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方式______。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_。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量与田鼠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

(5)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正确答案

(1)N=Mn/m

(2)144      高

(3)8/9(32/36)

(4)2:5:1

(5)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能量传递效率用图中字母表示)。

(3)若图中的箭头表示碳循环的一部分,则图中还应补充的成分是__________ 。

(4)某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根据__________,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 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 。由此可知鼠在最初的一个月中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c/a×106(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调查统计的数据(数据)         食物和空间充裕、无天敌、气候适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变化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C的种群密度平均变化速率为________株/(100m2·a)(以“+”代表增加,以“-”代表减少)。以此平均变化速率估计,到2000年,红松的种群密度将是_________株/100m2。 (2)导致红松种群密度发生图甲所示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虫害、鼠害  B.温室效应  C.滥砍滥伐  D.分解者的作用增强

(3)调查红松的种群密度通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图乙可以表示出_________三种元素的循环。图中B过程代表_______。

(5)如果图乙中的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成分,则丙是_______,图中未全面表示的成分是_______。成分乙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

(6)乙的同化量少于甲的同化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及甲还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正确答案

(1)-0.4(缺少负号不给分)     1

(2)A、C

(3)样方法

(4)C、H、O      呼吸作用

(5)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6)甲因呼吸作用散失部分热量       部分能量随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请回答:

(1)此图表示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型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中还有________、_______类型两种。

(2)种群中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等。

(3)该种群中_________年龄个体多,__________年龄个体少,出生率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死亡率。

(4)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__政策。

正确答案

(1)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幼年     老年     大于

(4)人口总数越来越多      计划生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正确答案

(1)竞争

(2)c      a

(3)降低(或快速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低

(5)40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头。

A.98  B.121  C.112  D.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中的曲线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2)B、C

(3)甲       增长

(4)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州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州地的,迁入时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_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Ⅱ.数学形式    Ⅲ.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

②.湖州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侯适宜(答出两点即可,或答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③.3000×(1.0147)30(2)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_____________(应/不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型增长,趋于稳定时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________,在2002-2004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____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进行了调查,发现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肥力及土壤含水量均不同,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土壤含水量_________,土壤肥力_____,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明了研究者的假设是_______(正确/错误)的。

(4)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___________措施(只答一种)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

(1)不应

(2)S     K值(或环境容纳量)      增长速率

(3)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     与河滩地相同     正确

(4)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答案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所示,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___。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个。

正确答案

(1)竞争

(2)c    a

(3)降低(或快速降低)

(4)恢复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低

(5)40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只(计算公式是N:[a]=[b]:[c])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图。据图分析: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__________草的田原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_只。

A.a×8n-1 B.a×8n+1 C.a×8n D.a×8n-2

正确答案

(1)D 

(2)B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某一片小麦田中,长有许多杂草,还有食草昆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研究小组对该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研究小组要估算该农田中荠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法;在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

(2)此农田中新迁入了一种食草昆虫,上图甲是与这种昆虫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说出种群在B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3)请根据图甲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A、D标在纵坐标的合适位置上)。

正确答案

(1)样方     随机取样    

(2)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天敌增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要求:画成“S”型曲  线;纵坐标上A点对应起点,D点对应K值)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同学在测定一个生物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一种高大的乔木)的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取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为5km,宽为1km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是边长为5m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如下表。请回答:

(1)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森林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

(2)该调查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0.16株/m2(2)不可靠    所选取的样方面积太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某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雪兔的种群数量变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数量最多的年份曾达到_____只。

(2)雪兔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急剧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从图中任意一时段看出,当雪兔种群达到K值后,猞猁种群的K值变化是________(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现。

(3)在该森林中,还分布有红豆杉和某种鸟。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这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关系。

(4)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____有关。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_______和________,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正确答案

(1)A        140千只(140000)

(2)天敌较少      食物较多     晚于

(3)捕食和互利共生

(4)光照(光的利用)      食物          栖息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将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型。

(2)这个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通过_________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

(3)如果该河流遇到轻度污染,则生态系统对此具有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合河流遇到较严重污染,将导致大多数水生植物死亡,使河流内的氧浓度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不变(不再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食物减少

②.增长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导致光合作用产氧量减少;需氧型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消耗大量的氧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科研人员将6个培养瓶(培养液中含某种单细胞绿藻)分别悬吊于湖中同一地点的6个不同深度:0m(水面)、2m、4m、6m、8m、10m。培养瓶中绿藻细胞的最初密度是5000个/100mL水,一周后,各培养瓶中的绿藻细胞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请根据图示,描述该曲线显示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培养瓶的悬吊深度是5m,则绿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个/mL水。

(3)当水深到_______m时,绿藻细胞总数不会增多。假如绿藻细胞持续悬吊在上述的深度之下,绿藻活细胞的数量将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导致各样本中绿藻细胞密度不同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该因素是如何影响绿藻细胞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随着悬吊深度的增加,绿藻细胞的密度下降

(2)110(或110左右的数值范围)

(3)8     减少      在8m深水下,绿藻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养料贮存耗尽后绿藻细胞就会死亡

(4)光照强度(或温度)      光照强度随着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光合作用速率也随之下降(或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下降,酶活性也随之下降)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和群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