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被分解者利用,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该生物呼吸作用消耗并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所以不可以被第二营养级的其它生物获得.
故选:B.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同化量是指(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如羊吃草,不能说草中的能量都流入了羊体内,流入羊体内的能量应是指草被羊消化吸收后转变成羊自身的组成物质中所含的能量,而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的能量则未进入羊体内,不能算流入羊体内的能量.
故选:B.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草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而图中①代表草流入兔的能量,A错误;
B、图中2为狼固定的能量,①为兔固定的能量,所以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③为兔的粪便,并没有被兔同化,属于草同化的能量;④属于兔的同化量的一部分,C正确;
D、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有机物分解并产生大量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由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还有一部分的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去,D错误.
故选:ABD.
如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如图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①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②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③该生系系统中乙与丙可能的关系示意图
④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和丁后,乙与丙可能的关系示意图.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在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由此可以计算出戊是第一营养级,乙丙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丁是第四营养级,①错误;
②由题意分析已知,戊是第一营养级,处于能量金字塔的最下层;乙丙是第二营养级,处于能量金字塔的第二层;甲是第三营养级,处于能量金字塔的第三层;丁是第四营养级,处于能量金字塔的第四层,②正确;
③乙与丙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关系的图象应满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若竞争过于激烈甚至会有一方消亡,而图三是捕食关系的图象,③错误;
④除去甲和丁后乙和丙缺少天敌且食物唯一,因此种间竞争更加激烈可能会出现一方的彻底消亡,④正确.
所以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①③.
故选:B.
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示表示的是碳循环过程,A正确;
B、生产者A和分解者D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B正确;
C、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生产者A到二氧化碳库的过程,该过程为有氧呼吸和酒精途径的无氧呼吸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D正确.
故选:C.
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以下关于“低碳”和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煤和化学燃料大量开采和利用,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生物圈碳循环失衡,A正确;
B、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B正确;
C、“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向“原料-产品-原料一产品”模式转化,使废弃物资源化,这样有利于减少废料处理的能量消耗,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C正确;
D、“低碳经济”的发展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错误.
故选:D.
如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图中数据分析Q并不包括生产者本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A错误;
B、图中动物所占的能量比例很小,B正确;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元素在该松林中不能往复循环利用,C正确;
D、该松林的营养结构过于简单,稳定性较低,容易导致单一虫害的爆发流行,D正确.
故选:A.
(2015秋•太原校级期末)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A正确;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正确;
D、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2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若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kg.
(2)图1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3)图2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
(4)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
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E是生产者,F、D、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A是大气中的CO2库,E是生产者,A→E过程中碳流动方式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的转化为含C的有机物,碳的存在形式是CO2.F、D、B是消费者,D→B过程中碳流动方式是通过捕食关系流动,碳的存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由于能量传递率为10%--20%,在食物链E→F→D→B中,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B生物最多可增重10000×20%×20%×20%=80kg.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据图乙分析,达到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值,所以种群为增长型,达到t2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为稳定型.
(4)连续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原因是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
故答案为:
(1)CO2和含碳有机物 80
(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增长 基本不变
(4)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 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
解析
解:(1)据图分析,E是生产者,F、D、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A是大气中的CO2库,E是生产者,A→E过程中碳流动方式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将大气中CO2的转化为含C的有机物,碳的存在形式是CO2.F、D、B是消费者,D→B过程中碳流动方式是通过捕食关系流动,碳的存在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由于能量传递率为10%--20%,在食物链E→F→D→B中,消耗生产者10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B生物最多可增重10000×20%×20%×20%=80kg.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据图乙分析,达到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值,所以种群为增长型,达到t2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为稳定型.
(4)连续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原因是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
故答案为:
(1)CO2和含碳有机物 80
(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增长 基本不变
(4)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 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
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正确;
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B错误;
C、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正确;
D、各营养级生物同化能量中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各营养级储存的能量,这些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D正确.
故选:B.
如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正确;
B、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因此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中的部分能量,B错误;
C、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00%=(
)×100%,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
故选:B.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应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单位是Kcal/m2/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可见入射的太阳能为1500000kcal/m3/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15000kcal/m3/年,所以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5000÷1500000=1%左右,A正确;
B、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部分能量,B错误;
C、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少,C错误;
D、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当人们把生产者作为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D错误.
故选:A.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丁为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动物,A错误;
B、根据题意食物链为乙→丁→甲→丙,所以甲随丙的增加而减少,B错误;
C、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能量最多的是乙,所以乙是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C正确;
D、戊为分解者,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A→CO2的呼吸过程,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A错误;
B、温室效应主要由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B错误;
C、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会使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这样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
D、微生物的异化类型包括好氧型、厌氧型及兼性厌氧型,因此④表示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以由低营养级传递给高营养级,也能由高营养级传递给低营养级,A错误;
B.由于温室气体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
C、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C正确;
D、生物群落中,碳以含C有机物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D错误.
故选:B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