正确.
故选:C.
某生物能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活繁殖,其繁殖周期为1天.某调查小组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该生物的种群数量(X)进行调查,并且用对数log2X表示调查结果(Y).其调查结果如表:下列和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应为右图中的a,A错误;
B、该生物种群增长率M==1,B错误;
C、该生物种群是在类似理想条件下生活繁殖的,C正确;
D、该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应为图中的a,D错误.
故选:C.
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是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报,适时防治,种群数量控制在之前,A正确;
B、保护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B错误;
C、清除茶园内的所有杂草,可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力下降,对降低病虫危害反而不利,C正确;
D、种植能散发气味驱赶害虫的苦楝,阻止害虫进入茶园,体现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紫茎泽兰侵入后,能泛滥成灾,说明环境条件适宜,所以开始一段时间其种群近似于“J”型增长,A正确;
B、K值是环境容纳量,所以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超过此量,B正确;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为0,在时种群增长率最大,C正确;
D、在种群增长有限制的情况下,不可能呈“J”型增长,D错误.
故选:D.
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某种昆虫在不同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______,湿度为______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最多.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
(2)经调查,若第一年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若在自然环境中,此昆虫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温度为32.5℃、湿度为90%,种群数量最大.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下降.
(2)经调查,若第一年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32=1.69N0.若在自然环境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此昆虫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故答案为:
(1)32.5℃90% 下降
(2)1.69N0 S型
解析
解:(1)据图分析,温度为32.5℃、湿度为90%,种群数量最大.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下降.
(2)经调查,若第一年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N0×1.32=1.69N0.若在自然环境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此昆虫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故答案为:
(1)32.5℃90% 下降
(2)1.69N0 S型
(2015•绍兴二模)为研究复合氨基酸对小球藻(单细胞藻类)的种群增长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浓度复合氨基酸对其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细胞数量影响的实验,结果见表.
注:每2天测量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和细胞数;表中叶绿素含量、氧气释放量为第10天数据.
请据表分析回答:
(1)在叶绿素a含量检测时,将小球藻烘干、粉碎后,加入______制成色素提取液,进行测量,在细胞数量检测时,需将小球藻培养液滴到______,并在显微镜高倍镜下检计数.
(2)表中氧气释放量______(“>”、“=”、“<”)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量.
(3)表中数据说明,添加了复合氨基酸后,小球藻______增加,促进光能吸收,光反应产生的______增加,加快CO2被还原为______的速率.
(4)表中数据说明,复合氨基酸的浓度和小球藻种群增长的关系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叶绿素a含量检测时,加入无水乙醇,进而制成色素提取液;在细胞数量检测时,需将小球藻培养液滴到血球计数板,并在显微镜高倍镜下检计数,即抽样检测法.
(2)表中氧气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即氧气的产生量-呼吸作用量,说明氧气释放量<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量.
(3)表中数据说明,添加了复合氨基酸后,小球藻叶绿素含量增加,促进光能吸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加快暗反应,即提高了CO2被还原为三碳化合物的速率.
(4)根据表格分析,随着复合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小球藻细胞数倍增的时间先减少后增加,即较低浓度的复合氨基酸促进小球藻的种群增长,高浓度抑制增长.
故答案为:
(1)无水乙醇 血球计数板
(2)<
(3)叶绿素含量 ATP和【H】三碳化合物
(4)较低浓度的复合氨基酸促进小球藻的种群增长,高浓度抑制增长
解析
解:(1)在叶绿素a含量检测时,加入无水乙醇,进而制成色素提取液;在细胞数量检测时,需将小球藻培养液滴到血球计数板,并在显微镜高倍镜下检计数,即抽样检测法.
(2)表中氧气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即氧气的产生量-呼吸作用量,说明氧气释放量<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量.
(3)表中数据说明,添加了复合氨基酸后,小球藻叶绿素含量增加,促进光能吸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增加,加快暗反应,即提高了CO2被还原为三碳化合物的速率.
(4)根据表格分析,随着复合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小球藻细胞数倍增的时间先减少后增加,即较低浓度的复合氨基酸促进小球藻的种群增长,高浓度抑制增长.
故答案为:
(1)无水乙醇 血球计数板
(2)<
(3)叶绿素含量 ATP和【H】三碳化合物
(4)较低浓度的复合氨基酸促进小球藻的种群增长,高浓度抑制增长
五年前某草原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但土著草食动物和其它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五年内,草原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种内斗争与种群密度一般成正比,A错误;
B、甲的引进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但土著草食动物和其它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B正确;
C、放养甲的天敌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当会引起新外来物种的入侵,C错误;
D、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生存的环境,包括所有生物、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D错误.
故选:B.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据图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图示,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开始时(a~b段)呈“J”型增长;故A正确.
B、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所以FNE最可能是在b点对应的时间进入水库;故B错误.
C、一段时间后,在FNE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并且在K2附近波动;故C正确.
D、出现水华现象时,毒藻产生的藻毒素会沿着食物链逐级富集;故故D正确.
故选:B.
(2014春•上高县校级期末)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某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间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如图所示的模型(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害虫和天敌K值的数据分别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析该模型,如果天敌数量下降到某一阀值以下,害虫数量种数量就上升,而天敌数量如果增多,害虫种数量就下降,反之,如果害虫数量上升到某一阀值,天敌数量就增多,而害虫种数量如果很少,天敌数量就下降.即害虫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天敌种群数量增加;天敌种群数量超过P2,则害虫数量即减少,两者相互作用,使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
故选:C.
美洲某草原为保护鹿群,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若干年后,鹿种群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中信息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等捕食者,结果若干年后,鹿群的变化曲线,由此曲线可判断美洲狮和狼与鹿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由于捕食者(美洲狮和狼)的捕食作用造成平衡,A正确;
B、据图分析,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1925年前鹿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1925年后鹿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正确;
C、1925年前鹿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环境容纳量(K值)为10万,鹿种群数量在5万头左右(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草原会迅速退化,如欲保持该草原鹿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应控制鹿群数在4000以内,C错误;
D、自1907年开始,人工捕猎美洲狮和狼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草场的变化是草场退化,可见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互为生存条件、不可分离,D正确.
故选:C.
某种野生动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在D点之前,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B点最大)后减小,最后为0(D点),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A错误;
B、要合理地利用该动物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B点时的水平,因为数量恢复比较快,B错误;
C、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呈S型增长,C错误;
D、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条件下,D点后,种群处于稳定状态,因而种群密度一般不会出现衰退现象,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