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有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营养级是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成分,A错误;
B、细菌属于分解者,与昆虫之间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B错误;
C、由图可知,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食物链,即为草→兔→狐,草→昆虫→鸡→狐,C正确;
D、图中占有能量最多的是草,最少的是狐狸,D错误.
故选:C.
为了除去危害农作物的某害虫,有学者建议从国外引人一种凶猛的蜘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蜘蛛和害虫是捕食关系,A正确;
B、彻底消灭害虫会破坏生物多样性,所以最适宜的方案是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而不是彻底消灭,B正确;
C、引人国外的蜘蛛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生态入侵,C正确;
D、蜘蛛在该生态系统中不一定是次级消费者,也可能是三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D.
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次级消费者,A错误;
B、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属于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
C、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只能获得植食性动物同化的部分能量,粪便中的物质直接被排出体外,所含能量未被其同化,C正确;
D、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及食物网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C和D之间是______关系,F和E之间是______关系,G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成分.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从总体上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保持______,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由此可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和D都捕食B,所以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F捕食E,所以F和E之间是捕食关系;G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成分.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从总体上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由此可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4 竞争 捕食 分解者
(2)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解:(1)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和D都捕食B,所以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F捕食E,所以F和E之间是捕食关系;G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成分.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从总体上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由此可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4 竞争 捕食 分解者
(2)相对稳定 自动调节能力
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代谢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般地,动物属于消费者,特殊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属于分解者,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A错误;
B、一般地,植物属于生产者,特殊的植物如寄生类植物菟丝子等则兼有异养型特点,自养生物也有厌氧型的,如深海中的硫细菌,B错误;
C、细菌也并非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等就属于生产者,C错误;
D、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D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故A错误.
B、乙1的同化量越大,乙2通过食物链得到的能量越多,故B错误.
C、分解者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或细菌、真菌,故C正确.
D、无机环境中CO2可以导致“温室效应”,它不能导致臭氧层破坏,故D错误.
故选:C.
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营养级有______个.有______条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狼属于______消费者;鹰在食物链中占据第______营养级.
(3)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属次级消费者的动物有______种;
(4)如鹰种群有机物增加1千克,鹰要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是______千克.最多______千克.
(5)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和狐,结果使草原受到破坏,其原因是______.
(6)碳元素以______形式通过______进入此生态系统.
(7)鼠同化的能量的去向除图中所示外还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此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昆虫→鸟→鹰或 草→鼠→蛇→鹰,均有4个营养级,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草→昆虫→鸟→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黄羊→狼;草→鼠→狼.
(2)该生态系统中,由食物链草→黄羊→狼或草→鼠→狼,可得狼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由食物链 草→昆虫→鸟→鹰或 草→鼠→鹰,可得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3)由食物链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属次级消费者的动物有5种,即鸟、狐、鹰、蛇、狼.
(4)如鹰种群有机物增加1千克,鹰要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是1÷20%÷20%=25千克;最多1÷10%÷10%÷10%=1000千克.
(5)人们连续地围猎狼和狐,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故使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6)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此生态系统.
(7)鼠同化的能量的去向除图中所示外还有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
故答案为:
(1)4 6
(2)次级 三、四
(3)5
(4)25 1000
(5)破坏了生态平衡
(6)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7)呼吸消耗 流向分解者
解析
解:(1)此生态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昆虫→鸟→鹰或 草→鼠→蛇→鹰,均有4个营养级,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草→昆虫→鸟→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黄羊→狼;草→鼠→狼.
(2)该生态系统中,由食物链草→黄羊→狼或草→鼠→狼,可得狼属于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由食物链 草→昆虫→鸟→鹰或 草→鼠→鹰,可得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3)由食物链知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属次级消费者的动物有5种,即鸟、狐、鹰、蛇、狼.
(4)如鹰种群有机物增加1千克,鹰要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是1÷20%÷20%=25千克;最多1÷10%÷10%÷10%=1000千克.
(5)人们连续地围猎狼和狐,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故使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6)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此生态系统.
(7)鼠同化的能量的去向除图中所示外还有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
故答案为:
(1)4 6
(2)次级 三、四
(3)5
(4)25 1000
(5)破坏了生态平衡
(6)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7)呼吸消耗 流向分解者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硝化细菌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2)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
故选:D.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分析后回答: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应包括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看,鹰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______.食虫鸟与食虫昆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生长在该生态系统土壤中的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酵母菌体内贮存的能量______(能/不能)传递给植物.
(4)在植物→鼠→鹰组成的食物链中,鼠经同化作用所获得能量不应该包括:______
A.通过鼠呼吸作用释放 B.通过鼠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C.通过鹰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D.流入鹰体内.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组成成分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2)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看,鹰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大气中的CO2.食虫鸟能捕食食虫昆虫,同时两者还竞争食物(食草昆虫).
(3)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因此酵母菌体内贮存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4)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即鼠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鼠的同化量.
故答案为: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2)大气中的CO2 捕食与竞争
(3)分解者、生产者 不能
(4)B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组成成分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2)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看,鹰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大气中的CO2.食虫鸟能捕食食虫昆虫,同时两者还竞争食物(食草昆虫).
(3)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因此酵母菌体内贮存的能量不能传递给植物.
(4)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即鼠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鼠的同化量.
故答案为: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2)大气中的CO2 捕食与竞争
(3)分解者、生产者 不能
(4)B
如图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
(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大鱼数目将______,水藻数目将______.
(4)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未体现的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水藻→甲壳类→水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滴水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水鸟.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藻和水绵,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水鸟、小鱼、淡水虾,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大鱼.淡水虾与水鱼有共同的食物:水蚤,因此二者表现为竞争关系.
(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捕食大鱼的量减少,所以大鱼的数目将增多.由于水鸟迁徙到别处,短时间内捕食甲壳类的量减少,所以甲壳类的数目将增多,导致水藻数目减少.
(4)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图中未体现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故答案为:
(1)3
(2)水鸟、小鱼、淡水虾 竞争
(3)增多 减少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解析
解:(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水藻→甲壳类→水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滴水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水鸟.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藻和水绵,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水鸟、小鱼、淡水虾,属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大鱼.淡水虾与水鱼有共同的食物:水蚤,因此二者表现为竞争关系.
(3)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捕食大鱼的量减少,所以大鱼的数目将增多.由于水鸟迁徙到别处,短时间内捕食甲壳类的量减少,所以甲壳类的数目将增多,导致水藻数目减少.
(4)食物网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图中未体现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故答案为:
(1)3
(2)水鸟、小鱼、淡水虾 竞争
(3)增多 减少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青草与消费者兔和狼之间的关系,A正确;
B、草是生产者,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所以消费者的能量不可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
C、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错误;
D、兔捕食草,而不是草青捕食兔,D错误.
故选:A.
(2016•湖北模拟)一个较稳定的生态系统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乙示图甲中圆形框内生物的种间关系,图丙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能进行基本的物质循环,至少需要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图甲中,若①表示某生理过程,则应该是______;若①一⑤表示含碳物质的量,则可用数学表达式______,解释“温室效应”的成因.
(3)图乙中的A突然骤减,一段时间后,D的数量将______;若B与D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或躲避,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的功能.
(4)若图丙中的“W”代表能量值,则Wl表示______,W2表示______;形成图丙“塔型”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若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能进行基本的物质循环,至少需要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2)图甲中,若①表示某生理过程,则应该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若①一⑤表示含碳物质的量,由于①<②+④+⑤,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室效应”.
(3)图乙中的A突然骤减,一段时间后,绿色植物增多,D由于食物数量增多,导致D的数量将增多;若B与D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或躲避,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4)若图丙中的“W”代表能量值,则Wl表示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W2表示热能(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形成图丙“塔型”的原因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和分解者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①<②+④+⑤
(3)增多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4)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 热能(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解析
解:(1)若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能进行基本的物质循环,至少需要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2)图甲中,若①表示某生理过程,则应该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若①一⑤表示含碳物质的量,由于①<②+④+⑤,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室效应”.
(3)图乙中的A突然骤减,一段时间后,绿色植物增多,D由于食物数量增多,导致D的数量将增多;若B与D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或躲避,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4)若图丙中的“W”代表能量值,则Wl表示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W2表示热能(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形成图丙“塔型”的原因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故答案为:
(1)生产者和分解者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①<②+④+⑤
(3)增多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4)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 热能(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农业生产中,过度耕作导致分解者有氧呼吸加强,由于分解者数量巨大,这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一个原因,A正确;
B、食物链中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不同生物间传递着,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表现为单向传导、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很少包括六个以上的物种,因为传递的能量每经过一阶段或食性层次就会减少一些,但最后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再流向下一个营养级,B错误;
C、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C正确;
D、生态系统中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都是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D正确.
故选:B.
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加工成饲料喂牛,饲养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所固定的______,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以_____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正确答案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有两条:水稻→人,水稻→牛→人.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2)根据对种间关系的认识,容易判断出牛与鸡之间不具有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鸡吃玉米子粒;人与鸡之间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因为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人与牛的间则属于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人吃玉米子粒或牛肉.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在该农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只有玉米,不考虑杂草等绿色植物.有的考生不能够从具体事例出发,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农田中也有杂草,因此误答为生长者或绿色植物.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故答案为:
(1)
(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的子粒) 竞争和捕食 捕食
(3)玉米(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太阳能 CO2
解析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有两条:水稻→人,水稻→牛→人.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
(2)根据对种间关系的认识,容易判断出牛与鸡之间不具有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鸡吃玉米子粒;人与鸡之间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因为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人与牛的间则属于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牛食玉米秸秆而人吃玉米子粒或牛肉.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在该农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只有玉米,不考虑杂草等绿色植物.有的考生不能够从具体事例出发,犯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农田中也有杂草,因此误答为生长者或绿色植物.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故答案为:
(1)
(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的子粒) 竞争和捕食 捕食
(3)玉米(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太阳能 CO2
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而A、B、C三个种群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故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
B、种群B在3~7年数量下降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有关,B正确;
C、由于B和A都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
D、分析题图可知,图中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对应的食物链为C→B→A,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