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下列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二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1)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
(2)图一中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______.
(3)已知在某一阶段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图一中生物C的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较差.
(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二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b.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______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正确答案
解:(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根据图1中乙中四种生物的能量可判断:A为第二营养级,B和C都处于第三营养级,D位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网)为:.
(2)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生物C灭绝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且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
(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2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说明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于b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因此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b.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故答案为:
(1)
(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自我调节能力
(4)<
(5)负
解析
解:(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根据图1中乙中四种生物的能量可判断:A为第二营养级,B和C都处于第三营养级,D位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网)为:.
(2)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生物C灭绝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且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
(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2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说明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于b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因此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b.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故答案为:
(1)
(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自我调节能力
(4)<
(5)负
下列有关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瘤菌是异常型生物,能固氮,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所以需要豆科植物为其提供有机物,A错误;
B、圆褐固氮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
C、根瘤菌从豆科植物获得含氮有机物,豆科植物从根瘤菌获得含氮无机物,C错误;
D、根瘤菌和圆褐固氮菌都是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A正确;
B、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它的上一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故⑤中包含了三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B正确;
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故①+人工喂食的饲料(有机物)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
D、②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③是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所以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D正确.
故选:C.
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到2020年,黄河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______.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柽柳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性,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______.
(4)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柽柳属于植物,调查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3)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各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稳定性越强,所以影响稳定的因素是相对稳定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决定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故答案为:
(1)生物群落 信息传递
(2)样方
(3)自我调节能力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解析
解:(1)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柽柳属于植物,调查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3)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各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稳定性越强,所以影响稳定的因素是相对稳定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决定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故答案为:
(1)生物群落 信息传递
(2)样方
(3)自我调节能力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能量金字塔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共3个营养级,A错误;
B、图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8690KJ、142KJ、12KJ,所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42÷8690=1.6%,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142=8.5%,B错误;
C、图中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别是8690KJ、142KJ、12KJ,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C正确;
D、该水域受到酱油厂废水的污染后,导致水体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生产者的数量可能会明显的减少,D错误.
故选:C.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A错误;
B、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沿食物链传递,所以能量流动是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的,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C错误;
D、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D错误.
故选:B.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都属于自养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
B、②表示有氧呼吸,④表示无氧呼吸,生长者中的绿色植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并且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
C、不是所有生物都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如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它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错误.
故选:A.
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食物网中的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少能量应按÷20%计算.因此,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20÷20%÷20%=500g.
故选:C.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法.
(3)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
(4)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来自鼠,
来自蛙,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需消耗植物______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
,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
(5)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
(6)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生产者,图乙中是食物网,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B、D.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3)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和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即N+R.
(4)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最多消耗植物,考虑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10%÷10%=80KJ,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
÷10%÷10%÷10%=200KJ,因此蛇每增加1KJ体重至少消耗植物200+80=280KJ.同理,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
,则蛇每增加1kg体重,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
)÷10%÷10%=40kg,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
)÷10%÷10%÷10%=600kg,则因此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640kg.则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
=
.
(5)在生态系统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通过这种关系,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该草原虽说发生火灾,但土壤中仍存有植物的根系、繁殖体等,故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次生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故答案为:
(1)B、D CO2
(2)样方
(3)N+R
(4)280
(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次生演替 自我调节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高低)
解析
解:(1)图甲中,A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生产者,图乙中是食物网,其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B、D.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碳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
(2)如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3)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和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即N+R.
(4)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最多消耗植物,考虑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10%÷10%=80KJ,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
÷10%÷10%÷10%=200KJ,因此蛇每增加1KJ体重至少消耗植物200+80=280KJ.同理,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
,则蛇每增加1kg体重,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
)÷10%÷10%=40kg,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植物=(1×
)÷10%÷10%÷10%=600kg,则因此蛇每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640kg.则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
=
.
(5)在生态系统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种间关系,如捕食、竞争等,通过这种关系,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该草原虽说发生火灾,但土壤中仍存有植物的根系、繁殖体等,故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次生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故答案为:
(1)B、D CO2
(2)样方
(3)N+R
(4)280
(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次生演替 自我调节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多少或物种丰富度高低)
某成熟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下列描述与之不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食物链、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因此维持生态平衡,A正确;
B、成熟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速率相对较快,B错误;
C、作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即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变化不大,C正确;
D、热带雨林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基本稳定,物种丰富度保持基本稳定,D正确.
故选:B.
(2015秋•资阳期末)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
B、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群体中同化量之比,即下一营养级中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之比,B错误;
C、B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传给C和传给分解者,由于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整体上看B同化的能量等于BCD的呼吸量加三者传给分解者的能量,所以B的同化量大于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C正确;
D、若B获得的能量越多,按照传递效率10%~20%计算,C、D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D错误.
故选:C.
如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最不可能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丙、丁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可能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所以四个种群至少构成两条食物链,A正确;
B、甲、乙两种群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所以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B正确;
C、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所以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C正确;
D、由于甲与丙的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差异非常大,所以丙不可能以甲为食物,D错误.
故选:D.
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农田生态系统中,一是农作物,一般分层现象不明显,二是农作物是一年生植物(半年或者更短).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群体有分层现象,而且以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为主,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对阳光分层利用更合理有效.
故选:D.
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A、B、C三类微生物参与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A为硝化细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B为反硝化细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A正确;
B、由题意分析已知C为固氮微生物,包括自生固氮菌(异养需氧型)、共生固氮菌(异养需氧型)和固氮蓝藻(光能自养需氧型),B错误;
C、A、C分别是硝化细菌和固氮微生物,A生物能将NH3转化成NO-3,C将N2转换成NH3,所以A和C的活动可增加土壤肥力,C正确;
D、B为反硝化细菌,能将NO-3转化成N2,从而导致土壤氮素丧失,D正确.
故选:B.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元素,而不是有机物和无机物,A错误;
B、物质循环特点是循环往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错误;
C、生态系统各营养级大约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错误;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