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群和群落
- 共8187题
如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型,C表示______型.
(2)B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A图看生育前期的个体数目很多,而生育后期的个体数目较少,因此A图表示增长型;从B图看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的个体数目基本相当,因此B图表示稳定型;C图的年龄结构与A图相反,因此C图为衰退型.
(2)B图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因此其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故答案为:
(1)增长 稳定 衰退
(2)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相差不大
解析
解:(1)从A图看生育前期的个体数目很多,而生育后期的个体数目较少,因此A图表示增长型;从B图看生育前期和生育后期的个体数目基本相当,因此B图表示稳定型;C图的年龄结构与A图相反,因此C图为衰退型.
(2)B图为稳定型年龄结构,因此其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故答案为:
(1)增长 稳定 衰退
(2)各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相差不大
(2015秋•石河子校级期末)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出生率,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B正确;
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C正确;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D错误.
故选:D.
一片水稻田可看作一个农田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稻飞虱、黑斑蛙等动物,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班蛙可取食稻飞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30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主要是控制好水稻的______,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水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______.若该农田被长期弃耕,会发生演替现象,这种演替称为______演替.
(3)根据水稻田中生物间的取食关系,可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在此食物链中,稻飞虱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4)若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浮游植物,养殖河蟹、鱼类等动物,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维持系统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30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是控制好水稻的种群密度,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水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群落.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根据题干信息“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班蛙可取食稻飞虱”,可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稻飞虱→黑斑蛙,在此食物链中,稻飞虱处于第二营养级.
(4)若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浮游植物,养殖河蟹、鱼类等动物,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维持系统的稳态.
故答案:
(1)种群密度
(2)群落 次生
(3)水稻→稻飞虱→黑斑蛙 二
(4)稳态
解析
解:(1)种植水稻时,每平方米一般控制在30株左右,从种群特征分析,这一措施是控制好水稻的种群密度,以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2)水稻田中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称为群落.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根据题干信息“稻飞虱以水稻幼叶为食,黑班蛙可取食稻飞虱”,可构成的食物链是水稻→稻飞虱→黑斑蛙,在此食物链中,稻飞虱处于第二营养级.
(4)若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浮游植物,养殖河蟹、鱼类等动物,可增加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维持系统的稳态.
故答案:
(1)种群密度
(2)群落 次生
(3)水稻→稻飞虱→黑斑蛙 二
(4)稳态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A错误;
B、若A代表垂体,a为性激素,则图示表示负反馈调节,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但与生长激素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D错误.
故选:C.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Th,对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该种群的数量变化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是: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A错误;
B、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m•23T,其中3T为细菌的繁殖代数,B正确;
C、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该种群数量不存在K值,C错误;
D、调查该种群的数量不可用标志重捕法,应用抽样调查法,D错误.
故选:B.
某森林生态系统中迁入了一种野兔,图甲表示与这种野兔种群数量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知该生态系统中迁入的野兔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请根据甲图在坐标系中画出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将B、D标在纵坐标合适的位置上).
(2)图乙中,②/①的比值代表______(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③属于______(添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请在右图概念模型中的______内添加“+”、“-”完成三者之间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
正确答案
解:(1)由甲图可知野兔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由以上分析可知,从迁入时~B点,野兔种群增长率逐渐增大;B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B点~D点,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D点时,种群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因此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
(2)图乙中,①表示兔的同化量,②表示狼的同化量,因此的比值代表兔→狼的能量传递效率;③为兔粪便中的能量,是兔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三者之间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如图:
故答案为:
(1)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
(2)兔→狼 草
解析
解:(1)由甲图可知野兔种群在C点后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由以上分析可知,从迁入时~B点,野兔种群增长率逐渐增大;B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B点~D点,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D点时,种群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因此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
(2)图乙中,①表示兔的同化量,②表示狼的同化量,因此的比值代表兔→狼的能量传递效率;③为兔粪便中的能量,是兔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草、兔、狼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三者之间反馈调节的概念模型如图:
故答案为:
(1)生活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或种内斗争)
(2)兔→狼 草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205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将出现负增长.这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题干中的“预测”二字是解题的关键,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能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故选:D.
据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性别比例,从而影响出生率,A错误;
B、现阶段,由于实施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的②出生率明显降低,B正确;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年龄组成,C错误;
D、我国计划生育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出生率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D错误.
故选:B.
下列可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农田中的老鼠有多种,并非同种生物,种群中的生物是同种生物,A错误;
B、泥塘中的鱼有多种,并非同种生物,种群中的生物是同种生物,B错误;
C、一定区域面积如山东省的人口数量可表示种群密度,C正确;
D、一个区域中稳定型的生物种群并非都是同种生物,D错误.
故选:C.
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可以短时间内超越,但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不是不可超越,A错误.
B、环境容纳量是环境的固有属性,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环境容纳量不会变化,B错误.
C、环境容纳量是会改变的,受空间和资源的影响,C错误.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减少大熊猫的人为捕杀,防止环境被破坏,提高环境容纳量,D正确.
故选:D.
(2016•邻水县校级模拟)如图表示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正确;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C、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它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会大量减少,C错误;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D正确.
故选:C.
下列事例中,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含有多个物种,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A错误;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属于种群,B正确;
C、岛上的所有鸟类含有多个物种,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C错误;
D、一块水田中所有的动物含有多个物种,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D错误.
故选:B.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
①年龄组成 ②性别比例 ③出生率和死亡率 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但不能决定种群密度,①错误;
②性别比例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但不能决定种群密度,②错误;
③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③正确;
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直接决定种群密度,④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②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③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④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⑤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种群是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鱼有很多种,①错误;
②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②正确;
③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③错误;
④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降低,④错误;
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⑤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