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和群落
- 共8187题
下列为某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示意图,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从年龄组成上看,近期内种群密度将会越来越大的应该属于增长型,即幼年个体的比例较大,老年个体的比例小,分析A、B、C、D柱形图可知,A选项中幼年个体的比例较大,老年个体的比例小.
故选:A.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属于种群,A错误;
B、一片树林中所有的鸟,属于多个物种,是多个种群,B正确;
C、一个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幼蜂及蜂王属于种群,C错误;
D、一棵棉花上所有的棉蚜属于种群,D错误.
故选:B.
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决定种群增长率的大小,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变化起到决定作用,A正确;
B、适当增加光照,提高温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均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B正确;
C、生态农业的建立,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调查人类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还需要注意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D正确.
故选:C.
(2016•徐汇区一模)某研究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图中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
(2)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图2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年.
正确答案
解:(1)对于植物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或物种数,由图可知S1物种数较少,在S0时达到最大,而S2和S0物种数一样,但面积较大不利于调查,故选S0最好.
(2)外来入侵物种一般会呈“J”型曲线增长,故应是丙,其数据是一直在增加,而其余的都有所减少.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由曲线可知数据最多的应是第10年,因为在此之前λ值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到10后λ为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在此之后的基数一直在下降,故应是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
故答案为:
(1)S0
(2)丙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10
解析
解:(1)对于植物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或物种数,由图可知S1物种数较少,在S0时达到最大,而S2和S0物种数一样,但面积较大不利于调查,故选S0最好.
(2)外来入侵物种一般会呈“J”型曲线增长,故应是丙,其数据是一直在增加,而其余的都有所减少.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由曲线可知数据最多的应是第10年,因为在此之前λ值大于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到10后λ为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在此之后的基数一直在下降,故应是第10年种群数量最多.
故答案为:
(1)S0
(2)丙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3)10
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题图可知,c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会增大,B错误;
C、种群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C正确;
D、图中显示的特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除此以外,种群还有空间特征,D正确.
故选:B.
在环境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调查可采用______法,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的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
(2)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造成的影响最可能是______,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下降.
(3)对森林中的四个物种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如表:
在方框中绘制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
(4)该食物网中含有______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______kg.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时应该随机取样,样方数量尽量多,即样本量足够大.根据对两种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判断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种群密度逐年增多,说明其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
(2)由于A种群是生产者,所以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3)根据图表分析,物种丁的食物来源是乙和丙,物种丙的食物来源是甲和乙,物种乙的食物来源是植物和甲,而物种甲的食物来源全是植物,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为:
.
(4)根据食物网中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100×÷20%÷20%+100×
÷20%=900kg.
故答案为:
(1)样方 竞争 增长型
(2)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抵抗力
(3)
(4)5 900
解析
解:(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时应该随机取样,样方数量尽量多,即样本量足够大.根据对两种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判断A种群与B种群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调查期间B种群的种群密度逐年增多,说明其年龄组成最可能为增长型.
(2)由于A种群是生产者,所以A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是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3)根据图表分析,物种丁的食物来源是乙和丙,物种丙的食物来源是甲和乙,物种乙的食物来源是植物和甲,而物种甲的食物来源全是植物,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网为:
.
(4)根据食物网中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食物链.若物种乙增加100kg,则至少消耗植物100×÷20%÷20%+100×
÷20%=900kg.
故答案为:
(1)样方 竞争 增长型
(2)以A种群为食物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抵抗力
(3)
(4)5 900
下列选项中,经过采收后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析表格信息可知,①马尾松的年增长量是200000×2%=4000m3,大于年采收量1000m3,种群密度增加;
②淡水湖泊鲰鱼的年增长量是10000×34%=3400kg,年采收量是3 600kg,基本持平,种群密度略有下降;
③山地甘草年增长量是1000×20%=200kg,年采收量300kg,大于增长量50%,种群密度下降快;
④滩涂沙蚕年增长量是10000×30%=3000kg,年采收量500kg,小于年增长量,种群密度增加;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③.
故选:C.
(2015秋•松原校级期末)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_____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种群是生活中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综合,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2)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该草原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
(3)分析该模拟实验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三组实验的抛出物不同,因变量是每次抛出后够叼回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同一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群落(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应相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故答案应为: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解析
解(1)种群是生活中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综合,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同一种群.
(2)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该草原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
(3)分析该模拟实验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三组实验的抛出物不同,因变量是每次抛出后够叼回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同一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 群落(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够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若丙组平均时间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和棍棒的距离是无关变量,应相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
故答案应为: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A正确;
B、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正确;
C、三种年龄结构的类型的种群,则衰退型的增长率最低,但不一定是死亡率最高,C错误;
D、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正确.
故选:C.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 )
①出生率和死亡率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种群密度 ④年龄组成 ⑤性别比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①正确;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②正确;
③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③正确;
④年龄组成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④正确;
⑤性别比例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⑤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密度能直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B错误;
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是动物分层的原因,C正确;
D、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D正确.
故选:B.
如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______型的种群.
(2)此种群中,______个体少,______个体多.
(3)据统计,这与我国某阶段的年龄组成大体相似,预测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是______,因此,______应该是我国该阶段的一项基本国策.
正确答案
解:(1)由题图可知此该种群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的群.
(2)由题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3)此图表示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发展趋势是数量增加.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
故答案为:
(1)增长
(2)老年 幼年
(3)大量增加 计划生育
解析
解:(1)由题图可知此该种群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的群.
(2)由题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3)此图表示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发展趋势是数量增加.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
故答案为:
(1)增长
(2)老年 幼年
(3)大量增加 计划生育
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个水库中所有的鱼种类不止一种,不属于种群,A错误;
B、一个森林中所有的蛇不是一个物种,不是种群,B错误;
C、校园操场边的一排松树不是所有个体,不能构成种群,C错误;
D、一片农田中所有的玉米属于同一物种,是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D.
图l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析题图1可知,a是出生率,b是死亡率,A错误;
B、E点净补充量为0,此时种群数量最大,不是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海洋鱼类捕捞应保持的最适宜数量应该是补充量最大的点,B错误;
C、分析图2可知,F点害虫的增长速率最大,应该在小于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G点净补充量为0,该点是代表环境容纳量,即K值,D正确.
故选:D.
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个湖泊中鱼的种类不止一种,因此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不属于种群,A错误;
B、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属于群落,B错误;
C、一片草原中的草本植物不止一种,因此一片草原中的全部草本植物不属于种群,C错误;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马尾松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