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和群落
- 共8187题
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虽然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时不会影响结果,因而不是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的原因,A正确;
B、由于被标记的鲫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减小了第二次捕获的鲫鱼中有标记鲫鱼的比例,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B错误;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少,偶然性大,因而计算结果会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C错误;
D、如果前后二次捕鱼所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不一样,则人为造成捕获的鲫鱼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D错误.
故选:A.
欲调查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大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于苍鹰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生活范围广,所以调查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故选:C.
在一片农田中,长有很多杂草,还有粘虫、青蛙、蛇等动物活动,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这一农田进行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农田中,所有生物的种群的集合称为______,其物种数目的多少叫______.
(2)若要用同样方法调查该农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______,取样时常用到的方法是______和______.
(3)若农田被弃耕,小麦会被杂草所替代,以后还会出现灌木等,这种现象称为______,其分为两种类型,即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群落
丰富度
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离取样法
群落演替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解析
解:(1)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成为群落,群落的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用样方法调查该农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样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取样时常用到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3)农田被弃耕,出现生物取代现象成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弃耕的农田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群落 丰富度
(2)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离取样法
(3)群落演替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下面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
B、样方大小一般是1m2,B正确;
C、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用标记重捕法,C错误;
D、种群密度为各样方密度平均值,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D正确.
故选:C.
如图所示表示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______.
(3)请在上图乙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藻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4)若豚草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理想状态下t年后,Nt=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随机取样,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豚草与表中本地植物争夺阳光等共同的资源和空间,形成竞争关系势.
(3)根据表格中豚草和灰绿藻种群密度变化,绘制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种群密度变化,如图:
(4)豚草属于外来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t年后种群的数量可以表示为:Nt=N0λt.
故答案为:
(1)取样调查法(或样方法) 随机取样
(2)阳光等共同的资源和空间
(3)见下图:
(4)Nt=N0λt
解析
解:(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随机取样,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豚草与表中本地植物争夺阳光等共同的资源和空间,形成竞争关系势.
(3)根据表格中豚草和灰绿藻种群密度变化,绘制的曲线图中,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种群密度变化,如图:
(4)豚草属于外来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t年后种群的数量可以表示为:Nt=N0λt.
故答案为:
(1)取样调查法(或样方法) 随机取样
(2)阳光等共同的资源和空间
(3)见下图:
(4)Nt=N0λt
(2015秋•太原期末)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请回答:
(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法,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取样.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法.野兔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野兔种群的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4)图1为一小型植物园的一个花圃,在花圃中育有牵牛花(蔓生)和向日葵.某校高二学生对该花圃上的某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制订了如下方案:
请回答:
①确定调查对象:花圃中栽有漂亮的牵牛花和向日葵,在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选择的调查对象是______比较合适.
②确定样方: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______为宜;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
③计数及种群密度的计算: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该种群密度值应为各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
④图2是调查时确定的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⑤如表是同学们调查花圃上某植物的结果统计,该植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株/m2
正确答案
解:(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随机 取样.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野兔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野兔种群的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4)①牵牛花是蔓生植物,不宜计数,所以在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向日葵比较合适.
②确定样方: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 为宜;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③计数及种群密度的计算: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该种群密度值应为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④计数时应计方框内所有个体加相邻两边,具有“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⑤计算种群密度时应取各样方的平均值,因此植物的结果统计,该植物的种群密度为3株/m2.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随机 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 死亡率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垂直
(4)①向日葵 ②1m2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③平均值
④
⑤3
解析
解:(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随机 取样.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野兔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野兔种群的 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4)①牵牛花是蔓生植物,不宜计数,所以在确定调查对象时应选择的调查对象是向日葵比较合适.
②确定样方: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 为宜;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③计数及种群密度的计算: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该种群密度值应为各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④计数时应计方框内所有个体加相邻两边,具有“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⑤计算种群密度时应取各样方的平均值,因此植物的结果统计,该植物的种群密度为3株/m2.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随机 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 死亡率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垂直
(4)①向日葵 ②1m2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③平均值
④
⑤3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8:12,N=200只.因此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于200只.
故选:B.
如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表中荒漠草原中平均种数只有10/平米,其植物的丰富度最低,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小,恢复力稳定性最大,A错误;
B、上述数据是采用样方法随机取样获得的,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得到的数值会偏大,B错误;
C、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要计算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数,C错误;
D、由于双子叶草本植物的体积不大,所以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不同,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样方通常为lm×lm,D正确.
故选:D.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右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
(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
(3)细菌--显微记数法.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50个细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在液体中培养4h后稀释10倍,与以前相同的条件下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次观察到每单位面积上平均有80个细菌.则细菌细胞分裂的平均时间为______小时.
正确答案
解:(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线上的生物个体,一般计数相邻两边的,所以图示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5+1+2=8株.
(2)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根据公式X:200=160:10,得X=3200.
(3)因为细菌分裂一次,其数量就变为原来2倍,设4h内分裂n次,得方程:50×2n=80×10,得n=4.细胞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为4h÷4=1h.
故答案为:
(1)8株
(2)3200尾
(3)1
解析
解:(1)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线上的生物个体,一般计数相邻两边的,所以图示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5+1+2=8株.
(2)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根据公式X:200=160:10,得X=3200.
(3)因为细菌分裂一次,其数量就变为原来2倍,设4h内分裂n次,得方程:50×2n=80×10,得n=4.细胞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为4h÷4=1h.
故答案为:
(1)8株
(2)3200尾
(3)1
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通过样方法获得的实验数据不是真实值,不同的同学得到的数据有一定的误差,但不用舍弃,A错误;
B、样方数据如果太小,就可能存在偶然性,与真实值的误差就越大,因此一般采用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就可接近真实密度,B错误;
C、取样方进行计算时,应随机取样,C错误;
D、多次取样,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取其平均值,这样就更加接近真实值,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理想条件下,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A正确;
B、调查某森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
C、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C正确;
D、从种群特征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种群的出生率,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取样调查的关键做到随机取样,多次取样求平均值,A正确;
B、样方法中计数要统计样方内该物种的所有个体,所以各年龄段的个体均需统计,B正确;
C、由于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有很多分支可能属于同一个个体,所以不宜选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宜选择乔木等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C正确;
D、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
故选:D.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某地区重要的过敏原.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见图)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______.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属______关系.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3)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选择物种时应尽量选择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于豚草是植物,因此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有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和数量适中,计算所有样方的平均值.
(2)豚草和本地的植物争夺资源和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3)外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会对原来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因此城市绿化时最好选择本地物种.
故答案为:
(1)取样调查法(样方法) 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株树的平均值
(2)竞争
(3)选择本地物种
解析
解:(1)由于豚草是植物,因此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有随机取样,样方的大小和数量适中,计算所有样方的平均值.
(2)豚草和本地的植物争夺资源和空间,属于竞争关系.
(3)外来物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入侵传播能力强,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期内呈现种群的“J”型增长,会对原来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因此城市绿化时最好选择本地物种.
故答案为:
(1)取样调查法(样方法) 随机取样 计算所有样方株树的平均值
(2)竞争
(3)选择本地物种
在某草地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田鼠,其中有标记的田鼠为17只.请估算该草地中共有( )只田鼠.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39=34:17,N=78只.因此该草场中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78只.
故选:D.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k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42:13,N≈162只.因此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159只.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