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科学家对某水库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假如测得生产者含有的能量为280J/(cm2•a),初级消费者含有的能量为56J/(cm2•a),按此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含有的能量约为(  )

A5.6 J/(cm2•a)

B11.2 J/(cm2•a)

C22.4 J/(cm2•a)

D56 J/(cm2•a)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能量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应是56÷280×100%=20%,第三营养级是指次级消费者,则其含有的能量是56×20%=11.2 J/(cm2.a).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5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若第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体重1000kg,理论上至少第五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

A1kg

B25kg

C10kg

D0.1kg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第五营养级的生物至少可增重1000×10%×10%×10%×10%=0.1kg.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__.细菌、真菌属于______

(2)图中的e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b,c,d过程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

(2)图中的e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c,d过程表示的是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a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成传递.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 

故答案是:

(1)生产者    分解者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二氧化碳          

(4)次生演替

解析

解:(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等属于分解者.

(2)图中的e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c,d过程表示的是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a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成传递.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 

故答案是:

(1)生产者    分解者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二氧化碳          

(4)次生演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是由于(  )

A动物饲养投资大

B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食品成本高

C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的.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作用的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因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消耗得也越多,成本也越高.因此,肉类和鸡蛋的价格要比粮食和蔬菜高.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生产者包括硝化细菌等这类自养型生物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至少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

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碳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硝化细菌是利用氨氧化释放的能量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不能利用光能,A错误;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B错误;

C、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即至少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C正确;

D、有机物中的碳在每一个营养级都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甲是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注:能量单位为:J/(cm2•a)].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是否存在食物网?______

(2)图乙中A、D依次是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4)图甲中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即产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增多,原因是______.能量流动的另一个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生产者

15.625%

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

解析

解:(1)图甲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可以过程食物网.

(2)据图分析,图乙中A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表示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

(3)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2.5+4+9+0.5-2=14J/cm2•a,第三营养级(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0.25+0.05+5.1+2.1-5.0=2.5J/cm2•a,因此,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2.5÷(14+2)×100%=15.625%.

(4)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生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由于能量流动时,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增多.

故答案为:

(1)是

(2)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生产者

(3)15.625%

(4)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蜣螂以牛粪为食.据测定若牛吃100kg牧草,就能使体重增加10kg,若按这种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从牛体内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牛的同化量转变为蜣螂的同化量分别为(  )

A0,1kg

B10%,1kg

C10%,2kg

D0,0kg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蜣螂是分解者,不属于营养级的结构,所以从牛体内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牛的同化量转变为蜣螂的同化量均为0.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D物质和能量均可循环利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不可分割,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B正确;

C、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正确;

D、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能量不能循环往复,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1过程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2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0%~20%

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A正确;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B错误;

C、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效率一般为10%~20%,所以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2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10%~20%,C正确;

D、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假如某食物网中有一条大型的杂食性海洋鱼,它的食物有来自海洋植物,来自草食性鱼类,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食物网中共包括4条食物链

B这条杂食性鱼和小型肉食性鱼没有竞争关系

C经测定此食物的四种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海洋植物

D从理论上计算,杂食性鱼每增加1kg体重最多需要海洋植物280kg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此食物网中共包括3条食物链,A错误;

B、这条杂食性鱼和小型肉食性鱼都捕食草食性鱼类,所以有竞争关系,B错误;

C、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此食物的四种生物体内DDT浓度最高的是大型的杂食性海洋鱼,C错误;

D、根据该杂食性鱼的食物结构可以知道该鱼的食物链有3条,当能量传递效率是10%时,消耗植物最多,故该鱼每增加1kg体重,需消耗海洋植物最多为:1××10×10×10+4××10×10+4××10=280kg,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是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kJ/(m2•a).

(2)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______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是因为大部分能量______,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______

(3)按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若食肉动物增重1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生产者约______ kg.

正确答案

解:(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20810kcal/(m2•a).

(2)由图可知,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6.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1.4%,能量从第三营养级向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5.5%,因此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5.5%~16.2%之间.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和呼吸消耗,再结合图中数据可知,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3)按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若食肉动物增重1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生产者1÷11.4%÷16.2%≈54.1kg.

故答案为:

(1)20810 

(2)5.5%~16.2%     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     分解者

(3)54.1

解析

解:(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20810kcal/(m2•a).

(2)由图可知,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6.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1.4%,能量从第三营养级向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5.5%,因此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在5.5%~16.2%之间.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和呼吸消耗,再结合图中数据可知,能量传递效率如此之低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

(3)按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若食肉动物增重1kg(有机物干重),则需消耗生产者1÷11.4%÷16.2%≈54.1kg.

故答案为:

(1)20810 

(2)5.5%~16.2%     被各营养级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掉     分解者

(3)54.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e五种生物,a为植物,其余的为动物.一年内输入内这五种生物的能量数值如下表.下列说法除哪项外都是正确的?(  )

A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随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递减

Bb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c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Dd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随营养级的升高,能量递减,A正确;

BCD、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的规律.分析表格数据看出,能量最多的是a,其它依次是b、d、c、e,其中d、c的能量值很接近属于同一个营养级.因此b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d、c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e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C错误;B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人为干预下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说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经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

C由图可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恢复过程中补偿输入的能量也应较高

D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5.6%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据图分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补偿输入,故A错误;

B、据图分析,流入到肉食动物的能量=植食动物的能量-热能-未利用-分解者=(14+2-4-9-0.5)×103=2.5×103,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顶位肉食动物+热能+未利用+分解者=(0.25+2.1+5.1+0.05)×103=7.5×103,来源于植食动物的能量为2.5×103,则补偿输入为5×103,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少,在恢复过程中补偿输入的能量也应较高,故C正确;

D、在人为干预下,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6×104,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3,则能量传递效率为15.6%,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态系统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C能量流动可作为动力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含能量最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而群落空间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

B、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姬鼠的数量虽然下降了,但是没有灭绝,所以丰富度没有下降,B错误;

C、能量流动可作为动力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C正确;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含能量最多,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为______ ③为______,4为______

(2)6为______,7为______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是沿______实现的.

(4)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______

正确答案

生产者

分解者

大气中二氧化碳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

解析

解:(1)图中的①代表生产者、②代表消费者、③代表分解者、④代表大气中二氧化碳库.

(2)⑤⑥⑦代表的是生理过程,其中⑤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⑥代表光合作用、⑦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3)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向上一级营养级传递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因此在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即能量最多的是第一营养级也就是生产者.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分解者    大气中二氧化碳库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生产者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