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和群落
- 共8187题
在上海郊外,一些学生利用样方法研究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他们同时还量度了三个地点的一些非生物的环境因素,所获数据如下:
(1)物种最丰富的地点是______;山顶没有较高大的乔木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的一个限制因素是______.
(2)在样方设置与抽样过程中须具有科学性,请写出两项注意的事项:
①______
②______
(3)如图是关于地点A(山脚)的草被类型由A、B、C三类物种随时间的演化成A、B、C、D状况,其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①______(须写出所有相关类型的编号)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______多样性;______(须写出所有相关类型的编号)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______多样性.
②D的出现可能是______的结果.
③若要使A、B物种之间产生杂交子代,可以运用______的细胞工程技术.
正确答案
解:(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地点物种数为45种,B地点物种数为21种,C地点物种数为19种,因此物种最丰富的地点是A;由表中数据可知,山脚土壤深度大,土壤湿度高,温度较高,较高大的乔木种类数较多,而山顶土壤深度浅,土壤湿度低,温度较低,因此没有较高大的乔木,其中土壤深度是主要的原因.
(2)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且样方的大小要相同,样方的数量不能太少.
(3)①根据题干信息“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可知,A、B和C(或A、B和D)属于不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的差异可称为物种多样性;C和D属于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的差异可称为遗传多样性多样性.
②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是C类型发生突变(或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③A和B是不同种生物,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若要使A、B物种之间产生杂交子代,不能采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可以运用细胞融合或细胞核移植的细胞工程技术,因此这些技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故答案为:
(1)A 土壤深度
(2)①样方面积相同 ②随机取样计算,求均值
(3)①ABC(或ABD) 物种多样性 CD 遗传多样性
②C类型发生突变(或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③细胞融合或细胞核移植
解析
解:(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A地点物种数为45种,B地点物种数为21种,C地点物种数为19种,因此物种最丰富的地点是A;由表中数据可知,山脚土壤深度大,土壤湿度高,温度较高,较高大的乔木种类数较多,而山顶土壤深度浅,土壤湿度低,温度较低,因此没有较高大的乔木,其中土壤深度是主要的原因.
(2)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且样方的大小要相同,样方的数量不能太少.
(3)①根据题干信息“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可知,A、B和C(或A、B和D)属于不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的差异可称为物种多样性;C和D属于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的差异可称为遗传多样性多样性.
②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两者之间的差异可能是C类型发生突变(或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③A和B是不同种生物,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若要使A、B物种之间产生杂交子代,不能采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可以运用细胞融合或细胞核移植的细胞工程技术,因此这些技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故答案为:
(1)A 土壤深度
(2)①样方面积相同 ②随机取样计算,求均值
(3)①ABC(或ABD) 物种多样性 CD 遗传多样性
②C类型发生突变(或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③细胞融合或细胞核移植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难于辨别个体数目,双子叶植物较易辨别个体数目,故一般选择双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A错误;
B、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B错误;
C、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正确;
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C.
某生物学家在测定100平方公里的野兔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50只作上标记,然后放回草原上,一段时间后,又捕获60只,其中含标记的5只.则该草原内野兔的种群密度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干分析,野兔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60:5,N=600只.即100平方公里的野兔的种群密度为600只,所以每平方公里的野兔的种群密度为6只.
故选:D.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样方法的常用方式是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A正确;
B、调查古树木和蝗虫幼虫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蛇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B错误;
C、标记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估算值,C正确;
D、假设种群数量为N,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M,重捕的n个,其中被标记的m个,则该鹿群约有(M×n)÷m只,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活动或实验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调查植物、虫卵可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以减少人为误差,A正确;
B、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的小草密度时,由于小草体积较小,所以样方一般取1m2较为适宜,B正确;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C错误;
D、标志重捕法中,标记物一般要求不容易脱落,不能对调查动物造成伤害或生存威胁,D正确.
故选:C.
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应该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排除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B错误;
C、样本数量足够多,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调查调查期无大量砍伐,否则使得实验结果偏小,D正确.
故选:ACD.
(2015秋•咸阳校级月考)调查山上野兔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强,不适宜采用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宜采用标记重捕法,因此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显微计数法用于肉眼看不见得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B错误;
C、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错误;
D、野兔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D.
在对某地的麻雀种群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这些麻雀腿上套好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则该地的麻雀大约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干分析,麻雀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0:5,解得N=400只.
故选:B.
下列是有关显微测微尺的使用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实验.
(1)显微测微尺是测量微小生物体或结构的有效工具.经标定安装于16×目镜中的测微尺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6.71um,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68um.如果在16×目镜和4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蚕豆叶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12格,则该细胞的具体长度值是______微米;如果目镜不变物镜换成10×,则酵母菌在目镜测微尺上的长度约是______格.
(2)关于生物多样性.
1)野外调查小动物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下面是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该种方法调查某一池塘中鲤鱼的总数.先把白漆和红漆各标示100尾鲤鱼后放回池塘,一天后捕到100尾鲤鱼中有12尾白漆,18尾红漆,则水池中鲤鱼的总数约为______.
2)某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在一块荒地中,对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①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
②如果上述四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显微测微尺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68um,如果在16×目镜和4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蚕豆叶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12格,则该细胞的具体长度值是1.68um×12=20.16微米;显微测微尺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6.71um,如果目镜不变物镜换成10×,则酵母菌在目镜测微尺上的长度约是20.16微米÷6.71um/格≈3格.
(2)1)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在野外调查小动物种群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先把白漆和红漆各标示100尾鲤鱼后放回池塘,一天后捕到100尾鲤鱼中有12尾白漆,18尾红漆,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水池中鲤鱼的总数(N):(100×2)=100:(12+18),N≈666尾.
2)①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物种多样性;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
②如果上述四种植物中只有C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最可能是入侵物种;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繁殖快,抢占空间、食物等资源,因此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
故答案为:
(1)20.16 3
(2)1)标记重捕法 666
2)①样方法 随机取样 ②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快,抢占空间、食物等资源
解析
解:(1)显微测微尺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68um,如果在16×目镜和4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蚕豆叶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12格,则该细胞的具体长度值是1.68um×12=20.16微米;显微测微尺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6.71um,如果目镜不变物镜换成10×,则酵母菌在目镜测微尺上的长度约是20.16微米÷6.71um/格≈3格.
(2)1)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在野外调查小动物种群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先把白漆和红漆各标示100尾鲤鱼后放回池塘,一天后捕到100尾鲤鱼中有12尾白漆,18尾红漆,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水池中鲤鱼的总数(N):(100×2)=100:(12+18),N≈666尾.
2)①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物种多样性;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
②如果上述四种植物中只有C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最可能是入侵物种;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繁殖快,抢占空间、食物等资源,因此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
故答案为:
(1)20.16 3
(2)1)标记重捕法 666
2)①样方法 随机取样 ②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快,抢占空间、食物等资源
在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下列标记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标记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A错误;
B、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B正确;
C、标记不能导致动物发生疾病、感染等,否则会使标记个体数目减少,C正确;
D、标记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或改变该动物与其捕食者之间的关系,D正确.
故选:A.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
B、因为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吸取上层培养液,由于酵母菌沉淀,所以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B正确;
C、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少,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小,B正确;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应计数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的个体,若将样方线上的个体都不统计,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D正确.
故选:BCD.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收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害虫进行检测,科研小组对某棉花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与调查结果符合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停止,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A错误;
B、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林都满足,则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寄生,B错误;
C、人教版必修三P62第一段的叙述“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说明样方法主要适用于活动能力弱的生物,C正确;
D、长期使用农药,不断筛选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但不会诱导棉蚜抗药性突变,D错误.
故选:C.
互花米草是1979年从美国引进的一种适宜在海滩潮间带生长的耐盐、耐淹植物,可以抗风防浪、保滩护堤.但由于互花米草引入后迅速蔓延,且繁殖力极强,给我国沿海经济和生态带来了巨大灾难.请应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某海滩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估算.
(2)互花米草在引入我国后,早期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原因是______.
(3)互花米草与海滩原有植物的关系是______,引入后导致海滩生物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演替的结果,不仅造成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而且会极大破坏海滩原有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和______结构.
(4)为控制互花米草的蔓延,我国又引入其天敌--光蝉(一种食叶昆虫).为达到明显的控制效果,理论上光蝉种群数量应保持在环境容纳量(K值)的______以上.
(5)人类在治理外来物种危害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2)互花米草在引种初期,由于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等,所以互花米草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呈J型.
(3)互花米草与海滩原有植物争夺水分、无机盐和阳光等资源,所以它们的关系是竞争,引入后导致海滩生物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演替的结果,不仅造成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而且会极大破坏海滩原有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种群数量保持在K时,增长率最大,所以为达到明显的控制效果,理论上引入互花米草的天敌--光蝉的种群数量应保持在环境容纳量的
以上.
(5)人类在治理外来物种危害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J型 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等
(3)竞争 次生演替 水平 垂直
(4)
(5)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
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样方法.
(2)互花米草在引种初期,由于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等,所以互花米草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呈J型.
(3)互花米草与海滩原有植物争夺水分、无机盐和阳光等资源,所以它们的关系是竞争,引入后导致海滩生物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演替的结果,不仅造成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而且会极大破坏海滩原有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种群数量保持在K时,增长率最大,所以为达到明显的控制效果,理论上引入互花米草的天敌--光蝉的种群数量应保持在环境容纳量的
以上.
(5)人类在治理外来物种危害过程中对群落演替产生的影响是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J型 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等
(3)竞争 次生演替 水平 垂直
(4)
(5)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2:12,N=175只.
故选:D.
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所有样方的个体数÷样方数,即求其平均值,A正确;
B、动物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的才采用样方法,B正确;
C、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均属于该种群的个体,全部要计数,C正确;
D、标志重捕泊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