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W1=D1+D2

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从能量流动图解中可以看出,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被分为四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还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所以W1=A1+B1+C1+D1,故A项错误;

B、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A2+B2+C2+D2,进而推出W1=A1+B1+C1+A2+B2+C2+D2,故B项正确;

C、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D1/W1)×100%,故C项错误;

D、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大于D1或(A2+B2+C2+D2),故D项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科学史中的实验和结论能相匹配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林德曼利利用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特点,A正确;

B、达尔文向光性研究实验中,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鞘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通过比较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同时说明植物的尖端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影响下部的生长,B错误;

C、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C错误;

D、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图1为某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填序号);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成分为______

(2)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A、B两种树木种群密度的数据:(柱形图)

①A、B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此种关系可能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影响A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②A、B两个种群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为其它生物提供______

③A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图形分析,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且丁与甲的关系是双向的,所以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甲为生产者,甲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除图中所示过程的来源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是以CO2形式流动的,即图中的①②⑤⑥.

(2)①根据柱形图分析,A、B两种树木,第1、2年A物种占优势,5、6年B物种占优势,说明A、B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影响A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②A、B两种树木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

③A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 

故答案是: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②⑤⑥分解者

(2)①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②能量和有机物    ③缺乏有利变异

解析

解:(1)根据图形分析,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且丁与甲的关系是双向的,所以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甲为生产者,甲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除图中所示过程的来源外,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是以CO2形式流动的,即图中的①②⑤⑥.

(2)①根据柱形图分析,A、B两种树木,第1、2年A物种占优势,5、6年B物种占优势,说明A、B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是导致A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影响A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②A、B两种树木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

③A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缺乏有利变异. 

故答案是: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②⑤⑥分解者

(2)①竞争    种内斗争、寄生、捕食等     ②能量和有机物    ③缺乏有利变异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

B①②③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作用进入大气中

C④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A正确;

B、①②③表示甲、丙、乙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回归到大气中,B正确;

C、④是光合作用,是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C正确;

D、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光照强度在适宜范围内逐渐增强时,能量的传递效率一定增大

B冬天落叶的树木和常绿的树木都能适应寒冷环境

C森林中需定期清理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D大气中的CO2、SO2等气体是造成酸雨的污染物,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等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光照强度在适宜范围内逐渐增强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也逐渐增强,但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不会增大,A错误;

B、冬天落叶的树木和常绿的树木都能适应寒冷环境,只是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而已,B正确;

C、森林是相对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其枯枝落叶不需要清理,因为有大量的微生物分解枯枝落叶,产生二氧化碳和矿质元素,供植物的光合作用,C错误;

D、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D错误.

故选:A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的.

(2)PM2.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______(填数字或字母)过程有关.

(3)乙图中A表示______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______.图中d代表的含义是______

(4)如果乙图中的初级消费者为猪,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有人在猪舍播放轻音乐,可使猪心情愉快,减少疾病.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信息.这种方法的运用涉及到猪的体内稳态调节中的______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

解:(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进行.

(2)PM2.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⑤为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有关.

(3)乙图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图中d代表的含义是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毛发、指甲等残落物、分泌物).

(4)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题干中“心情愉快、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对应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故答案为:

(1)CO2

(2)⑤

(3)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毛发、指甲等残落物、分泌物)(不能答粪便)

(4)物理;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解:(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进行.

(2)PM2.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⑤为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有关.

(3)乙图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图中d代表的含义是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毛发、指甲等残落物、分泌物).

(4)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题干中“心情愉快、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对应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故答案为:

(1)CO2

(2)⑤

(3)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毛发、指甲等残落物、分泌物)(不能答粪便)

(4)物理;  神经-体液-免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示意图,其中A~E表示生物成分按营养功能的归类群体,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积累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请分析回答:

(1)在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表中______(生物类群序号)的生理活动后进入生物界,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 (生物类群序号).

(2)图中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中有______未被消费者同化;第二营养级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3)如果B作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经济鱼类,生产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不破坏其种群稳定,通常将捕捞量控制在______水平上,原因是______.在图2所示的坐标中,画出种群B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增长率曲线.

(4)农业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最大的缺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题表中根据总同化量知,图中A、B、C、D、E依次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生产者A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2)生产者A同化的总能量中有(871.27-141.10)×105=730.17×105(J/m2/年)未被消费者同化;第二营养级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62.97-15.91=47.06J/m2/年.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是15.91÷141.10×100%=11.28%.

(3)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为环境负荷量一半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最有利于种群的增长,所以在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经济鱼类的捕捞上,通常将捕捞量控制在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其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

(4)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最大的缺点是稳定性不强.

故答案是:

(1)A       B、C、D

(2)730.17J/m2/年    47.06J/m2/年    11.28%

(3)环境负荷量一半的     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快

(曲线见右图)

(4)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稳定性不强

解析

解:(1)题表中根据总同化量知,图中A、B、C、D、E依次代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生产者A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2)生产者A同化的总能量中有(871.27-141.10)×105=730.17×105(J/m2/年)未被消费者同化;第二营养级中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有62.97-15.91=47.06J/m2/年.能量从B到C的传递效率是15.91÷141.10×100%=11.28%.

(3)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为环境负荷量一半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最有利于种群的增长,所以在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经济鱼类的捕捞上,通常将捕捞量控制在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其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

(4)农业人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最大的缺点是稳定性不强.

故答案是:

(1)A       B、C、D

(2)730.17J/m2/年    47.06J/m2/年    11.28%

(3)环境负荷量一半的     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快

(曲线见右图)

(4)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稳定性不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  )

A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

B各营养级能量利用率的关系

C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量的关系

D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塔基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减少,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选: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金字塔,营养级②比营养级③能量少的原因是(  )

A一部分能量由营养级③流向分解者

B一部分能量被营养级②呼吸消耗掉

C一部分能量被营养级③呼吸消耗掉

D一部分能量用于营养级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营养级③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所以营养级②比营养级③能量少,A正确; 

B、营养级③有一部分能量被自身(③)呼吸消耗掉了,所以营养级②比营养级③能量少,B错误;  

C、营养级③有一部分能量被自身(③)呼吸消耗掉了,所以营养级②比营养级③能量少,C正确;  

D、营养级③有一部分能量由于自身(③)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营养级②比营养级③能量少,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表示各营养级遗体残骸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b+c

B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的一部分

Cc的量可用表达式b-h-e-k或i+f+l 来表示

Di表示该肉食性动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流经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即a,A错误;

B、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即属于a的一部分,B正确;

C、c是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可用表达式b-h-e-k或i+f+l来表示,C正确;

D、i表示该肉食性动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关的计算正确的是(  )

A

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如图所示营养结构中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大于A所同化能量的

B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0.32

C某蛋白质由2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自质至少含有氧原子n个

D某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m-A)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C占第二和第三两个营养级,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C同化的能量介于A和A之间,A正确;

B、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隐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为0.64,因此隐性基因频率为=0.8,则显性基因频率为0.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显性基因频率×隐性基因频率=0.32,B正确;

C、某蛋白质由2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自质至少含有氧原子数目=肽键数目+2×肽链数目=(n-2)+2×2=n+2个,C错误;

D、某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则胞嘧啶有m-A个,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22-1×(m-A)=2(m-A)个,D错误.

故选:A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5)如图反映了我国北方某地从1980年至2000年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

①1980年至2000年CO2浓度的变化是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从1984年分析,在一年四季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特点是______主要原因是冬季______夏季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1980年至2000年CO2浓度的变化是CO2浓度的平均值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植被破坏.

②从1984年分析,在一年四季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冬季CO2浓度高于夏季,主要原因是冬季采暖增加CO2排放量,光合作用减弱减少CO2吸收量;夏季温度升高、日照时间延长,光合作用增强增加CO2吸收量.

故答案为:

①CO2浓度的平均值逐年升高       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植被破坏

②冬季CO2浓度高于夏季      冬季采暖增加CO2排放量,光合作用减弱减少CO2吸收量      夏季温度升高、日照时间延长,光合作用增强增加CO2吸收量

解析

解:①1980年至2000年CO2浓度的变化是CO2浓度的平均值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植被破坏.

②从1984年分析,在一年四季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冬季CO2浓度高于夏季,主要原因是冬季采暖增加CO2排放量,光合作用减弱减少CO2吸收量;夏季温度升高、日照时间延长,光合作用增强增加CO2吸收量.

故答案为:

①CO2浓度的平均值逐年升高       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植被破坏

②冬季CO2浓度高于夏季      冬季采暖增加CO2排放量,光合作用减弱减少CO2吸收量      夏季温度升高、日照时间延长,光合作用增强增加CO2吸收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下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______

(2)C→A是____________作用,这一过程有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3)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A→D过程中碳流动形式是______,该过程通过______ 和______生理作用来完成.E→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是______,碳循环始终与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D为生产者.

(2)C为分解者,因此C→A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是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3)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构成,本题食物链为D→F→E→B.

(4)碳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A→D过程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来完成.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

故答案为:

(1)D

(2)分解者(微生物)  分解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D→F→E→B

(4)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   有机物    能量流动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D为生产者.

(2)C为分解者,因此C→A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是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3)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构成,本题食物链为D→F→E→B.

(4)碳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A→D过程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来完成.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形式流动;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

故答案为:

(1)D

(2)分解者(微生物)  分解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3)D→F→E→B

(4)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   有机物    能量流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B任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均可长期保持动态平衡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沿食物链(网)最终流至分解者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一般既不能逆向也不能循环流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在10%-20%,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延长,能量越来越少,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A错误;

B、只有生物种类丰富,营养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才可以长期保持动态平衡,有些生态系统则不行,如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B错误;

C、食物链、食物网只有生产者消费者,而没有分解者,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沿食物链(网)最终流至最高级消费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一般既不能逆向也不能循环流动,只能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食物链中能量和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物质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 ②物质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 ③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

④能量是单向流动,可循环的 ⑤能量是伴随着物质而流动的 ⑥能量不是伴随物质而流动的.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物质是单向流动,可以循环,故②正确;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③正确;

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作物物质循环的动力,故⑤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