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除了太阳能,还有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能,A错误;
B、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而不是分解者,B错误;
C、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正确;
D、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物质循环的特点,D错误.
故选:C.
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合成有机物进入到生物群落;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将生物群落里的动植物的遗体、遗迹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到关键作用.
故选:B.
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不能被生产者全部固定,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
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体内的能量和它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体内的能量、各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分解者的能量以及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故选:A.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正确答案
光合
呼吸
A
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
碳循环
CO2
光反应
有机物
解析
解:(1)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放出CO2,生态系统中碳循环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
(2)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时,该生态系统正处于稳定状态;而当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时,处于生长期;当碳的吸收量小于释放量时,则处于衰退期.
(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使得碳的释放量大大超出碳的吸收量,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气中不能被吸收的大量CO2能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经酒精发酵可生成乙醇.
故答案为:
(1)光合 呼吸
(2)A 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
(3)碳循环 CO2
(4)光反应 有机物
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2•a-1)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______又可以作为.
(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______过生物间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______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______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接近于______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5)小型鱼虾的能量只有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分析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______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______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正确答案
解:(1)看图可知:浮游动物既可以植物为食,又可分解有机碎屑,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
(2)看图可知: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为2198,浮游动物总能量为2198+14265=16463,≈13.4%,这说明碎屑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随机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等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
(5)看图可知: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分解者
(2)捕食 13.4 碎屑
(3)随机
(4)等于
(5)捕捞 抵抗
解析
解:(1)看图可知:浮游动物既可以植物为食,又可分解有机碎屑,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
(2)看图可知: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为2198,浮游动物总能量为2198+14265=16463,≈13.4%,这说明碎屑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随机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等于1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
(5)看图可知: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分解者
(2)捕食 13.4 碎屑
(3)随机
(4)等于
(5)捕捞 抵抗
如图,为某人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代表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m2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能量金字塔可知,Ⅰ是生产者,Ⅱ、Ⅲ、Ⅳ为各级消费者.根据题干可知,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则m1的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人工添加的有机物,m2是各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热能,A错误;
B、由于每一个营养级中的生物可以是不同的生物,因此能形成食物网,不能只形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因此Ⅰ、Ⅱ、Ⅲ、Ⅳ的大小可以分别表示不同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C正确;
D、营养级越高,含有的能量越少,但数量可以出现倒金字塔,D错误.
故选:C.
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请据图分析回答:
(1)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依赖于[④]______作用.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赖于[①②③⑤]______作用.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
(3)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从B到A的传递效率大约为______.
(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填序号)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正确答案
解:(1)碳循环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其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④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通过生物群落①②③⑤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2)据图分析,C表示生产者,A表示次级消费者,B表示初级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
(3)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4)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光合 呼吸
(2)C A、B D
(3)10~20%
(4)⑦
解析
解:(1)碳循环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其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光合作用④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通过生物群落①②③⑤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2)据图分析,C表示生产者,A表示次级消费者,B表示初级消费者,D表示分解者.
(3)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4)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光合 呼吸
(2)C A、B D
(3)10~20%
(4)⑦
(2015秋•荆州校级月考)若图表示碳循环,甲、乙、丙、丁构成群落,a-h箭头表示循环过程,据图回答
(1)a所示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丁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
(2)图示甲同化的总能量M与乙和丙所同化的总能量之和N的大小关系式为______,在捕食链中通常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
(3)乙和丙互相通过气味寻找食物或躲避敌害,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丙通过捕食乙,使乙中各种群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___.
(4)如要预测甲中某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种群数量特征中的______特征.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a所示的主要生理过程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图中丁是分解者.
(2)甲是生产者,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M>N.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
(3)动物之间通过气味寻找食物或躲避敌害,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4)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依据种群数量特征中的年龄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 分解者
(2)M>N 10~20%
(3)信息传递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4)年龄组成 物种组成
解析
解:(1)据图分析,a所示的主要生理过程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图中丁是分解者.
(2)甲是生产者,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M,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M>N.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
(3)动物之间通过气味寻找食物或躲避敌害,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4)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依据种群数量特征中的年龄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 分解者
(2)M>N 10~20%
(3)信息传递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4)年龄组成 物种组成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题意分析已知①是生产者,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正确;
B、碳元素在①、②、③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④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B错误;
C、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生产者,C错误;
D、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之间传递,D错误.
故选:A.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X1过程代表的是光合作用,自养生物进行,A正确;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该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还有能量未被利用,B错误;
C.能量传递率是10%~20%,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1%~4%,C正确;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一部分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另外一部分合成分解者体内的化合物,未被分解利用的,D错误.
故选:AC.
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昆虫的同化量为410-210=200(kJ),生长的能量所占比例为70÷200×100%=35%,A正确;
B、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
C、未利用的能量属于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
D、昆虫的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小值是200÷20%=1000(kJ),D正确.
故选:C.
如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流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于______.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
(2)图中A代表______,肉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J/cm2•a
(3)若要调查该池塘附近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则一般采用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4)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草鱼才能够产卵,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5)研究发现大气中CO2浓度夏季下降,冬季上升.从碳循环的角度看,引起这种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等.
正确答案
解:(1)生物群落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包括所以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由图发现流入系统的总能量不仅仅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鱼塘中鱼类等生物的分层现象称为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某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利用、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等,图中已经有分解者分解、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所以A表示呼吸作用.肉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分解者、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所以肉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5.2+0.25+0.05=5.5J/cm2•a.
(3)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4)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草鱼才能够产卵,这是受物理信息光照的影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5)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和人类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量的季节差异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夏季下降,冬季上升.
故答案是:
(1)群落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 垂直结构
(2)呼吸作用 5.5
(3)取样器取样法
(4)信息传递
(5)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和人类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量的季节差异
解析
解:(1)生物群落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包括所以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由图发现流入系统的总能量不仅仅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鱼塘中鱼类等生物的分层现象称为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某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利用、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等,图中已经有分解者分解、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未被利用,所以A表示呼吸作用.肉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分解者、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所以肉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5.2+0.25+0.05=5.5J/cm2•a.
(3)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4)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草鱼才能够产卵,这是受物理信息光照的影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5)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和人类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量的季节差异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夏季下降,冬季上升.
故答案是:
(1)群落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 垂直结构
(2)呼吸作用 5.5
(3)取样器取样法
(4)信息传递
(5)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量和人类的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量的季节差异
(2015秋•隆化县校级月考)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A代表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B 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图2中农作物所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______.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______.
(3)如果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
(4)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甲为生产者,A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碳元素输入生物群落,B表示各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2)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因此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生物种类.
(4)图1中丙为分解者,图2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食用菌(真菌)、蚯蚓.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化石燃料的燃烧
(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物种类
(4)食用菌、蚯蚓
解析
解:(1)图1中甲为生产者,A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碳元素输入生物群落,B表示各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2)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因此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生物种类.
(4)图1中丙为分解者,图2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食用菌(真菌)、蚯蚓.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化石燃料的燃烧
(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3)生物种类
(4)食用菌、蚯蚓
研究袋鼠的能量流动时发现,袋鼠的同化量中,有78%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仅有22%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则其总同化量中,可能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约占(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为其同化量的10%~20%左右.
故选:C.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①远远小于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A错误;
B、①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②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次级消费者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B正确;
C、④是指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C错误;
D、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D错误.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