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调查蝗虫的幼虫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D将M匹斑马标记,在捕获的n匹斑马中有m匹被标记,则该群体约有(m×n)÷M匹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都是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所以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A正确;

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B正确;

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C正确;

D、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可得则该鹿群约有(M×n)÷m,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调查一片稻田中田鼠的数量可以用样方法,为什么?样方法所选取的样方一般可以有多大?

正确答案

解:(1)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数量.

(2)对于不同的生物,样方法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不同.对于乔木,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00m2;对于灌木,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6m2;对于草本,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m2

故答案为:

标记重捕法         对于乔木,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00m2;对于灌木,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6m2;对于草本,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m2

解析

解:(1)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应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数量.

(2)对于不同的生物,样方法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不同.对于乔木,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00m2;对于灌木,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6m2;对于草本,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m2

故答案为:

标记重捕法         对于乔木,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00m2;对于灌木,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6m2;对于草本,所选取的样方大小为1m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或测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饭后半小时测定血糖的浓度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判断实验所得到数值可能会比实际数值偏大,A错误;

B、饭后半小时,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导致血糖的浓度升高,B错误;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稀疏地区取样会偏小,C正确;

D、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所以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

(3)群落中种群密度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条件适宜时,种群中的______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正确答案

样方

标志重捕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垂直

解析

解:(1)调查种群密度,对于植物而言,一般采用样方法;由于许多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动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遭到严重破坏时,不容易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故答案为:

(1)样方   标志重捕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垂直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要非常醒目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A正确;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适宜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

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C正确;

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过分醒目可能增大被捕食的概率,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0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0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则池塘中共约有鲫鱼(  )

A29条

B360条

C390条

D394条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100=90:25,N=360条.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生物学研究中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

A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色素

B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确认基因突变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

D18O标记H2O和CO2证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用纸层析法是分离叶绿体色素,A错误;

B、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不能用显微镜观察,B错误;

C、老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C正确;

D、用18O标记H2O和CO2证明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标记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尾,此方法为______,适用于______的动物.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5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灰绿藜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

(3)小组成员发现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______,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栖息空间和______

(4)发现由于合理保护,此地区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______;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200=160:10,N=3200.

(2)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豚草和灰绿藜都是生产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3)植物的垂直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4)生物的种类增多,群落的结构越复杂,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3 200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2)样方法  随机取样 竞争 

(3)光照强度   食物   

(4)复杂; 次生演替

解析

解:(1)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200=160:10,N=3200.

(2)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豚草和灰绿藜都是生产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3)植物的垂直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4)生物的种类增多,群落的结构越复杂,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3 200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2)样方法  随机取样 竞争 

(3)光照强度   食物   

(4)复杂; 次生演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B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C用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验二氧化碳时的颜色反应是蓝色→绿色→黄色

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蓝绿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但不能用于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A错误;

B、苯酚品红染液常用作观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形态的染色剂,所以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正确;

C、溴麝香草酚蓝试剂检验二氧化碳时的颜色反应是蓝色→绿色→黄色,C正确;

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现叶绿素a,呈现蓝绿色,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片约27公顷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记后放掉.第二天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公顷)约为(  )

A825  31

B125  5

C290  11

D165  6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公式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第二天捕获÷第二天捕获标记的=25×33÷5=165,密度=165÷27=6.1.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接近(  )

A52只

B105只

C158只

D292只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苍鼠,第二次捕获42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2:13,N≈158只,因此该灰苍鼠种群数量大约158只.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若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依次采用的方法是(  )

A标志重捕法、样方法

B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样方法

D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由于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邢台期中)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样方法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B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标志重捕法将标记的动物放回原环境后可立即进行重捕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样方法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均属于该种群的个体,所以全部要计数,A正确;

B、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高等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B正确;

C、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首先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C正确;

D、标志重捕法将标记的动物放回原环境后不能立即捕获,使得被标记的个体随机分布,标记个体和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获的概率均等,若出现群聚现象使得调查结果会偏离准确值,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螳螂属于肉食性昆虫,夏季经常在公园路灯下发现它们的踪迹,因为那里蚊子密集.母螳螂会在公螳螂跳上其背部进行交配后将“夫君”吃掉.以下正确的是(  )

A调查公园草地上螳螂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公园里有的地方螳螂多有的地方螳螂少说明食物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C题干中的母螳螂和公螳螂是捕食关系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的食物链可表示为:蝉→螳螂→黄雀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调查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A正确;

B、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不同的物种分布,B错误;

C、捕食关系为种间关系,C错误;

D、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研究人员采用标志重捕法对某远离大陆的岛屿上的社鼠种群数量进行研究.统计数据如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用标志重捕法研究社鼠种群数量时,第一次捕获M只,全部做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带标记的有m只,则该种群的数量大约为M•n/m只

C据图可知,种群数量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性比越低(小)

D研究人员发现,在社鼠种群密度低时雌鼠怀孕率高,种群密度高时雌鼠怀孕率低,进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这种调节方式是种群密度的正反馈调节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A、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

B、用标志重捕法研究社鼠种群数量时,第一次捕获M只,全部做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带标记的有m只,若设该种群的数量为X,则=.因此该种群的数量大约为M•只,B正确;

C、据图可知,种群数量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性别比越低(小),由图可知社鼠在环境秋冬季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生存能力更强,C正确;

D、在社鼠种群密度低时雌鼠怀孕率高,可提高出生率增加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高时雌鼠怀孕率低,降低出生率,减少种群密度,进而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这种调节方式是种群密度的负反馈调节,D错误.

故选:ABC.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和群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