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和群落
- 共8187题
(2016•临汾校级三模)为研究某鱼塘鲤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有人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表所示:
(1)依据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填写表中B、C空白处的内容.
(2)假设鲤鱼种群初期投入数量为2000尾,则20天后鲤鱼种群的数量为N20=______尾.(用公式表示,不计算具体结果).
(3)若该鱼塘最多可容纳8万尾鲤鱼生长,则在捕捞后,应让鱼塘保持______尾鲤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若今后要使鱼塘中的鱼自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的年龄组成和______.
(4)在进行鲤鱼种群密度调查时,由于工作人员所做标志物太过明显,导致再次捕获时容易被发现并抓到,这种情况下,估算的鲤鱼种群密度会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正确答案
解:(1)①对照右栏可知,B为提出合理的假设,同样对应左栏;C.Nt=N0•λt,其中N0表示最初鲤鱼的数量.
(2)根据题意,N0=2000,λ=1+1.21%=1.0121,t=20,代入Nt=N0•λt,因此N20=2000×1.012120.
(3)池塘捕鱼时,当种群数量在时,种群的增长率最高,能够持续高产,所以应让池塘保持4万尾鲫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率.若今后要使鱼塘中的鱼自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因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会影响种群数量.
(4)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由于标志物太过明显,导致再次捕获时容易被发现并抓到,这种情况下,估算的鲤鱼种群密度会偏低.
故答案为:
(1)B.提出合理的假设 C.最初鲤鱼的数量
(2)2000×1.012120
(3)4万 性别比例
(4)偏低
解析
解:(1)①对照右栏可知,B为提出合理的假设,同样对应左栏;C.Nt=N0•λt,其中N0表示最初鲤鱼的数量.
(2)根据题意,N0=2000,λ=1+1.21%=1.0121,t=20,代入Nt=N0•λt,因此N20=2000×1.012120.
(3)池塘捕鱼时,当种群数量在时,种群的增长率最高,能够持续高产,所以应让池塘保持4万尾鲫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率.若今后要使鱼塘中的鱼自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因为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也会影响种群数量.
(4)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由于标志物太过明显,导致再次捕获时容易被发现并抓到,这种情况下,估算的鲤鱼种群密度会偏低.
故答案为:
(1)B.提出合理的假设 C.最初鲤鱼的数量
(2)2000×1.012120
(3)4万 性别比例
(4)偏低
回答下列(1)、(2)两小题.
(1)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①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如图1回答:
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温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______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______的结果.
②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______决定.
③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______.
(2)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人体在禁食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图.如图2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______
②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______
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由图中三条曲线的最高点的差别可看出,当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32.5℃时,种群数量均会下降.在每一条曲线中分析,如温度为32.5℃时,相对湿度低于或高于90%时,种群数量也会下降.从以上两方面可看出,温度和湿度是有相互影响的,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大小.
③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则第三年(两年后)该种群数量为Nt=N0λt=N0×1.32=1.69N0.
(2)①据图分析,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由于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②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来源:肝糖源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主要去路;氧化分解.
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 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
故答案为:
(1)①减少 另一个生态因子 综合作用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1.69N0
(2)①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 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 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②来源;肝糖源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去路;氧化分解
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解析
解:(1)①由图中三条曲线的最高点的差别可看出,当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32.5℃时,种群数量均会下降.在每一条曲线中分析,如温度为32.5℃时,相对湿度低于或高于90%时,种群数量也会下降.从以上两方面可看出,温度和湿度是有相互影响的,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大小.
③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λ=1.3,则第三年(两年后)该种群数量为Nt=N0λt=N0×1.32=1.69N0.
(2)①据图分析,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由于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②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来源:肝糖源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主要去路;氧化分解.
③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 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
故答案为:
(1)①减少 另一个生态因子 综合作用
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1.69N0
(2)①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 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 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②来源;肝糖源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去路;氧化分解
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浙江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在第1~第3年之间,λ>1,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所以第1年乌鸦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正确;
B、在第3~9年间,λ<1,乌鸦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鸫种群λ相同,但第7年的种群数量少于第5年,B错误;
C、由图可知:在第1~第3年之间乌鸦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3年时,乌鸦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C错误;
D、领域行为属物种的一种先天性行为,应属内源性因素,D错误.
故选:A.
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其基本步骤是( )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②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③提出合理的假设
④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其基本步骤是: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提出合理的假设;④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故选:C.
科研人员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岛屿环境相对封闭,排除了______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宜采用______法.
(2)据图分析,该岛屿社鼠性比在______季较高,此时种群数量相对较______.社鼠种群的性比可通过影响______调节种群数量.
正确答案
个体迁入和迁出
标志重捕
秋
低(少)
出生率
解析
解:(1)岛屿环境相对封闭,排除了个体迁入和迁出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宜采用标志重捕法.(2)据图分析,该岛屿社鼠性比在秋季较高,此时种群数量相对较低.社鼠种群的性比可通过影响出生率调节种群数量.
故答案为:
(1)个体迁入和迁出 标志重捕
(2)秋 低(少) 出生率
研究人员调查1928一1977年某欧洲灰鹭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灰鹭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A错误;
B、灰鹭种群1964年后呈“S”型增长,B错误;
C、据图分析,非寒冷年份灰鹭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C正确;
D、连续暖冬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灰鹭的种群数量基本不变,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说明出生率下降,D错误.
故选:C.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图中分析可知,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A正确;
B、由图可知幼虫密度的变化主要受外源性因素食物的影响,B错误;
C、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幼虫的密度,可利用样方法调查,C正确;
D、由图可知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来源或减少生存空间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其K值,A正确;
B、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加、波动、稳定和下降,B正确;
C、种群的数量变化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C正确;
D、种群S型增长的增长速率先随种群密度增加而上升,后随种群密度增加而下降,D错误.
故选:D.
如图表示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每年可繁殖10多个世代,生长季节往往呈“爆炸”性增长)种群数量的年度和季度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可知,在1937~1938年的生长季节蓟马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表现出J型增长,A正确;
B、1936~1937年,种群数量低,环境容纳量较小,B正确;
C、调查蓟马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C错误;
D、由图可知,每年10月份蓟马种群中生殖前期个体数多于生殖后期个体数,D正确.
故选:C.
在某自然保护区中,A物种与B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A正确;
B、A物种(被捕食者)种群大小受B物种(捕食者)种群控制,即当B物种种群数量增加时,A种群由于天敌增加而数量减少,B种群由于缺乏食物而大量减少,说明B物种种群变化也受A物种种群大小的影响,B错误;
C、种群大小呈现波动现象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C正确;
D、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等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物种内部也会出现种内斗争,D正确.
故选:B.
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K0表示仓鼠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请回答:
(1)据甲图分析,仓鼠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在______处;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______之间.
(2)乙图中A属于营养______级的能量,B表示______.
(3)乙图中所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和______.
(4)若B中能量为1.5×109 kJ,C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4.2×107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仓鼠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根据图示仓鼠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连续增长,从c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c点天敌侵入,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K3附近波动.
(2)乙图中的A来自仓鼠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属于仓鼠的同化量.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乙中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缺少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仓鼠的同化量为l.5×109 kJ,天敌的同化量为4.2×107 kJ,故能量传递效率为4.2×107÷l.5×109×100%=2.8%.
故答案为:
(1)S c K2-K3
(2)第一 仓鼠的同化量
(3)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2.8%
解析
解:(1)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根据图示仓鼠在种群数量在开始数量连续增长,从c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c点天敌侵入,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K3附近波动.
(2)乙图中的A来自仓鼠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属于仓鼠的同化量.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乙中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缺少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仓鼠的同化量为l.5×109 kJ,天敌的同化量为4.2×107 kJ,故能量传递效率为4.2×107÷l.5×109×100%=2.8%.
故答案为:
(1)S c K2-K3
(2)第一 仓鼠的同化量
(3)生产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2.8%
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中曲线_____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____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
(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方程式中_____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Ⅰ、Ⅱ、Ⅲ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Ⅰ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即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捕食量减少,那么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就会减少,而与该物种处在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获得的食物增加,所以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增加;该物种与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间是竞争关系.
(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食草动物从青草的减少获得食物不足的信息,进而转移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是:=λ,是人口的起始数量,是年后人口数量,λ表示人口数量是一年前人口数量的倍数,所以只要控制增长的倍数,人口增长速度就会减慢,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就会缓解.
故答案为:
(1)I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 基因频率
(2)增加 (种间)竞争
(3)信息传递
(4)λ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Ⅰ、Ⅱ、Ⅲ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Ⅰ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掉的个体,即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捕食量减少,那么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就会减少,而与该物种处在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获得的食物增加,所以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增加;该物种与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间是竞争关系.
(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根据题意,食草动物从青草的减少获得食物不足的信息,进而转移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是:=λ,是人口的起始数量,是年后人口数量,λ表示人口数量是一年前人口数量的倍数,所以只要控制增长的倍数,人口增长速度就会减慢,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就会缓解.
故答案为:
(1)I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 基因频率
(2)增加 (种间)竞争
(3)信息传递
(4)λ
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有关该污染物的部分研究如下,请回答:
(1)较低浓度的有机锡即能抑制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雌性激素合成,这些雌性个体的繁殖功能有何变化?______.小鼠在食用含较高剂量三丁基锡的食物后胸腺萎缩,请推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各有何变化?______.该污染物通过______的富集可能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有机锡污染导致某海域一种鱼的年龄组成发生改变(如图),请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某海域受有机锡污染后,部分海藻以及多种软体动物的生物量显著下降,个别物种消亡,而沙蚕等多毛纲动物变为优势类群.这是在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
(4)以上资料表明,如果有机锡长期污染将会导致______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______.若想探究海洋底泥中是否存在分解三丁基锡的细菌,以便用于今后的生态修复,筛选目标菌株的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______、NaCl、H2O和琼脂.
正确答案
繁殖功能下降
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
食物链
群落
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解析
解:(1)雌性激素对于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胸腺萎缩会抑制T细胞的生成,所以会降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能力,对细胞免疫的受损程度更严重;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而在营养级高的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从而对鱼类、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2)由图可知,污染使种群的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所以种群数量会逐渐减少.
(3)研究不同物种的消长现象,属于群落的研究水平.
(4)污染会使某些生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下降.
故答案为:
(1)繁殖功能下降 失去细胞免疫以及部分体液免疫 食物链
(2)由增长型变成衰退型,种群数量下降
(3)群落
(4)生物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三丁基锡.
下列选项中,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是年龄特征,A正确;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2.329%属于出生率,B正确;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群落的空间特征,C错误;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死亡率和出生率,D正确.
故选:ABD.
能正确反映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鱼的密度上升时,每条鱼寻找食物时的能量消耗的变化曲线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池塘中的空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鱼的数量越多,它们之间的种内斗争就越剧烈,每条鱼寻找食物时的能量消耗就越大.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