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动关系示意图,看图作答.(能量单位:kJ/cm2/年,△为有毒物质浓度百万分之一,即10-6,)
(1)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_____.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kJ/cm2/年.
(3)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A到B、由B到C传递效率依次分别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_____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
(4)如图中物质流动表示碳元素的循环,请在下图中加上应有而未画出的箭头.
(5)据图还可看出,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可经______浓缩,因此_____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
正确答案
解:(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 97+63+305=465 kJ/cm2/年.
(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是97+63+305=465 kJ/cm2/年;B是初级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是63 kJ/cm2/年;C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是13 kJ/cm2/年,所以A到B传递效率依次是63÷465=13.5%,由B到C传递效率是13÷63=20.6%.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热能,导致能量流动具有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的特点.
(4)图中缺少了各个营养级的呼吸作用,补充如下;
(5)图中A、B、C的有毒物质浓度依次是77、200、1700,浓度不断升高,随着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浓度逐渐增加.
故答案是:
(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必须答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465
(3)13.5%、20.6% 热能(散失的能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下图
(5)食物链 营养级
解析
解:(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即 97+63+305=465 kJ/cm2/年.
(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是97+63+305=465 kJ/cm2/年;B是初级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是63 kJ/cm2/年;C是次级消费者,其同化的能量是13 kJ/cm2/年,所以A到B传递效率依次是63÷465=13.5%,由B到C传递效率是13÷63=20.6%.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热能,导致能量流动具有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的特点.
(4)图中缺少了各个营养级的呼吸作用,补充如下;
(5)图中A、B、C的有毒物质浓度依次是77、200、1700,浓度不断升高,随着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浓度逐渐增加.
故答案是:
(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必须答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2)465
(3)13.5%、20.6% 热能(散失的能量)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下图
(5)食物链 营养级
如图是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A、B、C、D表示处于营养结构上的第一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A正确;
B、图中营养级是指食物网中处于同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而不是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B错误;
C、A、B、C、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C正确;
D、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取的能量越少,D正确.
故选:B.
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建立了“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全面丰收.如图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______ 等生物作为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内,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 率.
(5)该生态系统是根据______ 的原理建立的.
正确答案
太阳能
生产者
细菌、真菌
分解者
农业效
生态平衡
解析
解:(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该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能(阳光).
(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生产者是作物.
(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判断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看是否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因此该生态系统中除了已知的生物种类外,还必须有细菌、真菌等生物作为分解者.(4)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减少了物质的消耗,因此作物枝叶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农业效率
(5)该生态系统是根据生态平衡的原理建立的.
故答案为:
(1)光能
(2)作物
(3)细菌、真菌 分解者
(4)农业效
(5)生态平衡
此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部分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鳞翅目幼虫的同化量=摄入能量-粪便能量=419.0-209.5=209.5J,A正确;
B、食物中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的能量占=15%,B正确;
C、能量流动是不可能循环的,因为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了,C正确;
D、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知道,所以能量由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的效率不能得出,D错误.
故选:D.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被分解者利用,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
故选:B.
根据如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流动;故A正确.
B、自养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故B正确.
C、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生产者数量的减少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有关;故C错误.
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自养生物(生产者)与所有异养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物群落;故D正确.
故选C.
如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W种群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有许多种动植物,景色怡人,陶冶情操,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价值.
(2)图甲缺少的箭头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图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草原中不同土壤湿度的区域生长着不同的牧草,这体现出群落的______结构.蚜虫以植物的叶为食,欲调查其数量,一般采用______.
(3)在此生态系统中,狼和兔的行为活动信息可被对方感知,以利于反捕食和捕食,这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功能.多代选择的结果使反应敏捷的兔和跑的快的狼得以生存,这体现出的现代生物进化观点是______,其本质是______.
(4)图乙中的a、b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b______.图乙中,能量被W摄入量为m,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c中的能量为e,b的能量为f,则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优美的景色属于美学价值,据定义属于直接价值.
(2)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缺少C指向A的曲线.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E是生产者、F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B是三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土壤的湿度不同导致群落分布不同为水平结构,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3)狼和兔的行为活动信息可被对方感知,以利于反捕食和捕食,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多代选择的结果使反应敏捷的兔和跑的快的狼得以生存,这体现出的现代生物进化观点是共同进化,其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由以上分析可知,a表示被W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等位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m-n,由于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m-n)×20%.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化量也等于e+f,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e+f)×20%.
故答案为:
(1)直接
(2)C指向A的曲线 B、C、D、E、F(缺一不得分) 水平 样方法
(3)信息传递 共同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被W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m-n)×20% 或(e+f)×20%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优美的景色属于美学价值,据定义属于直接价值.
(2)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缺少C指向A的曲线.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E是生产者、F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B是三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土壤的湿度不同导致群落分布不同为水平结构,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3)狼和兔的行为活动信息可被对方感知,以利于反捕食和捕食,体现出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多代选择的结果使反应敏捷的兔和跑的快的狼得以生存,这体现出的现代生物进化观点是共同进化,其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由以上分析可知,a表示被W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等位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m-n,由于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m-n)×20%.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化量也等于e+f,因此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是(e+f)×20%.
故答案为:
(1)直接
(2)C指向A的曲线 B、C、D、E、F(缺一不得分) 水平 样方法
(3)信息传递 共同进化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被W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m-n)×20% 或(e+f)×20%
如图是自然界氮循环示意图.对图中氮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完成①过程的生物为固氮微生物(如根瘤菌),其细胞结构无核膜,可遗传的变异一般来源于基因突变,A正确;
B、⑦过程为转氨基作用,在人体细胞内通过⑦过程产生的非必需氨基酸有12种,还有8种必需氨基酸不能通过此过程合成,B正确;
C、不能独立完成⑧的生物是病毒,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C错误;
D、②和④分别是反硝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分别在厌氧和有氧条件下进行,所以疏松土壤对完成②和④过程的影响分别是抑制、促进,D正确.
故选:C.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正确;
B、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取,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被分解者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所以b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
C、c除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外,还有被分解者利用和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取等,C错误;
D、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若d为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d的量是a的10%~20%,D错误.
故选:CD.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属于能量流动功能,①正确;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这里分析的是营养结构,不是生态系统的功能,②错误;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信息传递功能中的行为信息,③正确;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属于物质循环功能,④正确.
综上所述,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有:①③④.
故选:B.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图不能判断出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A错误;
B、①是鼠的同化量,B错误;
C、①表示鼠的同化量;②表示鹰的同化量,图的比值代表鼠→鹰的能量传递效率,C正确;
D、③表示鼠粪便中的能量,是未被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草的同化能量;④表示鼠的遗体残骸属于鼠的同化量,D错误.
故选:C.
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来自植物,
来自草食鱼类,
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海洋鱼重4kg,其食物需4÷20%=20kg,其中来自植物20×=10kg,来自草食鱼类20×
=5kg,来自小型肉食鱼类20×
=5kg,5kg小型肉食鱼类需要草食鱼类5÷20%=25kg,草食鱼类需要(25+5)÷20%=150kg植物,所以植物共10+150=160kg.
故选:B.
如图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流动,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图中的X是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的,且与血糖调节有关,则X是______;若X是生长激素,则e过程发生在______ 的细胞中.
(2)b过程的发生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g过程主要发生在人体______的细胞中.
(3)人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可促进______、hc和hd等过程进行.(填图中字母)
(4)d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在人体内不能通过d过程形成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其原因是______.
(5)在生态系统中,能发生a、b两个生理过程的成分有______,能发生c过程的成分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已知X是由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合成场所是不同的.如果X是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的,且与血糖调节有关,则X是胰高血糖素;如果X是抗体,则e过程蛋白质(抗体)的合成发生在效应B细胞中;若X是生长激素,则e过程发生在垂体的细胞中.
(2)b过程是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ATP、[H].已知g是单糖合成多糖的过程,人体多糖为糖原,所以人体内g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的细胞中,分别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3)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的来源和促进血糖的利用,所以胰岛素可促进图中g、hc和hd等过程进行.
(4)d过程为丙酮酸转化为丙氨酸的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氨基转换作用.在人体内能通过d过程形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必需氨基酸体内无法合成是因为体内不能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5)由图分析已知a是CO2的固定、b是C3的还原.所以能发生a、b过程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h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是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即hc表示有氧呼吸,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故答案是:
(1)胰高血糖素 垂体
(2)ATP、NADPH([H]) 肝脏和肌肉
(3)g
(4)氨基转换作用 体内不能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5)生产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析
解:(1)已知X是由氨基酸合成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合成场所是不同的.如果X是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的,且与血糖调节有关,则X是胰高血糖素;如果X是抗体,则e过程蛋白质(抗体)的合成发生在效应B细胞中;若X是生长激素,则e过程发生在垂体的细胞中.
(2)b过程是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ATP、[H].已知g是单糖合成多糖的过程,人体多糖为糖原,所以人体内g过程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肌肉的细胞中,分别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3)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通过抑制血糖的来源和促进血糖的利用,所以胰岛素可促进图中g、hc和hd等过程进行.
(4)d过程为丙酮酸转化为丙氨酸的过程,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氨基转换作用.在人体内能通过d过程形成的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必需氨基酸体内无法合成是因为体内不能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5)由图分析已知a是CO2的固定、b是C3的还原.所以能发生a、b过程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h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是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即hc表示有氧呼吸,而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故答案是:
(1)胰高血糖素 垂体
(2)ATP、NADPH([H]) 肝脏和肌肉
(3)g
(4)氨基转换作用 体内不能产生与之相对应的中间产物
(5)生产者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从固定在生产者体内的太阳能开始,草是生产者,鹿是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因此当鹿吃草时,能量就从生产者流入第二营养级,A正确;
B、孔雀开屏是在传递行为信息,B错误;
C、光合作用过程中,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C正确;
D、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而物质循环是往复进行的,不会减少,D错误.
故选:AC.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草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草食动物以草为食物,经消化吸收,真正进入体内的物质是食物减去粪便,这些物质中包含的能量即其同化的能量.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