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和群落
- 共8187题
(2015秋•松原校级期末)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荠菜和蒲公英属于植物,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都采用样方法;彩凤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则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故选:D.
在对某地的麻雀种群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这些麻雀腿上套好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则该地的麻雀大约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干分析,麻雀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0:5,N=400只.
故选:B.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______关系和______关系),外界因素中以______最为明显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这对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
(5)从进化的角度看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自身内在因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最初甲的数量很多,而到第八年后变得很少,逐渐被乙种群替代,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因素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及栖息环境.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外界因素中以人的作用最为明显.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这对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可能因无食物来源而饿死,甚至遭到灭绝的可能.
(5)从进化的角度看,促进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自身内在因素是无有利变异.
故答案为:
(1)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2)能量和有机物及栖息环境
(3)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人的作用
(4)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5)缺乏有利变异
解析
解:(1)由于最初甲的数量很多,而到第八年后变得很少,逐渐被乙种群替代,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因素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及栖息环境.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外界因素中以人的作用最为明显.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这对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可能因无食物来源而饿死,甚至遭到灭绝的可能.
(5)从进化的角度看,促进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自身内在因素是无有利变异.
故答案为:
(1)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2)能量和有机物及栖息环境
(3)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人的作用
(4)以甲种群植物为食的其他生物也随之减少,甚至灭绝
(5)缺乏有利变异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0只,其中没有上次标记的个体共30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计算公式:N=M×,由题
=
,N=200,所以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接近200÷2=100只/hm2.
故选:B.
下列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样方的数目可以根据地形决定,只要保证随机取样、样方面积相同,取样数目越大,误差越小,A错误;
B、取样的关键在调查范围内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和数目也不是固定的,B错误;
C、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要依据调查范围大小来确定样方大小,通常是lm2,C正确;
D、对乔木的调查取样时样方面积要比双子叶草本植物的样方大,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高,A错误;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B正确;
C、对活动能力强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的可以要采用样方法或者利用其趋性进行调查,C错误;
D、物种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调查应在不同水层中进行取样,D错误.
故选:B.
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
(1)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_____.
(2)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______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______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_____呈增加趋势.
(3 )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比较说明,牲畜喜食______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______关系发生改变.
(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 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______结构.
(5)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正确答案
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生物量)
1、2年生
禾本科
地上生物量
植物种类
禾本科和豆科
竞争
垂直
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
解析
解:(1)因为研究目的是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所以答案应是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生物量);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放牧草地上柱形图中最高的长柱应是最有利的植物在生长,所以应是1、2年生;放牧草地上上柱形图中最高的长柱是禾本科.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图中纵轴表示的意义是地上生物量,所以应是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植物种类在增加;
(3)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比较发现,放牧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植物明显减少,所以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
(4)研究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分布应为群落的空间结构;
(5)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是因为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答案:(1)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生物量)
(2)1、2年生 禾本科 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只写生物多样性不得分) 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
(3)禾本科和豆科 竞争
(4)垂直(空间结构)
(5)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对于不同种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的方法存在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数量调查一般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图1、图2所示的取样方法分别为______、______.
(2)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图3表示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
(3)适合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动物活动特点为______,影响该方法调查结果的因素有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昆虫的数量调查可以采用“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生,理论上种群数量应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曲线向下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m2)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
①依数据作图.
②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植物数量调查一般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图1、图2所示的取样方法分别为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2)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数.所以对图3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8.
(3)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动物活动特点为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影响该方法调查结果的因素有标记个体与其他个体混合是否均匀、标记物是否影响动物生命活动、标记物是否脱落、是否有个体大量死亡、出生或迁入迁出等.
(4)①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曲线如图:.
②如果有外来昆虫的迁入,则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
故答案为:
(1)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2)8
(3)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标记个体与其他个体混合是否均匀、标记物是否影响动物生命活动、标记物是否脱落、是否有个体大量死亡、出生或迁入迁出等 (4)①如下图
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或出生数量较多)
解析
解:(1)植物数量调查一般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图1、图2所示的取样方法分别为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2)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数.所以对图3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8.
(3)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动物活动特点为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影响该方法调查结果的因素有标记个体与其他个体混合是否均匀、标记物是否影响动物生命活动、标记物是否脱落、是否有个体大量死亡、出生或迁入迁出等.
(4)①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曲线如图:.
②如果有外来昆虫的迁入,则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
故答案为:
(1)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2)8
(3)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标记个体与其他个体混合是否均匀、标记物是否影响动物生命活动、标记物是否脱落、是否有个体大量死亡、出生或迁入迁出等 (4)①如下图
②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或出生数量较多)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首先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A正确;
B、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分母变小,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B错误;
C、对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调查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C正确;
D、由于群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在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时,要在不同水层中取样,D正确.
故选:B.
下面是对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正确的是( )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选取样方 ③计数 ④计算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植物一般采用样方法;样方法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
故选:B.
草原上老鼠的种群密度大小可采取的调查方法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草原上老鼠活动能力大、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故选:A.
如图表示某山地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甜槠两种植物的年龄结构,I~V表示植株的年龄由小到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统计不同群落中马尾松和甜槠的个体数量时要用样方法,A正确;
B、该山地的群落演替是针叶林群落向常绿阔叶林群落演替,所以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
C、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的甜槠都属于增长型,其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C正确;
D、在针叶林群落和针阔混交林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属于衰退型;但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D错误.
故选:D.
以下是三个学生研究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一个小组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①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_____.
②在割草草地中,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____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_____呈增加趋势.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④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将牲畜粪便入沼气池的目的是______;确定合理载牧量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各物种的名称和数量.
②由图乙可知,在割草草地中,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植物种类呈增加趋势.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但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因为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还能有效治理盐碱地.
④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将牲畜粪便入沼气池的目的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确定合理载牧量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
①各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富度)和数量(生物量)
②地上生物量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
③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④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
解:①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各物种的名称和数量.
②由图乙可知,在割草草地中,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植物种类呈增加趋势.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但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因为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还能有效治理盐碱地.
④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将牲畜粪便入沼气池的目的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确定合理载牧量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
①各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富度)和数量(生物量)
②地上生物量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
③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④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 (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只)、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初捕和重捕量都是50只,没有体现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A错误;
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125只/hm2,B正确;
C、根据调查数据无法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C错误;
D、由于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D错误.
故选:B.
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后,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______.
正确答案
种群密度估计值
解析
解: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其过程为:确定某一地段中的某物种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去各个样方的平均值、计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计算种群密度.所以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后,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故答案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