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C若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

DA→C过程中碳流动形式主要以CO2形式进行,F→B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A、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物质循环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同时进行,不可分割,A正确;

B、由题意分析已知A是生产者,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B是分解者,其余生物是消费者,即D、E、F是消费者,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食物链为A→D→E→F,若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期内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A减少,F减少,C正确;

D、A→C过程指的是生产者到无机环境的过程,碳流动形式主要是以CO2形式进行的;F→B过程指的是消费者到分解者的过程,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的,D正确.

故选:A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①至⑩表示过程,Ⅰ至Ⅳ表示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据图分析下列相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_____、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_____.(请用图中数字符号填写)

(2)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该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和X,其中的X在过程①中与绿色植物最主要的不同是______.丙代表分解者,其中的Y主要指______类生物.

(3)图中结构Ⅲ与Ⅳ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

(4)正常情况下,①=②+③+④,故大气中的CO2含量相对平衡,但是⑥这一途径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释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请智慧的你提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至少两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③④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2)图中甲表示生产者,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图中X).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丙代表分解者,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等,图丙中下面表示细菌,Y主要指真菌类生物.

(3)图中Ⅲ是细胞核,有核膜为界限,Ⅳ中拟核没有核膜.

(4)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开发新型能源等.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④

(2)生产者   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     真菌

(3)Ⅲ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Ⅳ没有.

(4)①植树造林  ②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③开发新型能源等,合理就可以.

解析

解:(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①表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③④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2)图中甲表示生产者,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图中X).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丙代表分解者,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等,图丙中下面表示细菌,Y主要指真菌类生物.

(3)图中Ⅲ是细胞核,有核膜为界限,Ⅳ中拟核没有核膜.

(4)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开发新型能源等.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④

(2)生产者   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     真菌

(3)Ⅲ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Ⅳ没有.

(4)①植树造林  ②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③开发新型能源等,合理就可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由被捕食者流向捕食者,A正确;

B、由题意分析已知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而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①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10%~20%,远远小于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

C、一般情况下,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图中②为①的10%~20%,③为②的10%~20%,C正确;

D、次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②除了流向下一营养级③和分解者④以外,还有未被利用的,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A错误;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一部分被由于呼吸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所以是逐级递减的,B正确;

C、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C 错误;

D、图中①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 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m1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

(2)图甲中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为______级消费者.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4)图甲中Ⅰ、Ⅱ、Ⅲ、Ⅳ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及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所有微生物总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导致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所以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

(2)图甲中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为三级消费者.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图甲中Ⅰ、Ⅱ、Ⅲ、Ⅳ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及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所有微生物总称为生物群落.

故答案为:

(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三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物群落

解析

解:(1)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导致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所以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

(2)图甲中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为三级消费者.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图甲中Ⅰ、Ⅱ、Ⅲ、Ⅳ营养级中的所有生物及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所有微生物总称为生物群落.

故答案为:

(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

(2)三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生物群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图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试回答:

(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结构.白桦沼

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______

(2)下面是落叶松沼泽中,落叶松种群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

①图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____

②落叶松的碳流出途径除图中已经表示的外,还有______

(3)下表是大兴安岭5种沼泽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量测定结果(单位:kg•m-2).试回答:

①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______,这是因为______

②草丛沼泽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最低,但是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属于同一物种,组成一个种群;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有机物;落叶松中的碳除在营养结构之间的传递外,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3)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少,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但是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原因是环境条件抑制了分解者分解作用.

故答案为:

(1)水平   种群

(2)①CO2   有机物   ②流向分解者(或燃烧)

(3)①低   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

②环境条件,抑制了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解析

解:(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属于同一物种,组成一个种群;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有机物;落叶松中的碳除在营养结构之间的传递外,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3)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少,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但是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原因是环境条件抑制了分解者分解作用.

故答案为:

(1)水平   种群

(2)①CO2   有机物   ②流向分解者(或燃烧)

(3)①低   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

②环境条件,抑制了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请回答:

(1)写出图中A~E所代表的名称:

A.______; C.______;D.______;E.______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中,箭头依次变细,意味着______

(4)图中F表示______.E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5)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逐级流动中传递效率为______

(6)有图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而食物链中的第一营养级A表示生产者; C位于第三营养级,表示次级消费者;D处于第四营养级,表示三级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是逐级递减,则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中箭头依次变细.

(4)图中F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E的主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

(5)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逐级流动中传递效率为10%~20%.

(6)由图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故答案为:

(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2)生产者(A)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4)各类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分解有机物 

(5)10%~20%  

(6)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解:(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而食物链中的第一营养级A表示生产者; C位于第三营养级,表示次级消费者;D处于第四营养级,表示三级消费者;E表示分解者.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是逐级递减,则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中箭头依次变细.

(4)图中F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E的主要作用是分解有机物.

(5)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逐级流动中传递效率为10%~20%.

(6)由图可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故答案为:

(1)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分解者 

(2)生产者(A)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4)各类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分解有机物 

(5)10%~20%  

(6)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碳在甲、乙、丙之间以______形式传递.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价值.

(2)图2中,农作物同化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被分解者利用.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

(3)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原因是______

(4)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甲是生产者,B是呼吸作用.甲、乙、丙属于生物群落,而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2)图2中农作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图2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较.

(4)图1中的丙是分解者,在图2中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呼吸作用(细胞呼吸) 有机物   直接

(2)自身呼吸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低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4)食用菌、蚯蚓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甲是生产者,B是呼吸作用.甲、乙、丙属于生物群落,而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2)图2中农作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自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图2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图2所示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较.

(4)图1中的丙是分解者,在图2中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呼吸作用(细胞呼吸) 有机物   直接

(2)自身呼吸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低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4)食用菌、蚯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

B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⑤⑦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不具有全球性

D提高⑥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据表可知A是分解者,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故图中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B→C,A错误;

B、③过程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⑤过程代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⑦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正确;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磷循环也具有全球性,C错误;

D、提高④光合作用过程有利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碳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的形式是(  )

ACO2

B单质碳

C碳酸盐

D含碳有机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大气圈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生产者可利用大气中的CO2合成有机物,生产者又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重新释放到大气圈中.

碳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C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是双向的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转换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A正确;

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讲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但是也有些能量人不可以直接利用,只有通过食物链来利用,这样可能导致此营养级变多,很多时候营养级多,人可利用的能量反而会变多.比如人不能吃草,所以不能利用其能量,但可以养牛,牛可以为人提供能量,B错误;

C、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正确;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可通过内部的信息流调节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的田鼠种群及其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决定的

(2)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鼠的效率是______;如果草原上适当放牧,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

(3)鼠和田鼠之间能够通过气味、行为等进行猎捕或躲避,可见信息能够调节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调节

(4)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这一演替过程中,将显著提高群落利用______的能力,同时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标志重捕法,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40×30÷15÷1=80只/hm2.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2)田鼠的同化量为7.50×108,鼠的同化量为2.25×107,所以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鼠的效率是(2.25×107)÷(7.50×108)×100%=3%;如果草原上适当放牧,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

(3)鼠和田鼠之间能够通过气味、行为等进行猎捕或躲避,可见信息能够调节 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反馈调节

(4)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这一演替过程中,将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由于生物成分增多、营养结构变的复杂,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故答案为:

(1)80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3%     能量流动

(3)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     反馈

(4)阳光等资源     增强

解析

解:(1)根据标志重捕法,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40×30÷15÷1=80只/hm2.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2)田鼠的同化量为7.50×108,鼠的同化量为2.25×107,所以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鼠的效率是(2.25×107)÷(7.50×108)×100%=3%;如果草原上适当放牧,可以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人们从中获益更多.

(3)鼠和田鼠之间能够通过气味、行为等进行猎捕或躲避,可见信息能够调节 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反馈调节

(4)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这一演替过程中,将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由于生物成分增多、营养结构变的复杂,也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故答案为:

(1)80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3%     能量流动

(3)生物群落的种间关系     反馈

(4)阳光等资源     增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某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流单位:kJ/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kJ/m2•a

(2)该系统的能量从次级消费者传递到终极消费者的效率______,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______,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______

(3)从生产者到终极消费者,C元素主要以______形式传递.按图中能量传递效率,若次级消费者增重1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生产者约______kg(有机物干重).

(4)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大量减少,生产者的数量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20810kcal/(m2•a).

(2)由图可知,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6.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1.4%,能量从第三营养级向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5.5%.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和呼吸消耗,再结合图中数据可知,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3)从生产者到终极消费者,C元素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按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若食肉动物增重1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生产者1÷11.4%÷16.2%≈54.1kg.

(4)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大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数量增多,生产者的数量将减少.

故答案为:

(1)20810

(2)5.5%      被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  分解者

(3)有机物  54.1

(4)负反馈   减少

解析

解:(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20810kcal/(m2•a).

(2)由图可知,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6.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1.4%,能量从第三营养级向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5.5%.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和呼吸消耗,再结合图中数据可知,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3)从生产者到终极消费者,C元素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传递.按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若食肉动物增重1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生产者1÷11.4%÷16.2%≈54.1kg.

(4)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大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数量增多,生产者的数量将减少.

故答案为:

(1)20810

(2)5.5%      被该营养级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掉  分解者

(3)有机物  54.1

(4)负反馈   减少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物固氮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的根瘤是发生固氮作用的部位

B土壤中独立生活的根瘤菌也能固氮

C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

D根瘤菌通过固氮作用形成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豆科植物的根瘤内含有根瘤菌,是发生固氮作用的部位,A正确;

B、独立生活的根瘤菌不能发生固氮作用,需要共生才能固氮,B错误;

C、共生固氮微生物(豆科植物根瘤菌等)和自生固氮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等),因此,不同的根瘤菌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C正确;

D、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

A草食动物的呼吸消耗能量

B次级消费者的摄入能量

C草食动物粪便所含的能量

D部分死亡草食动物所含的能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草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消耗,A正确;

B、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其摄入的能量来自第二营养级生物,B正确;

C、草食动物的粪便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然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C错误;

D、部分草食动物死亡后,其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D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