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福建期末)在如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y,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x,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

Cy=

Dy=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已知a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则1-a表示鸟的食物中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鸟通过草→虫→鸟食物链获得的能量为ya,通过草→鸟食物链获得的能量为y(1-a);最多需要生产者量为x,则需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则x=ya÷10%÷10%+y(1-a)÷10%,解得:y=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某研究小组在早春季节测量某温带落叶林中的一个淡水池塘的净初级生产量(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即为净初级生产量),结果如图所示

①从曲线可以看出,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______造成的.

②A、B段数值大于0,表明该段______

③若一个生态系统较长时间处于C点所示状态,则该系统______(能、不能)处于稳定状态.

④若在夏季再次进行测量,预测各段的净初段生产量应______(大于、小于、等于)早春季节的净初级生产量.

(2)如图2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常用图中的______表示.

②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③设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为A,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为a,则A______a(大于、小于、等于);设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为B,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为b,则B______b(大于、小于、等于).

正确答案

解:(1)①从曲线可以看出,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光照强度下降(或光合作用速度下降)造成的.

②A、B段数值大于0,表明该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③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即为净初级生产量.若一个生态系统较长时间处于C点(净初级生产量为0)所示状态,还有其他生物的呼吸消耗,因此该系统不能处于稳定状态.

④若在夏季再次进行测量,由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故预测各段的净初段生产量应大于早春季节的净初级生产量.

(2)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常用图中的X1表示.

②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X2,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X3,故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X3/X2

③设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为A,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为a,则A大于a;设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为B,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为b,则B大于b.

故答案为:

(1)①光照强度下降(或光合作用速度下降)

    ②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③不能

    ④大于

(2)①X1

    ②X3/X2

    ③大于         大于

解析

解:(1)①从曲线可以看出,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光照强度下降(或光合作用速度下降)造成的.

②A、B段数值大于0,表明该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③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即为净初级生产量.若一个生态系统较长时间处于C点(净初级生产量为0)所示状态,还有其他生物的呼吸消耗,因此该系统不能处于稳定状态.

④若在夏季再次进行测量,由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故预测各段的净初段生产量应大于早春季节的净初级生产量.

(2)①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常用图中的X1表示.

②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X2,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X3,故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X3/X2

③设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为A,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为a,则A大于a;设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为B,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为b,则B大于b.

故答案为:

(1)①光照强度下降(或光合作用速度下降)

    ②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③不能

    ④大于

(2)①X1

    ②X3/X2

    ③大于         大于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设能量在各营养级中传递效率为10%,假如E种群干物质量为5.8×109kJ,D种群干物质量为1.3×108kJ,则A种群干物质量为(  )

A1.3×107kJ

B4.5×107kJ

C5.8×107kJ

D数据不全,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通过分析,E为第一营养级,B、C、D均为第二营养级,故B+C+D=5.8×109×10%=5.8×108kJ,由于D=1.3×108kJ,则B+C=5.8×108kJ-1.3×108kJ=4.5×108kJ,A只从B、C中获得能量是4.5×108kJ×10%=4.5×107kJ,故为4.5×107kJ.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能量单位:kcal•m-2•a-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太阳鱼属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其与双翅目幼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浮游藻类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少数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C如果除去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鲈鱼的产量将增加

D浮游藻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16%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图形分析已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浮游动物和摇蚊蠕虫,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太阳鱼、鲈鱼和人,所以太阳鱼属于第三或第四营养级,太阳鱼可以捕食双翅目幼虫,又与双翅目幼虫竞争共同的食物浮游动物,A正确; 

B、图中浮游藻类同化的能量是7400 kcal•m-2•a-l,这部分能量经过浮游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后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去了,少部分合成了ATP,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正确;

C、据图分析如果除去该生态系统中的双翅目幼虫,则浮游植物增多,太阳鱼也增多,最终导致鲈鱼的产量将增加,C正确; 

D、传递效率指的是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百分比,浮游藻类是第一营养级,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浮游动物和摇蚊蠕虫,所以浮游藻类与浮游动物之间不能计算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经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a~h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

(1)图中绿色植物利用能量的来源是______,能量散失的形式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

(3)要使植食性动物的能量增加XkJ,需要消耗绿色植物的能量为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4)由图中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太阳能

热能

a

ax÷b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解析

解:(1)图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能量的来源是太阳能,其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a.

(3)图中可见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是a,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是b,所以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b÷a,所以要使植食性动物的能量增加XkJ,需要消耗绿色植物的能量为 x÷(b÷a)=ax÷bkJ.

(4)由图分析,某营养级固定的能量除了有一小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等,所以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故答案是:

(1)太阳能    热能

(2)a

(3)ax÷b 

(4)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主要内环境是甲图中的A和C

C乙图中的D不是生态系统的成分

D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最高级别消费者,是乙图中的C消费者;B是分解者,没有营养级,A错误;

B、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主要内环境是甲图中的A和C,即组织液和血浆,B正确;

C、乙图中的D为非生物成分,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C错误;

D、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的血浆,即甲图中的C,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鞍山校级期末)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针茅为主要的草种,由于伴有豆科植物的生长,土壤较肥沃.草原上生活着牛、鼠、兔、鹰等生物.鼠取食草籽,鹰猎食体形较小的植食性动物,不猎食体型较大的植食性动物.

(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鹰处于______条食物链的顶端,属于______消费者.

(2)假设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其中茅草的同化能量为4.5×107kJ,牛同化量为0.8×106kJ,则鹰同化能量为______kJ.

(3)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食动物提供了______信息.草中的碳元素主要以______形式传递给鼠.

(4)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更低,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恢复到原状需要的时间______(更长、更短或相同).

正确答案

解:(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据分析可知,鹰处于2条食物链的顶端,属于次级消费者.

(2)假设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其中茅草的同化能量为4.5×107kJ,牛同化量为0.8×106kJ,则鹰同化能量为(4.5×107×10%-0.8×106)×10%=3.7×105kJ.

(3)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食动物提供了物理信息.草中的碳元素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给鼠.

(4)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更低,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恢复到原状需要的时间更短.

故答案为:

(1)互利共生    2    次级

(2)3.7×105

(3)物理    (含碳)有机物

(4)抵抗力    更短

解析

解:(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据分析可知,鹰处于2条食物链的顶端,属于次级消费者.

(2)假设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其中茅草的同化能量为4.5×107kJ,牛同化量为0.8×106kJ,则鹰同化能量为(4.5×107×10%-0.8×106)×10%=3.7×105kJ.

(3)草原返青时,“绿色”为草食动物提供了物理信息.草中的碳元素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给鼠.

(4)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更低,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恢复到原状需要的时间更短.

故答案为:

(1)互利共生    2    次级

(2)3.7×105

(3)物理    (含碳)有机物

(4)抵抗力    更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1250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细胞呼吸和被丁利用

D在此生态系统中,狼捕食野兔,获得的能量为野兔捕食能量的10%~2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图示甲的能量进出是平衡的,所以甲固定的能量是175+875+200=1250 J/cm2•a,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比上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B正确;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分解者)利用,只有少部分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C正确;

D、在此生态系统中,狼捕食野兔,获得的能量为野兔同化能量的10%~20%,D错误.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______

(2)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若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______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3)促进芦苇细胞伸长生长的植物激素______,这体现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4)该湿地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可见信息能够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正确答案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样方法

群落的物种组成(或物种丰富度)

记名计算法

生长素和赤霉素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解:(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区别两个群落的主要特征是物种丰富度;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包括记名计数法和目测估计法.

(3)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激素有生长素和赤霉素.

(4)该湿地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可见信息能调节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

(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2)样方法    群落的物种组成(或物种丰富度)    记名计算法

(3)生长素和赤霉素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③为______,4为______

(2)6为______,7为______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是沿______ 实现的.

(4)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的①代表的是生产者、②代表的消费者、③代表的是分解者、④代表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

(2)⑤⑥⑦代表的是过程,⑤代表的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⑥代表的是光合作用、⑦代表的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3)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向上一级营养级传递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因此能量最多的是第一营养级也就是生产者.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大气中二氧化碳库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食物链

(4)生产者

解析

解:(1)图中的①代表的是生产者、②代表的消费者、③代表的是分解者、④代表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

(2)⑤⑥⑦代表的是过程,⑤代表的是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⑥代表的是光合作用、⑦代表的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3)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向上一级营养级传递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因此能量最多的是第一营养级也就是生产者.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大气中二氧化碳库

(2)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3)食物链

(4)生产者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C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因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A错误;

B、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具有全球性,B正确;

C、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所以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量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食物链中,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C竞争和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种间关系

D农业生产中,过度耕作导致分解者有氧呼吸加强,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一个原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的进行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

B、在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不会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B错误;

C、竞争和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种间关系,C正确;

D、农业生产中,过度耕作导致土壤中氧气含量增加使分解者有氧呼吸加强,导致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力(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m2/年

分析回答: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______为什么?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______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为什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为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贮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是生产者.

(2)因为E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B→D→A→C;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0.9/15.9≈5.7%.

(3)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Pg(生产者)=870.7千焦/m2/年,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千焦/m2/年,870.7>785.5,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

故答案为:

(1)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5.7%

(3)增加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 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解析

解:(1)因为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贮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是生产者.

(2)因为E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B→D→A→C;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0.9/15.9≈5.7%.

(3)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Pg(生产者)=870.7千焦/m2/年,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千焦/m2/年,870.7>785.5,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

故答案为:

(1)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5.7%

(3)增加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 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中,除哪项外均正确?(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A正确;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B错误;

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正确;

D、食物链越短,消耗的能量越少,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能量值.请据图回答: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

(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请画出图中缺少的所有箭头(画在答题纸上).

(4)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中.(用图中字母表示)

(5)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图中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的能量.

(6)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碳以______形式进入初级消费者体内,以______形式被分解者利用.

正确答案

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等固定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3)图中未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见图

(4)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包含在a或g中.

(5)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图中g、i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等中的未被同化的能量,h表示生物遗体的包含的能量.

(6)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分解者利用有机物分解获取能量.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

(3)见图

(4)a或g

(5)g   h    i

(6)有机物   有机物

解析

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等固定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3)图中未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见图

(4)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包含在a或g中.

(5)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利用的是图中g、i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等中的未被同化的能量,h表示生物遗体的包含的能量.

(6)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分解者利用有机物分解获取能量.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

(3)见图

(4)a或g

(5)g   h    i

(6)有机物   有机物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