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

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A正确;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B正确;

C、物种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C错误;

D、物种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正确.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浮游动物取食浮游植物的量,是计算次级生产力指标的基础数据.为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规律,实验步骤如下:

①培养衣藻(如图1所示),取衣藻培养液的上清液l0mL作为原藻液;

②吸取一滴原藻液加在血球计数板上,用显微镜计数,并计算衣藻的浓度.根据实验需要,将原藻液浓度稀释至5.0×l04(个/mL)左右备用;

③取一个50mL的量筒,加入20mL稀释后的藻液,用大口吸管从大型蚤原始培养液中吸取20个大型蚤加入50mL量筒中,然后加入稀释后的藻液定容至30mL;

④用细口吸管快速从50mL量筒中吸出藻液5mL加入l0mL量筒中,并立即开始计时;

⑤用显微镜对l0mL量筒中藻液进行计数,算出其浓度C1

⑥50mL量筒中大型蚤饲喂1h后,用显微镜对藻液进行计数,算出其浓度C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2)用显微镜对藻液进行计数前,用吸管多次吹吸的目的是______.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用吸管吸取衣藻液滴加在______,如果观察到视野中有气泡,应______

(3)使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规格如图2所示,如果图中a、b、c、d、e5个中格共有衣藻100个,则原藻液中衣藻的浓度是______个/mL,将原藻液稀释至5.0×104(个/mL),需要加入清水______mL.每个大型蚤每小时的摄食量为C,可以用公式表示C=______个.

(4)步骤②中已经计算衣藻的浓度,步骤③用大口吸管吸取大型蚤时,吸管内的水分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为避免产生误差,实验中采取的步骤是______

正确答案

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使衣藻分布均匀

盖玻片边缘

重新制片

5×106

990

用显微镜对l0mL量筒中藻液进行计数

解析

解:(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2)用显微镜对藻液进行计数前,用吸管多次吹吸的目的是使衣藻分布均匀.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用吸管吸取衣藻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如果观察到视野中有气泡,应重新制片.

(3)原藻液中衣藻的浓度是100÷(×0.1×16×5)=5×103个/mm3=5×106个/mL,若将原藻液稀释至5.0×104(个/mL),即稀释100倍,原有10mL,则需要加入清水990mL.每个大型蚤每小时的摄食量为C,可以用公式表示C= 个.

(4)步骤②中已经计算衣藻的浓度,步骤③用大口吸管吸取大型蚤时,吸管内的水分对实验数据产生影响,为避免产生误差,实验中采取的步骤是用显微镜对l0mL量筒中藻液进行计数.

故答案为:

(1)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2)使衣藻分布均匀    盖玻片边缘     重新制片

(3)5×106 990     

(4)用显微镜对l0mL量筒中藻液进行计数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

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则营养级比较少,浪费的能量少,流向人类的能量多,A正确;

B、在草原牧场,由于人类不能食用草,所以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再流向人类,有利于人类更多的获得能量,B正确;

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能量经过了多级消费者的浪费,流向人类的能量已经大大减少了,所以不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错误;

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人类再食用鱼类,从而使得有机材料的能量最大限度的流向人类,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______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解者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无机盐,利于植物的吸收,使水体由原来的浑水态变为清水态.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2)野鸭是活动范围相对比较广泛的动物,所以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结果,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

(3)根据题意这种沉水区植物、动物的数量变化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浮游动物、浮游藻类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

(1)无机盐    次生演替  

(2)标志重捕    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  

(3)群落   种间关系  

(4)物质循环再生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解:(1)分解者分解有机污染物,产生无机盐,利于植物的吸收,使水体由原来的浑水态变为清水态.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2)野鸭是活动范围相对比较广泛的动物,所以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负反馈调节的结果,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

(3)根据题意这种沉水区植物、动物的数量变化的研究,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浮游动物、浮游藻类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

(1)无机盐    次生演替  

(2)标志重捕    负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或自我调节)  

(3)群落   种间关系  

(4)物质循环再生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不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生理过程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碳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主要通过光合作用,A错误;

B、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中包括呼吸作用,B错误;

C、蒸腾作用是植物散失的水分,与碳循环无关,C正确;

D、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中包括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1)在图甲表示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______(用字母表示).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形式进行的. 图中B→C表示生理过程是______.图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_____(填字母).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 kJ.

(3)如果用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将碳循环示意图中相应的字母填在图中对应的营养级中.______

(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C是大气中CO2库,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E、F是消费者;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物,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是 CO2;B→C表示生理过程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DEFB;若农作物所固定太阳能总量为akJ,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a÷20%÷20%÷20%=,最少为a÷10%÷10%÷10%=

(3)能量金字塔从下到上依次表示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

(4)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目的是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1)B   光合作用

(2)有机物   CO2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ADEFB   

(3)

(4)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

解;(1)图甲中C是大气中CO2库,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E、F是消费者;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有机物,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是 CO2;B→C表示生理过程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DEFB;若农作物所固定太阳能总量为akJ,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a÷20%÷20%÷20%=,最少为a÷10%÷10%÷10%=

(3)能量金字塔从下到上依次表示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

(4)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目的是使更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1)B   光合作用

(2)有机物   CO2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ADEFB   

(3)

(4)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农作物(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1.6kg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以及分解者分解的能量,A错误;

B、据图分析,A同化的能量=175+875+200=1250,则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200÷1250=,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30÷200=,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1÷=41.6kg,B正确;

C、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但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C错误;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也越多,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隆化县校级月考)某河流有芦苇、藻类等植物,但受中度污染,如图是科研小组调查河流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则输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有(  )

A芦苇、藻类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能量

C芦苇、藻类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有机污染物中的能量

D有机污染物中的能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芦苇、藻类植物属于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由于有机物中储存能量,所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芦苇、藻类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有机污染物中的能量.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

B含碳有机物是图中各种能量的载体

C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lkg,生产者至少增加25kg

D③/②代表第二营养级流人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①表示输入生态系统总的能量,②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⑤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除此之外,生产者还应该有自身呼吸所消耗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从能量关系来看①一定大于②+⑤,A错误;

B、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均储存在含碳有机物中,B正确;

C、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lkg,生产者至少消耗的量,应该按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计算,生产者至少增加=1÷20%÷20%=25kg,C正确;

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上下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即③/②,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下图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请回答: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为图中的______J/(m2•d).

(2)图中的草食动物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

(4)如果该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则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______,原因是______

(5)若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若被标记的草食动物的生存能力一定程度的下降,则调查结果______(填“低于”“高于”或“最接近”)真实值.

(6)若温度、食物等信息能使生该态系统中的某种草食动物迁徙到其他地方进行繁殖,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图中的16+5+272+90+2265+720+13197+4245=20810J/(m2•d).

(2)图中的草食动物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3)图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终极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6+5=21,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21+272+90=383,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383+2265+720=3368.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为草食动物,第三营养级为肉食动物,故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83÷3368≈11.4%.

(4)如果该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系统中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5)若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调查过程中,若被标记的草食动物的生存能力一定程度的下降,则调查结果会高于实际值.

(6)若温度、食物等信息能使生该态系统中的某种草食动物迁徙到其他地方进行繁殖,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控制种群繁衍的作用.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0810

(2)消费者

(3)11.4%

(4)强   生态系统中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5)标志重捕法     高于

(6)控制种群的繁衍

解析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图中的16+5+272+90+2265+720+13197+4245=20810J/(m2•d).

(2)图中的草食动物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

(3)图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肉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终极消费者的同化量为16+5=21,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21+272+90=383,草食动物的同化量为383+2265+720=3368.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为草食动物,第三营养级为肉食动物,故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383÷3368≈11.4%.

(4)如果该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系统中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5)若要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调查过程中,若被标记的草食动物的生存能力一定程度的下降,则调查结果会高于实际值.

(6)若温度、食物等信息能使生该态系统中的某种草食动物迁徙到其他地方进行繁殖,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控制种群繁衍的作用.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20810

(2)消费者

(3)11.4%

(4)强   生态系统中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5)标志重捕法     高于

(6)控制种群的繁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甲→乙→丙”中,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数量关系如表(单位:百万千焦).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百万千焦,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大约为14.3%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在每个营养级都有一部分能量暂时未被利用因而未参与流动

C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净同化量占同化量的比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D乙和丙为异养生物,丙所排出的粪便中仍然存在部分能量,其数值应该包含在图中0.5这个数值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生产者固定,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百万千焦,能量从第一营养级甲传递到第二营养级乙的效率大约为14÷125=11.2%,A错误;

B、根据表格可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未被利用,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第一、二、三营养级的净同化量占同化量的比率分别为59.5÷125,0.48,5÷14=0.36,0.6÷2=0.3,因此净同化量占同化量的比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C错误;

D、乙初级消费者和丙次级消费者为异养生物,丙次级消费者所排出的粪便中仍然存在部分能量,其数值应该包含在图中0.5这个数值中,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但由于一些夜宵船在湘江上非法营业,造成了湘江水域的污染.为评估夜宵船对湘江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湖南师大附中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得到有关湘江相关水域食物网方面的信息,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简图(注:有机碎屑包括夜宵废弃物、食物残余、排泄物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

(2)该生态系统含有______条食物链,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种,河鲨属于______营养级.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浮游动物属于______

(4)由该食物网可推出,湘江该水域的群落结构在______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5)由于机动船舶的污染,湘江中鱼体有一股难闻的汽油味,甚至还能分离到一些有毒的重金属物质.据兴趣小组测定,浮游植物体内重金属物质的含量为0.01单位/千克,则该水域中河鲨中重金属物质的含量最高可达______ 单位/千克.

(6)在倡导“保护母亲河--湘江”活动后,政府规范了夜宵船的活动范围及要求,建立了洋湖垸湿地公园保护区,青山绿水、百鸟翔集的美丽场景,引得游人如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正确答案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碎屑中的化学能

4

3

第四、第五

消费者和分解者

垂直

100

直接

解析

解:(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碎屑中的化学能;

(2)每条食物链都要从生产者开始到最后一级消费者止,共有4条.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无脊椎肉食动物、上层鱼类、低栖鱼类共3种.河鲨属于第四、第五两个营养级;(3)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同时又以有机碎屑为食又是分解者;

(4)图示该水域,在不同的水层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在垂直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5)营养级越高,重金属物质含量越高,浮游植物体内重金属物质的含量为0.01单位/千克,河鲨最高属第五营养级,重金属物质的含量最高可达100单位/千克;

(6)青山绿水、百鸟翔集的美丽场景,引得游人如织主要是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故答案为:

(1)生产者(浮游植物、底栖植物)          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碎屑中的化学能

(2)4    3       第四、第五                 

(3)消费者和分解者

(4)垂直                  

(5)100             

(6)直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6•南平一模)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近年来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长,成为当前人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科学工作者利用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高温处理,制成“生物炭”.“生物炭”可以稳定地固定碳元素长达数百年,且具备土壤改良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称为______循环.

(2)图中①指的是______,②指的是______.“生物炭”的制作可以使图中______(填序号)产生的______减少,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3)“生物炭”固定碳元素的过程类似于图中的______(填序号).当前提倡的“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图中______(填序号)的CO2排放.

(4)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图中④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______的形式散失,而制作“生物炭”过程,除获得“生物炭”外,还可获得发电燃料和原油代替品,从而提高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图中①指的是光合作用,②指的是捕食.“生物炭”的制作可以使图中④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减少,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3)“生物炭”固定碳元素的过程类似于图中的⑥当前提倡的“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图中⑤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

(4)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图中④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制作“生物炭”过程,除获得“生物炭”外,还可获得发电燃料和原油代替品,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故答案为:

(1)CO2      生物地球化学

(2)光合作用(或“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捕食      ④CO2

(3)⑥(④)⑤

(4)热能       能量利用率

解析

解:(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图中①指的是光合作用,②指的是捕食.“生物炭”的制作可以使图中④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CO2减少,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3)“生物炭”固定碳元素的过程类似于图中的⑥当前提倡的“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图中⑤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

(4)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图中④分解者分解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制作“生物炭”过程,除获得“生物炭”外,还可获得发电燃料和原油代替品,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故答案为:

(1)CO2      生物地球化学

(2)光合作用(或“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捕食      ④CO2

(3)⑥(④)⑤

(4)热能       能量利用率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

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是循环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物质循环是循环往复的,A错误;

B、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结构的不可逆性,也就是捕食关系决定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B正确;

C、碳循环是具有全球性,是循环往复的,C错误;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中有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减排协议.a图为碳循环示意图,b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有关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据a图可知,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______、增加______(填数字序号).在①和②的过程中碳分别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流动.

(2)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有______条,其中螳螂属于______级消费者.

(3)分析b图可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正确答案

解:(1)据a图可知,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⑤化石燃料的燃烧、增加①植物的光合作用.在①和②的过程中碳分别以CO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2)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有1条: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其中螳螂属于次级消费者.

(3)b图表示的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此生态系统稳定性低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故答案为:

(1)⑤①CO2  含碳有机物

(2)1    次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解析

解:(1)据a图可知,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⑤化石燃料的燃烧、增加①植物的光合作用.在①和②的过程中碳分别以CO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2)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有1条: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其中螳螂属于次级消费者.

(3)b图表示的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此生态系统稳定性低的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故答案为:

(1)⑤①CO2  含碳有机物

(2)1    次

(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