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如图中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全部个体,该图含有阳光、空气、水等生态因子,所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A错误;
B、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有B、C、F,所以C种群获得的能量没有A种群能量的10%~20%,B错误;
C、E和F处于同一环境中,不存在于地理隔离,C错误;
D、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可推测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E种群密度将增大,D正确.
故选:D.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2个(甲和戊),它们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A正确;
B、由图可知甲到辛的食物链有5条,因此丙种群数量下降20%对辛种群不会有太大影响,即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正确;
C、图中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和捕食的关系,C错误;
D、辛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即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和第五营养级,D正确.
故选:C.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50 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kJ和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8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引起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
正确答案
解:(1)由于食物网简单,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最低能量选最长的是食物链“草→鼠→蛇→鹰”,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最低能量为:5000×10%×10%×10%=5,最高能量选短的食物链,能量传递为20%,则最高能量5000×20%×20%=200.蛇、狐、鹰是竞争关系,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鹰的数量会增加.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就会减少100只兔子,所以兔种群的K值变为700.部分标记个体迁出会导致重捕的数目减少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故答案为:
(1)自我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5 2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 700 偏高
(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集合管
解析
解:(1)由于食物网简单,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最低能量选最长的是食物链“草→鼠→蛇→鹰”,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最低能量为:5000×10%×10%×10%=5,最高能量选短的食物链,能量传递为20%,则最高能量5000×20%×20%=200.蛇、狐、鹰是竞争关系,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鹰的数量会增加.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就会减少100只兔子,所以兔种群的K值变为700.部分标记个体迁出会导致重捕的数目减少导致调查结果偏高.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故答案为:
(1)自我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5 2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 700 偏高
(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集合管
(2015秋•成都校级月考)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单位:×107kJ)流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______结构的复杂性.
(2)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与大豆间种能够使玉米长势更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请写出一种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_.
(4)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l07kJ.
(5)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低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______,而栽种密度过高也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______,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6)若图中生产者参与如图食物网,其中生产者能量中比例为M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丁的能量增加AKJ,至多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
正确答案
解:(1)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复杂性,比单种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2)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生物固氮供大豆利用,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
(3)引入玉米螟天敌或培育具有抗虫性的玉米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4)根据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平衡可知植物固定的能量为9+1.5+4.5=15×l07kJ,则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5×20%=3×l07kJ.
(5)植物栽种密度过低导致固定的太阳能太少,而栽种密度过高,相对于固定相同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6)根据题意甲×M×20%+甲×(1-M)×20%×20%=A,则甲=kJ.
故答案为:
(1)垂直
(2)互利共生 根瘤菌能够通过固氮作用提高土壤中氮养料的含量
(3)引入玉米螟天敌或培育具有抗虫性的玉米
(4)3
(5)固定的太阳能太少 固定相同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6)kJ
解析
解:(1)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复杂性,比单种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2)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生物固氮供大豆利用,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
(3)引入玉米螟天敌或培育具有抗虫性的玉米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4)根据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平衡可知植物固定的能量为9+1.5+4.5=15×l07kJ,则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5×20%=3×l07kJ.
(5)植物栽种密度过低导致固定的太阳能太少,而栽种密度过高,相对于固定相同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6)根据题意甲×M×20%+甲×(1-M)×20%×20%=A,则甲=kJ.
故答案为:
(1)垂直
(2)互利共生 根瘤菌能够通过固氮作用提高土壤中氮养料的含量
(3)引入玉米螟天敌或培育具有抗虫性的玉米
(4)3
(5)固定的太阳能太少 固定相同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6)kJ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能把能量较多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以及生物 E 与 C 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要使最高营养级即E生物的产量最高,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即逐级递减,食物链应最短,即为A→B→E,其中E能捕食 C,且两者之间均以B为食,故两者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故选:C.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属于消费者,A正确;
BC、蘑菇、酵母菌属于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它属于分解者,B、C错误;
D、蚯蚓生活习性是白天穴居,夜间爬出地面取食地面上的落叶等,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下列说法是根据图形作出的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放线菌等,其中放线菌和细菌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A错误;
B、a的生存空间完全在c中,b的生存空间只有一部分在c中,因此,当环境改变时,a最容易灭绝,B正确;
C、若丙中三个圆圈中,a、c表示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则根据边缘效应可知b处物种数量比a、c都多,C正确;
D、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故选:A.
(2015秋•邯郸校级月考)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A错误;
B、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正确;
C、消费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C错误;
D、分解者能够将生产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错误.
故选:B.
(2015秋•福建期末)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A错误;
B、田鼠属于消费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
C、绝大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C错误;
D、在植物→鼠→蛇→山鹰中,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鼠→次级消费者蛇→三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D正确.
故选:D.
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食物网中,鸟既捕食昆虫,又捕食植物,所以昆虫和鸟的关系既有捕食也有竞争,A正确;
B、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鸟属于第二或第三营养级,B正确;
C、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C错误;
D、由于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所以昆虫的能量增加A时,植物需提供的能量为10A,D正确.
故选:C.
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和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流量是______102千焦/m2/年
(2)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原因是______.
(4)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5)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_____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______.
(6)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还缺少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
(7)该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经检测发现,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8100
浮游植物
捕食和竞争
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18.52%
增加
下降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异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解析
解:(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流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浮游植物的同化量,为8100×102千焦/m2/年.
(2)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浮游植物;太阳鱼捕食双翅目幼虫,同时两者还竞争浮游动物,所以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4)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摇蚊幼虫和浮游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8.52%.
(5)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食物链将缩短,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可知,鲈鱼获得更多的能量,则鲈鱼的产量将增加.由于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下降.
(6)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异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7)由于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土体、土壤和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使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氧气的释放量减少,水中的含氧量大幅度下降.
故答案为:
(1)8100
(2)浮游植物 捕食和竞争
(3)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4)18.52%
(5)增加 下降
(6)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异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7)水变浑浊,妨碍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2016•南昌一模)如图为某沙漠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
(2)该群落中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此食物网中,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
(3)响尾蛇能够依据角蜥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角晰同样也能够依据响尾蛇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该群落中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老鹰与响尾蛇、山狗与响尾蛇.此食物网中,仙人掌为第一营养级,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为第四、五营养级.
(3)响尾蛇能够依据角蜥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角晰同样也能够依据响尾蛇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老鹰与响尾蛇、山狗与响尾蛇 第四、五营养级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该群落中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老鹰与响尾蛇、山狗与响尾蛇.此食物网中,仙人掌为第一营养级,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为第四、五营养级.
(3)响尾蛇能够依据角蜥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角晰同样也能够依据响尾蛇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老鹰与响尾蛇、山狗与响尾蛇 第四、五营养级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调查后,得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括号内数值表示一年内该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年)
(1)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______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4)如果除去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昆虫,则鲈鱼的产量将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3条;太阳鱼可捕食双翅目幼虫,同时两者还竞争浮游动物.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600+600)÷8100×100%≈14.8%.
(4)如果除去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昆虫,则食物链缩短,鲈鱼获得的能量增多,所以其产量将增加;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变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将下降.
故答案为:
(1)3 捕食和竞争
(2)自身呼吸释放 流向分解者 未被利用
(3)14.8%
(4)增加、下降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3条;太阳鱼可捕食双翅目幼虫,同时两者还竞争浮游动物.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有自身呼吸释放、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600+600)÷8100×100%≈14.8%.
(4)如果除去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昆虫,则食物链缩短,鲈鱼获得的能量增多,所以其产量将增加;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结构变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将下降.
故答案为:
(1)3 捕食和竞争
(2)自身呼吸释放 流向分解者 未被利用
(3)14.8%
(4)增加、下降
“水稻杀手”福寿螺喜食水稻幼嫩部分,是我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Ⅰ、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表.请回答:
表: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变化(单位:只/100m2)
(1)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是______.
(2)请在如图1坐标图中绘出福寿螺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该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Ⅱ、我国创建出如图1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请回答:
(3)在该食物网中,福寿螺与田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4)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_____.
(5)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作用.
(6)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之一,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与种植花生、大豆和油菜等油料作物相比,微藻培育具有______的优点.
正确答案
解:(1)福寿螺活动范围小,其种群密度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般用样方法.
(2)根据表中数据先描出坐标图中的点,然后连线,得到该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曲线.据表格分析,该种群1到7周一直增长,到9周后趋于平稳,呈S型增长.
(3)分析食物网图可知:福寿螺与田螺都以线虫作为食物,其种间关系是竞争.
(4)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占地少、生长周期短、含油量高、可工业化生产、光合效率高.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如下图 S
(3)竞争
(4)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直接 占地少、生长周期短、含油量高、可工业化生产、光合效率高
解析
解:(1)福寿螺活动范围小,其种群密度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般用样方法.
(2)根据表中数据先描出坐标图中的点,然后连线,得到该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曲线.据表格分析,该种群1到7周一直增长,到9周后趋于平稳,呈S型增长.
(3)分析食物网图可知:福寿螺与田螺都以线虫作为食物,其种间关系是竞争.
(4)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占地少、生长周期短、含油量高、可工业化生产、光合效率高.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如下图 S
(3)竞争
(4)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直接 占地少、生长周期短、含油量高、可工业化生产、光合效率高
(2015秋•昌平区校级期末)如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______,含有______条食物链.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______,蛇是______消费者,属______营养级.鹰同时占有______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______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______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______.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______千克蜥蜴,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______千克.
正确答案
解:(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含有3条食物链.
(2)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兔、蚯蚓、蚱蜢,蛇是三级消费者,属第四营养级.鹰同时占有第三、第四、第五三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竞争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捕食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由于食物绿色植物增多,数量将会增加;后来由于蚯蚓的大量繁殖,食物绿色植物数量减少,使得蚯蚓的数量减少.
(5)根据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蜥蜴1÷20%=5千克,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1÷20%÷20%÷20%=125千克.
故答案为:
(1)食物网 3
(2)兔、蚯蚓、蚱蜢 三级 第四 三
(3)竞争 捕食
(4)先增加后减少
(5)5 125
解析
解:(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食物网,含有3条食物链.
(2)植食性动物为初级消费者,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兔、蚯蚓、蚱蜢,蛇是三级消费者,属第四营养级.鹰同时占有第三、第四、第五三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竞争关系,而蜥蜴和蚱蜢是捕食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由于食物绿色植物增多,数量将会增加;后来由于蚯蚓的大量繁殖,食物绿色植物数量减少,使得蚯蚓的数量减少.
(5)根据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蜥蜴1÷20%=5千克,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1÷20%÷20%÷20%=125千克.
故答案为:
(1)食物网 3
(2)兔、蚯蚓、蚱蜢 三级 第四 三
(3)竞争 捕食
(4)先增加后减少
(5)5 125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