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德州期末)如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2条食物链

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e传递到a

C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所以图中生物只可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

B、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e传递到a,B错误;

C、若将c、d的排泄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若杀灭c初级消费者中的农业害虫,将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

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概念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注:能量单位:102kJ/m2/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营养级是表中的______,该表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

(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若干年后该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是______(填发展、稳定、退化).

(3)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在图1虚框中用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丙种群的情况.

(4)如图2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3/8的部分直接供给丙,则丙能量增加M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正确答案

解:(1)据表格分析: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营养级是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同化固定的能量值最高,为图中的乙营养级.该表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据表格分析,按照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第二营养级是丁,第三营养级是甲,则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9÷141×100%=11.3%.该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为870.7,输出为13.1+501.3+0.6+191.4=706.4,输入大于输出,故该生态系统会发展.

(3)丙为最高营养级,能量流经该营养级时,该营养级主要有两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用于自身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而用于自身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又会有以下几个去向:储存在体内有机物、随着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等.因此上面的虚线框内填:呼吸散失;下面的虚线框内填:遗体残骸.

(4)丙能量增加MkJ,按照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结合题意,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W,可得方程式:W×20%+W×20%×20%=W.解得X=10M.

故答案为:

(1)乙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11.3%   发展

(3)上面的虚线框内填:呼吸散失     下面的虚线框内填:遗体残骸

(4)10M

解析

解:(1)据表格分析: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营养级是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同化固定的能量值最高,为图中的乙营养级.该表没有列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据表格分析,按照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第二营养级是丁,第三营养级是甲,则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5.9÷141×100%=11.3%.该生态系统能量输入为870.7,输出为13.1+501.3+0.6+191.4=706.4,输入大于输出,故该生态系统会发展.

(3)丙为最高营养级,能量流经该营养级时,该营养级主要有两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用于自身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而用于自身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又会有以下几个去向:储存在体内有机物、随着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等.因此上面的虚线框内填:呼吸散失;下面的虚线框内填:遗体残骸.

(4)丙能量增加MkJ,按照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结合题意,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W,可得方程式:W×20%+W×20%×20%=W.解得X=10M.

故答案为:

(1)乙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11.3%   发展

(3)上面的虚线框内填:呼吸散失     下面的虚线框内填:遗体残骸

(4)10M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包含在⑤中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C④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D⑤⑥⑦⑧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所以图中已经没有成分表示植物的呼吸消耗量了,A错误;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未被同化量⑦中,B错误;

C、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中经过呼吸作用后积累出来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用于植食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C正确;

D、①⑤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⑤⑥⑦⑧之和小于植物有机物积累量,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和输入量相等.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错误

解析

解:由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幼苗茁壮成长,说明植物有有机物剩余,因此,呼吸作用的输出量低于光合作用的输入量.

故答案为: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可表示为______,A每增加lkg的体重,至少需要______kgC.正常情况下,通过______调节机制可以实现A、B、C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____________的速率相同(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分解者从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获能量属于______(序号)所示.

正确答案

解:(1)该生态系统中,C是生产者,A和B是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可表示为C→B→A,A每增加lkg的体重,至少需要1÷20%÷20%=25kgC.正常情况下,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可以实现A、B、C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①光合作用与④⑤⑥⑦呼吸作用的速率相同,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3)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物质是初级消费者,所以分解者从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获能量属于⑨所示.

故答案为:

(1)C→B→A     25       负反馈

(2)①④⑤⑥⑦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3)⑨

解析

解:(1)该生态系统中,C是生产者,A和B是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可表示为C→B→A,A每增加lkg的体重,至少需要1÷20%÷20%=25kgC.正常情况下,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可以实现A、B、C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①光合作用与④⑤⑥⑦呼吸作用的速率相同,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3)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物质是初级消费者,所以分解者从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获能量属于⑨所示.

故答案为:

(1)C→B→A     25       负反馈

(2)①④⑤⑥⑦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3)⑨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假设某农田只存在农作物→农业害虫→青蛙一条食物链,图甲表示自然状态下,一定时间内流经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能量的不同去向的相对值(分别用a、b、c、d表示,b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部分).图乙表示在其他条件适宜时,温度对该农作物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A曲线表示光合作用同化能量的相对值,B曲线表示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相对值).请回答相关问题:

(1)自然状态下,一定时间内流经该农田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代表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均用图甲中字母表示)

(2)适宜条件下,温度为T3时,流经该农田的能量相对值为______,该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______

(3)适宜条件下,温度为T4时,该农作物的a+c+d的相对值总量为______

(4)T3-T4时间段,随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两种细胞器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在进行转录过程中,除需要自身DNA和原料外,再写出直接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有机物:____________

(5)假设该农田的农作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______

正确答案

a1+b1+c1+d1

a2

8

T2

0

催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ATP

解析

解:(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有四个去向:呼吸散失,被分解者分解,流入第二营养级,未利用,因此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1+b1+c1+d1.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在2中,题中给出b表示呼吸散失,根据第三营养级,没有a3说明不再流向下一营养级,推断a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因此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a2.c应为未利用,因为呼吸作用和未利用这两个能量去向占用比较多,d应为被分解者分解,能量较少.

(2)根据图乙分析,适宜条件下,温度为T3时,流经该农田的能量相对值(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是该温度时有机物的净积累量(8-4)+呼吸作用消耗能量=8,T2 时该农作物光合作用同化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之差最大,此时是该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温度.

(3)根据图乙,进行分析,温度为T4时,固定量=a+b+c+d而 固定量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 b光合作用同化量与呼吸作用消耗量相等,所以该温度下农作物不生长.

(4)T3-T4时间段,随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的同化量逐渐减少,呼吸作用的消耗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催化光合作用的酶与催化呼吸作用的酶不同,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也不同.

(5)由于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又种群中抗病植株RR和Rr各,说明RR和Rr的比例相等,所以在抗病植株中,R的频率,r的频率.由于抗病植株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因此,子一代中感病植株rr×=

故答案为:

(1)a1+b1+c1+d1         a2

(2)8                  T2

(3)0

(4)催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同  ATP   酶

(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图例中,图1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部分物质循环,图2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倍率和时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______过程进入生物群落,图中“→”表示______;生态系统能量不循环流动的原因是______;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实现(写出两种措施)____________.当种群密度在第10-30年时期内,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1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物质循环;由于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生态系统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2可知,0~40年间,λ均大于1,说明这4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第40年及之后,λ均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种群密度在第4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增加食物实现、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天敌等措施实现.在第10-30年时期内,λ均大于1,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

(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物质循环    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或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第40     增加食物,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天敌等    逐渐增强

解析

解:(1)由图1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表示物质循环;由于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因此生态系统能量不能循环流动;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2可知,0~40年间,λ均大于1,说明这4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第40年及之后,λ均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种群密度在第4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若要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可通过增加食物实现、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天敌等措施实现.在第10-30年时期内,λ均大于1,种群密度不断增大,种内斗争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

(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物质循环    生物代谢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体用于合成有机物(或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第40     增加食物,改善环境条件、减少天敌等    逐渐增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CO2库,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能正确表示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丙(消费者)和甲(大气中的CO2库)之间只能是单向箭头,A错误;

B、甲(大气中的CO2库)和乙(生产者)之间应该是双向箭头,而甲(大气中的CO2库)和丁(分解者)之间应该是单向箭头,B错误;

C、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谢废弃物及遗骸都会被分解者分解,最终归还无机环境,C正确;

D、丙(消费者)的箭头应该指向丁(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在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洋对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

B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C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获得有机物

D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员之间都存在着捕食关系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海洋的面积大,海水中还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和藻类,它们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海洋对调节大气CO2含量起重要作用,A正确;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B正确;

C、消费者以取食的方式获得有机物,并将这些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部分,这属于同化作用,C错误;

D、生态系统的成员之间不都存在捕食关系,如肉食性动物与植物之间,D错误.

故选:A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如图为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kJ•m-2•a-1).请分析并回答:

(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______,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由图可知,营养级______(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2)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3)由图中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为23+70+14+3=110×103kJ•m-2•a-1;据图分析,流入到肉食动物的能量=植食动物的能量-热能-未利用-分解者=(14+2-4-9-0.5)×103=2.5×103,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顶位肉食动物+热能+未利用+分解者=(0.25+2.1+5.1+0.05)×103=7.5×103,来源于植食动物的能量为2.5×103,则补偿输入为5×103kJ•m-2•a-1,由图可知,营养级越高,补偿输入的能量越多,所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3)图中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4×103kJ•m-2•a-1加上补偿的能量2×103kJ•m-2•a-1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16×103kJ•m-2•a-1,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2.5×103kJ•m-2•a-1所以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5÷16=15.6%.

(4)图中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4×103kJ•m-2•a-1加上补偿的能量2×103kJ•m-2•a-1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16×103kJ•m-2•a-1,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为4×103kJ•m-2•a-1,则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同化能量-呼吸消耗=16×103kJ•m-2•a-1-4×103kJ•m-2•a-1=12×103kJ•m-2•a-1=1.2×104kJ•m-2•a-1

故答案为:

(1)1.1×105kJ•m-2•a-1    5×103kJ•m-2•a-1    较高

(2)15.6%

(3)1.2×104kJ•m-2•a-1

解析

解:(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包括: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为23+70+14+3=110×103kJ•m-2•a-1;据图分析,流入到肉食动物的能量=植食动物的能量-热能-未利用-分解者=(14+2-4-9-0.5)×103=2.5×103,肉食动物同化的能量=顶位肉食动物+热能+未利用+分解者=(0.25+2.1+5.1+0.05)×103=7.5×103,来源于植食动物的能量为2.5×103,则补偿输入为5×103kJ•m-2•a-1,由图可知,营养级越高,补偿输入的能量越多,所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3)图中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4×103kJ•m-2•a-1加上补偿的能量2×103kJ•m-2•a-1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16×103kJ•m-2•a-1,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2.5×103kJ•m-2•a-1所以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5÷16=15.6%.

(4)图中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4×103kJ•m-2•a-1加上补偿的能量2×103kJ•m-2•a-1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16×103kJ•m-2•a-1,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为4×103kJ•m-2•a-1,则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同化能量-呼吸消耗=16×103kJ•m-2•a-1-4×103kJ•m-2•a-1=12×103kJ•m-2•a-1=1.2×104kJ•m-2•a-1

故答案为:

(1)1.1×105kJ•m-2•a-1    5×103kJ•m-2•a-1    较高

(2)15.6%

(3)1.2×104kJ•m-2•a-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如图食物网中,假设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a,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0ax+10x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已知a表示鸟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则1-a表示鸟的食物中植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y,则能量流动效率应该取最大值20%,据此可以列式y=ax÷20%÷20%+(1-a)x÷20%=25ax+5x-5ax=20ax+5x.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一个普通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图中方框表示各营养级,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考虑有机物质输入,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入射日光能

B对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有机物质输入大于日光能输入

C若植食动物的摄入量为a,则顶位肉食动物最多可获得的能量

D能量的输出包括群落呼吸产生的热能和贮存的现成有机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不考虑有机物质输入,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总能,A错误;

B、对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由于生产者少,所以有机物质输入大于日光能输入,B正确;

C、若植食动物的摄入量为a,但同化量不是a,所以顶位肉食动物最多获得的能量少于,C错误;

D、能量的输出是指贮存的现成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完成如图所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概念图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生态系统包括结构和功能,因此图中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因此图中②为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因此④为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

解析

解:生态系统包括结构和功能,因此图中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因此图中②为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因此④为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模式图,其中M、N、O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N、O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M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

CN是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

DO是消费者,都是自养生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分析图解可知,图中M是生产者,O是消费者,N是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

B、图中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M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B正确;

C、分解者属于异养生物,都是腐生生物,C正确;

D、图中O是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