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调查种群密度采取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法

B调查某区域东亚飞蝗的幼虫--跳蝻的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

C调查某块草地中蒲公英的密度采用样方法

D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采用灯光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计算其平均值,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A正确;

B、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

C、调查某块草地中蒲公英的密度采用样方法,C正确;

D、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采用灯光诱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动物生态学家对林区周边区域进行了4种经济动物的调查,结果如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D种群分布最广

BA1、A3、A5不存在生殖隔离

C区域四生物多样性可能较低

D在区域三取样方可调查4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A、被调查的4种动物中,分布最广的是物种D,占四个区域,A正确;

B、A1、A3、A5是同种经济动物,所以是同一个物种,没有生殖隔离,但由于生活的区域不同,可能存在地理隔离,B正确;

C、区域四中只有B4一种经济动物,说明生物多样性可能较低,C正确;

D、如果选一区域,用标志重捕法调查4种经济动物的种群密度,最好选用第三号区域,因为三号区域四种经济动物都有,D正确.

故选:AB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徐汇区一模)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或者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物种多样性常用的方法,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结果处理上需取其平均值

B样方面积确定时对密度大的植物取样面积要小,密度小的植物样方面积要大.统计时对于样方边界上的生物个体统计的原则是算左不算右、算上不算下

C标记重捕法中,标记物的脱落或者被抓过的动物以后不容易再次被捕获都可能使统计结果偏大

D辛普森指数是衡量物种多样性程度的重要依据,指数越大物种多样性程度越低,其数字的大小取决于物种的种类数,与每种物种的个体数无关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样方法是调查植物或者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物种多样性常用的方法,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结果处理上需取其平均值,A正确;

B、样方面积确定时对密度大的植物取样面积要小,密度小的植物样方面积要大,统计时对于样方边界上的生物个体统计的原则是算左不算右、算上不算下,B正确;

C、标记重捕法中,标记物的脱落或者被抓过的动物以后不容易再次被捕获会导致第二次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根据计算公式,这样可能使统计结果偏大,C正确;

D、用于判断群落物种多样性(α-多样性)的辛普森指数(Simpson指数)D=1-∑(Ni/N)^2,式中Ni为i物种个体数,N为总个体数,可以看到,群落中种数越多,各种个体分配越均匀,指数越高,指示群落多样性好,因此与每个物种的个体数有关,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态工作者对我国北方某地草原的物种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在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②统计每个样方内物种数和各物种的个体数.

③步骤②中进行原始数据记录时对有明显偏差的数据可舍去不做记录.

④该调查的目的是研究北方某草地物种的丰富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样方法调查时,要随机取样,而不能在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样,①错误;

②确定样方后,要数每个样方内物种数和各物种的个体数,并及时作好记录,②正确;

③步骤②中进行原始数据记录时对有明显偏差的数据不可舍去,要做记录,③错误;

④该调查的目的是研究北方某草地物种的丰富度,④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人在测定一个生物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的山毛铧的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方法:

①选择山毛铧分布比较均匀,长5km、宽1km的长方形地块;

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

③样方为边长5M的正方形;

④每个样方内山毛铧的数量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的山毛铧的种群密度为______

(2)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原始森林中的山毛铧的种群密度为(3+5+4)÷3=4个.

(2)由于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样方数目较少,所以调查结果不可靠.

故答案为:

(1)4

(2)不可靠     因为样方数目较少

解析

解:(1)该原始森林中的山毛铧的种群密度为(3+5+4)÷3=4个.

(2)由于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样方数目较少,所以调查结果不可靠.

故答案为:

(1)4

(2)不可靠     因为样方数目较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块方圆3hm2的农田中,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田鼠,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38只

B64只

C82只

D133只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2=38:12,N=133只.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养殖中野生桑蚕种群的数量变动与一种病毒感染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家蚕种群的数量主要受寄生等内源性因素影响而呈周期性波动

B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家蚕种群的数量

C随着家蚕种群密度的增长,病毒数量减少

D据图解分析,在家蚕养殖上应注意合理控制种群的养殖密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家蚕种群的数量主要受寄生等外源性因素的影响而呈周期性波动,A错误;

B、家蚕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

C、由图可知,野生桑蚕种群密度与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一致,所以随着野生桑蚕种群密度的增长,病毒感染率升高,C错误;

D、由图可知,在家蚕养殖上要注意合理控制种群的养殖密度,可以降低病毒的感染率,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

A小于50只/hm2

B小于100只/hm2

C小于200只/hm2

D大于200只/hm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苍鼠,第二次捕获52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52:13,N=200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200只,因此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是小于200÷2=100只.

故选: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调查某片树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

B“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到达某阶段时停止增长,出生率和增长率均为0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调查某片树林中的一种鸟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

B、“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到达某阶段时停止增长,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等于零,B错误;

C、捕食关系等种间关系能维持群落的稳定性,使得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C正确;

D、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也越多,D正确.

故选:C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应该是(  )

A随机取样

B样方面积为1m2

C样本数量随机大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A、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排除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样方大小适中:乔木100m2、灌木16m2、草本1m2,B错误;

C、样本数量足够多,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调查调查期无大量砍伐,否则使得实验结果偏小,D正确.

故选:A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______关系.

正确答案

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

(2)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捕食  互利共生

解析

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

(2)鸟类吃红豆杉的种子,所以是捕食关系,鸟类又为种子传播提供便利,所以还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捕食  互利共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13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Ⅱ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②表中Nt=No•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______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对照右栏可知,Ⅱ中应用数学形式表达,同样对应左栏;Ⅲ应填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

②表中Nt=N0•λt是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前提条件是湖洲地的食物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

③根据题意,N1=3000,λ=1+1.47%=1.0147,t=30,代入Nt=N0•λt,因此N30=3000×(1.0147)30

(2)通过控制东方田鼠的生存条件,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如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等.

故答案为:

(1)①Ⅱ.数学形式

Ⅲ.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

②该地食物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

(答出两点即可,或答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③3000×(1.0147)30 

(2)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

解析

解:(1)①对照右栏可知,Ⅱ中应用数学形式表达,同样对应左栏;Ⅲ应填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

②表中Nt=N0•λt是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前提条件是湖洲地的食物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

③根据题意,N1=3000,λ=1+1.47%=1.0147,t=30,代入Nt=N0•λt,因此N30=3000×(1.0147)30

(2)通过控制东方田鼠的生存条件,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如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等.

故答案为:

(1)①Ⅱ.数学形式

Ⅲ.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

②该地食物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

(答出两点即可,或答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③3000×(1.0147)30 

(2)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通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标志重捕法所使用的标志物要很明显,否则不容易找到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A错误;

B、取样调查的关键做到随机取样,多次取样求平均值,B正确;

C、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错误;

D、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非常醒目,不能影响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一片草原的某种野兔进行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面积为5hm2.统计所捕获野兔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你认为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野兔的种群密度约为250只/hm2

B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低

D该区域野兔种群的雌雄个体比例为3: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250只,所以该野兔的种群密度约为250÷5=50只/hm2,A错误;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应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

C、如果野兔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标志重捕法的公式N=,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高,C错误;

D、该区域野兔种群的雌雄个体比例为(28+32):(22+18)=3:2,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样方法计数时只需统计样方方格内数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的地上部分的多个分支可能属于同一个体,因此不作为种群密度的调查材料,A正确;

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强的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正确;

C、取样调查的关键做到随机取样,多次取样求平均值,C正确;

D、用样方法进行正常统计时,样方方格的框格边缘都统计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如果只统计方格内的个体,则数目会偏小,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和群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