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食物网简图,可计算出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即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A正确;
B、蛇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处于第四和五营养级,B正确;
C、青蛙和蜘蛛都以蝗虫为食物,所以两者之间有竞争关系,同时青蛙也以蜘蛛为食,所以两者之间又有捕食关系,C正确;
D、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故狗尾草→蝗虫→青蛙→蛇有四个营养级,D错误.
故选:D.
请据图回答:
(1)如图解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______.
(2)蛇位于第______营养级,螳螂与黄雀的关系是______.
(3)图中次级消费者有______,分解者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非生物成分.
(2)在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和绿色植物→蝉→黄雀→蛇中,蛇位于第第四和第五营养级,螳螂与黄雀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3)图中次级消费者有螳螂、黄雀,分解者是细菌.
故答案为:
(1)非生物成分
(2)第四和第五 竞争和捕食
(3)螳螂、黄雀 细菌
解析
解:(1)图示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非生物成分.
(2)在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和绿色植物→蝉→黄雀→蛇中,蛇位于第第四和第五营养级,螳螂与黄雀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3)图中次级消费者有螳螂、黄雀,分解者是细菌.
故答案为:
(1)非生物成分
(2)第四和第五 竞争和捕食
(3)螳螂、黄雀 细菌
(2015秋•乐山期末)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食物网是多条食物链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网状关系,即是由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组成的,A正确;
B、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也可能捕食多种生物,所以一种生物可能位于多条食物链上,B错误;
C、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也可能捕食多种生物,但不是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C错误;
D、大多数植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但不是每一种动物都可以捕食多种植物,D错误.
故选:A.
某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此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如图为被毁的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图(单位:103kJ•m-2•a-1).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
(2)由图中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______.
(3)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______.
(4)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______.由图可知,营养级______(填“较高”或“较低”)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5)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
(6)若某村落由于自然灾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得到外界援助,但尚可农耕及畜牧养殖,此种状态下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例如,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可供养的人口数量将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同化的总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14+2-4=12(103kJ•m-2•a-1).
(3)由于能量逐级递减,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
(4)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2.1+0.25+0.05+5.1)-(14+2-4-9-0.5)=5(单位:103kJ•m-2•a-1).根据补偿输入的能量数,可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5)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 )与第三营养级(肉食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从植食动物流入肉食动物的总能量÷流入植食动物的总能量=(2.5÷16)×100%≈15.6%.
(6)设现在人口数量需要能量为a,则需植物为:0.5a÷10%÷10%+0.5a÷10%=55a. 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则现在人口需植物为:0.2a÷10%÷10%+0.8a÷10%=28a. 调整食物结构后,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55a÷28a=1.96倍.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1.2×104 kJ•m-2•a-1
(3)能量逐级递减
(4)5×103 kJ•m-2•a-1 较高
(5)15.6%
(6)1.96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值是同化的总能量减去呼吸消耗的能量:14+2-4=12(103kJ•m-2•a-1).
(3)由于能量逐级递减,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
(4)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2.1+0.25+0.05+5.1)-(14+2-4-9-0.5)=5(单位:103kJ•m-2•a-1).根据补偿输入的能量数,可知,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在这场灾害中受到的影响较大.
(5)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 )与第三营养级(肉食动物)之间的传递效率=从植食动物流入肉食动物的总能量÷流入植食动物的总能量=(2.5÷16)×100%≈15.6%.
(6)设现在人口数量需要能量为a,则需植物为:0.5a÷10%÷10%+0.5a÷10%=55a. 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则现在人口需植物为:0.2a÷10%÷10%+0.8a÷10%=28a. 调整食物结构后,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 55a÷28a=1.96倍.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1.2×104 kJ•m-2•a-1
(3)能量逐级递减
(4)5×103 kJ•m-2•a-1 较高
(5)15.6%
(6)1.96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第63-66小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据图分析:图示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常进行还缺少的生物成分为分解者,分解者能够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实现物质循环.
故选:D.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至庚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是______,甲生物和巳生物的关系是______;
(2)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3)若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______;
(4)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成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2)由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戊是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而其余的为消费者,存在的食物链有:①戊→庚→丁→丙、②戊→甲→丁→丙、③戊→甲→乙→丙、④戊→巳→甲→乙→丙、⑤戊→巳→甲→丁→丙,共五条食物链.生物巳和生物甲都以戊为食,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而生物甲又以已生物为食,他们之间是捕食关系.
(3)重金属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也不易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所以丙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的金属的含量最多.
(4)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故答案为:
(1)戊 捕食和竞争
(2)5
(3)丙
(4)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
解:(1-2)由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判断出戊是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而其余的为消费者,存在的食物链有:①戊→庚→丁→丙、②戊→甲→丁→丙、③戊→甲→乙→丙、④戊→巳→甲→乙→丙、⑤戊→巳→甲→丁→丙,共五条食物链.生物巳和生物甲都以戊为食,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而生物甲又以已生物为食,他们之间是捕食关系.
(3)重金属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也不易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所以丙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的金属的含量最多.
(4)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该图只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没有表示出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故答案为:
(1)戊 捕食和竞争
(2)5
(3)丙
(4)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如表所示:
根据表格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分析可知,乙和丙为竞争关系,如果乙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弱势,则甲的生物量有可能大于乙,A错误;
B、结合表中能量的含量,可知,食物链是:戊→丙(乙)→甲→丁,B错误;
C、由食物链可知,乙和丙为初级消费者,而甲为次级消费者,C错误;
D、由于乙和丙的能量关系相当,它们都属于营养级中的第二营养级,即它们之间为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D.
下列有关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和草→昆虫→鸡→狐,A正确;
B、狐与鸡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B错误;
C、细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包括细菌,C错误;
D、草原生态系统还应该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物群落是同一区域的所有生物,不包括无机环境,A错误;
B、图中没有分解者,所以不能表示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
C、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可推测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以D为食的E种群密度将增大,C正确;
D、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有B、C、F,所以C种群获得的能量没有A种群能量的10%~20%,D错误.
故选:C.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猫头鹰属于______,兔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千克.
正确答案
解:(1)在该食物网中,草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猫头鹰是消费者,属于第三、四营养级,兔是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2)在该食物网中,生产者草的能量最多,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碳以CO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细胞呼吸以CO2形式再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
(4)通过草→兔→猫头鹰,这条食物链猫头鹰需要消耗的生产者的量为:10÷2÷10%÷10%=500;通过草→草食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猫头鹰需要消耗的生产者的量为:10÷2÷10%÷10%÷10%=5000.所以共需生产者的量为:500+5000=5500千克.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二
(2)草 太阳能
(3)CO2 光合 呼吸
(4)5500
解析
解:(1)在该食物网中,草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猫头鹰是消费者,属于第三、四营养级,兔是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2)在该食物网中,生产者草的能量最多,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碳以CO2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细胞呼吸以CO2形式再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
(4)通过草→兔→猫头鹰,这条食物链猫头鹰需要消耗的生产者的量为:10÷2÷10%÷10%=500;通过草→草食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猫头鹰需要消耗的生产者的量为:10÷2÷10%÷10%÷10%=5000.所以共需生产者的量为:500+5000=5500千克.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二
(2)草 太阳能
(3)CO2 光合 呼吸
(4)5500
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差异,但没有研究它们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无法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符合题意;
B、由于这种蜣螂能吃粪便,属于分解者;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属于消费者,B正确;
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是适者生存,所以这种蜣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由于自然选择的定向选择作用,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
森林枯枝落叶层中可发现多种生物,其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白蚁以植物为食,为 初级消费者,A正确;
B、蚯蚓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是分解者,B错误;
C、蜘蛛以各种昆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C错误;
D、蛇是以青蛙等动物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A.
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
(3)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水藻数目______.
(4)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______会随着发生.
A.水藻大量增多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水鸟的数目减少 D.水蚤的数目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藻→甲壳类→海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海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海鸟,所以此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
(2)在3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海鸟、小鱼、淡水虾.
(3)海鸟是大鱼和甲壳类的天敌,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甲壳类因捕食者减少而数目增多,导致小鱼、淡水虾、水藻数目减少.
(4)水绵是水蚤的食物,若此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蚤、小鱼、淡水虾、大鱼的数目也会随之减少;海鸟为了生存,则会大量捕食甲壳类,导致甲壳类数目大量减少,进而导致水藻数目大量增多,故选A.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
故答案为:
(1)3
(2)海鸟、小鱼、淡水虾
(3)增加 减少
(4)A
(5)群落
解析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藻→甲壳类→海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海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海鸟,所以此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
(2)在3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海鸟、小鱼、淡水虾.
(3)海鸟是大鱼和甲壳类的天敌,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甲壳类因捕食者减少而数目增多,导致小鱼、淡水虾、水藻数目减少.
(4)水绵是水蚤的食物,若此水绵大量减少,则水蚤、小鱼、淡水虾、大鱼的数目也会随之减少;海鸟为了生存,则会大量捕食甲壳类,导致甲壳类数目大量减少,进而导致水藻数目大量增多,故选A.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
故答案为:
(1)3
(2)海鸟、小鱼、淡水虾
(3)增加 减少
(4)A
(5)群落
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A错误;
B、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苷酸是组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B错误;
C、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和群落构成的,生物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正确;
D、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黄曲霉毒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错误.
故选:C.
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如绿色植物,也有原核生物,如蓝藻,但都是自养型,A正确;
B、a消费者中全是异养型生物,但不一定都是真核生物,如寄生细菌为原核生物,B错误;
C、c分解者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以及蚯蚓等腐生动物,C错误;
D、b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