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如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和捕食.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只.

(2)图中食物网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较差,其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就会减少100只兔子,所以兔种群的K值变为900.

(2)由于食物网简单,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故答案为:

(1)5  竞争  900

(2)自我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就会减少100只兔子,所以兔种群的K值变为900.

(2)由于食物网简单,则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故答案为:

(1)5  竞争  900

(2)自我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

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

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图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A错误;

B、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B错误;

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为合欢树→叶状虫→蜘蛛→知更鸟→百劳鸟→袋鼬,共含有6个营养级,C正确;

D、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生物体型大小无关,与营养级的总能量有关,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图中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①绿色植物→兔→鹰;②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鹰;③绿色植物→蚯蚓→相思鸟→蛇→鹰;④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A错误;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分别为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B错误;

C、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关系,C正确;

D、若兔大量减少,植物的数量随之增加,故而鹰也会增加,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______,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是______

(2)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______

(3)蜘蛛与青蛙的关系是______

(4)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

正确答案

农作物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鹰、食虫鸟、蜘蛛、青蛙

捕食和竞争

5

农作物→植食昆虫→蜘蛛→青蛙→蛇→鹰

解析

解:(1)该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生产者,即农作物;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在农作物→植食鸟→鹰、农作物→植食昆虫→食虫鸟→鹰、农作物→植食昆虫→蜘蛛→食虫鸟→鹰、农作物→植食昆虫→青蛙→蛇→鹰这四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依次是鹰、食虫鸟、蜘蛛、青蛙.

(3)青蛙可捕食蜘蛛,同时两者还竞争植食昆虫.

(4)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有5条食物链;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农作物→植食昆虫→蜘蛛→青蛙→蛇→鹰.

故答案为:

(1)农作物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鹰、食虫鸟、蜘蛛、青蛙

(3)捕食和竞争

(4)农作物→植食昆虫→蜘蛛→青蛙→蛇→鹰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1年夏,四川某地区福寿螺再现稻田,由于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蔓延扩散,它们啮食水稻等植物,造成粮食大幅减产,其生存环境的营养结构如图.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天敌

B外来入侵物种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和青蛙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则至少要消耗水稻725克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据图分析,福寿螺属于第二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天敌,A正确;

B、据题干分析,外来入侵物种会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破坏,所以B正确;

C、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占2个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蛇,C错误;

D、图中若每只幼螺从5克长到150克,至少要消耗水稻则按最高能量的传递效率20%计算,故(150-5)÷20%=725克,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西昌青山机场内的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1是该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______营养级.

(2)为了避免小鸟对飞机起降的影响,工作人员放置了稻草人以驱赶小鸟.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______反射.

(3 )一段时间后,稻草人驱赶小鸟的效果变差,于是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______信息传 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4)为了进一步驱鸟,该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驱鸟草”和杂草的关系是______,这种机场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______演替.

(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图2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解:(1)在该机场生态系统食物中,小型肉食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如:在“草→昆虫→小型猛禽”在中位于“第三营养级”;而在“草→昆虫→杂食性小鸟→小型猛禽”中位于“第四营养级”;而在“草→昆虫→杂食性小鸟→蛇→小型猛禽”中位于“第五营养级”.所以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恐怖,是后天习或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条件反射活动,故为条件反射.

(3)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属于生态系统功能中的行为信息.

(4)根据题意可知“驱鸟草”和杂草是竞争关系.在本题中虽然人为铲除杂草,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属于次生演替.

(5)根据种群密度调查的取样原则: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故①取样最合理.

故答案为:

(1)第三、第四、第五         

(2)条件

(3)行为               

(4)竞争    次生     

(5)①

解析

解:(1)在该机场生态系统食物中,小型肉食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如:在“草→昆虫→小型猛禽”在中位于“第三营养级”;而在“草→昆虫→杂食性小鸟→小型猛禽”中位于“第四营养级”;而在“草→昆虫→杂食性小鸟→蛇→小型猛禽”中位于“第五营养级”.所以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恐怖,是后天习或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条件反射活动,故为条件反射.

(3)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属于生态系统功能中的行为信息.

(4)根据题意可知“驱鸟草”和杂草是竞争关系.在本题中虽然人为铲除杂草,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属于次生演替.

(5)根据种群密度调查的取样原则: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故①取样最合理.

故答案为:

(1)第三、第四、第五         

(2)条件

(3)行为               

(4)竞争    次生     

(5)①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

(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A是______,B是分解者,主要是指______

(2)图2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鹰占有______个营养级,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

(3)要使图2所示的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

(4)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消费者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8

4

捕食和竞争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增多

食物链变短、获得的能量增多

解析

解:(1)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为食时,二者是竞争关系;

(3)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若蛇绝种,鹰会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故答案为:(1)消费者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2)8      4     捕食和竞争

(3)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增多     食物链变短、获得的能量增多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Ⅰ、Ⅱ、Ⅲ、Ⅳ(单位:kg/a).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丙种群个体所含有机物的量一定大于丁种群

B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等于Ⅰ所含的能量

C若能量传递效率是20%,则Ⅱ+Ⅲ+Ⅳ=0.2Ⅰ

D甲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在食物链中每个个体含有的有机物或能量是不确定的,故丙种群个体所含有机物的量不一定大于丁种群,A错误;

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自身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B错误;

C、若能量传递效率是20%,则Ⅱ=0.2Ⅰ,Ⅲ=0.2Ⅱ,Ⅳ=0.2Ⅲ,C错误;

D、甲是生产者,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含有6条食物链

B若蛇消失,其他生物的数量基本不变,则鹰的数量将增加

C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D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狐和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分析,该食物网共含有6条食物链,A正确;

B、由于蛇捕食鼠,若蛇消失,而其他生物的数量基本不变,则鹰捕食鼠的数量增多;由于食物链缩短,能量消耗减少,所以鹰数量将增加,B正确;

C、鹰捕食蛇,蛇和鹰又都捕食鼠,所以蛇和鹰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C正确;

D、在该食物网中,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狐、蛇和鹰,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此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

(2)虎鲸同时占有______个营养级.虎鲸要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硅藻______kg.

(3)虎鲸和豹海豹的关系是______

(4)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9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硅藻→磷虾→飞鸟.

(2)虎鲸同时占有第四、第五和第六3个营养级.若虎鲸要增重一公斤,计算至少需要消耗硅藻的重量时,应为食物链最短即硅藻→磷虾→蓝鲸→虎鲸,传递效率最高20%,则至少需要消耗硅藻为1÷20%÷20%÷20%=125公斤.

(3)虎鲸和豹海豹都捕食罗斯海豹,虎鲸捕食豹海豹,故虎鲸和豹海豹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4)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故答案为:

(1)9    硅藻→磷虾→飞鸟

(2)3      125

(3)竞争和捕食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解析

解:(1)据图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9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硅藻→磷虾→飞鸟.

(2)虎鲸同时占有第四、第五和第六3个营养级.若虎鲸要增重一公斤,计算至少需要消耗硅藻的重量时,应为食物链最短即硅藻→磷虾→蓝鲸→虎鲸,传递效率最高20%,则至少需要消耗硅藻为1÷20%÷20%÷20%=125公斤.

(3)虎鲸和豹海豹都捕食罗斯海豹,虎鲸捕食豹海豹,故虎鲸和豹海豹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4)该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故答案为:

(1)9    硅藻→磷虾→飞鸟

(2)3      125

(3)竞争和捕食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说明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故A对.

B、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说明生物进化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故B对.

C、生物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对.

D、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因此,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故D错.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的农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

(1)蛇占据的营养级别有______

(2)青蛙和蜘蛛的关系属于______

(3)请你写出蛇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在这个食物网中假如鸟的食物有一半来源于蜘蛛,一半来源于昆虫,则鸟增加一千克至少需要______千克农作物.

(4)研究小组的同学如果想对鼠这种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常采用______法.

正确答案

解:(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如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鼠→蛇.蛇占第三、四、五营养级3个营养级.

(2)青蛙和蜘蛛同取食于昆虫,同时青蛙又吃蜘蛛,可见它们的关系属于捕食和竞争.

(3)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过程流失的能量越多,蛇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在这个食物网中假如鸟的食物有一半来源于蜘蛛,一半来源于昆虫,则鸟增加一千克至少需要0.5÷20%÷20%+0.5÷20%÷20%÷20%=75千克农作物.

(4)要研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故答案为:

(1)第三、四、五营养级

(2)捕食和竞争

(3)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    75

(4)标志重捕法

解析

解:(1)在这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如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鸟、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鼠→蛇.蛇占第三、四、五营养级3个营养级.

(2)青蛙和蜘蛛同取食于昆虫,同时青蛙又吃蜘蛛,可见它们的关系属于捕食和竞争.

(3)食物链越长,能量传递过程流失的能量越多,蛇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在这个食物网中假如鸟的食物有一半来源于蜘蛛,一半来源于昆虫,则鸟增加一千克至少需要0.5÷20%÷20%+0.5÷20%÷20%÷20%=75千克农作物.

(4)要研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故答案为:

(1)第三、四、五营养级

(2)捕食和竞争

(3)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    75

(4)标志重捕法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为温带草原食物网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植物的能量通过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分别为第三____________营级.

(2)该食网中的兔属于______(填“生产者”或“消费者”).

(3)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填“高”或“低”).

正确答案

3

营养级

消费者

解析

解:(1)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植物将能量传递给鹰,如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可推知,鹰在植物→兔→鹰、植物→鼠→鹰这两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在植物→鼠→蛇→鹰中处于第四营养级.

(2)兔捕食生产者,因此是初级消费者.

(3)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层次复杂,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层次简单,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故答案为:

(1)3   第三、四营养级

(2)消费者

(3)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南极地区在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此区中的大气、冰、海洋和生物通过生物地化循环、深层大洋环流、大气环流、能量的运输同地球的其它地方发生着联系,从而影响着整个地球系统.自1985年2月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上建立长城站以来,我国科学家对该地区进行了10多年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图是关于菲尔德斯半岛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研究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______开始,能量流动的渠道是______.次级消费者是______(生物名称),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______

(3)科学工作者每年需要统计该生态系统中黑背鸥的种群数量,一般使用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是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演替.“念珠藻→鱼→企鹅→贼鸥”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对贼鸥的影响是______

(5)假设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贼鸥不以尸体为食,且等比例地捕食各种生物,则贼鸥增重3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______Kg.

正确答案

解:(1)由菲尔德斯半岛某生态系统图,可看出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均能流向微生物和贼鸥,故分解者是微生物和贼鸥.

(2)该生态系统中,念珠藻属于生产者,其固定太阳能沿着食物链及食物网流动,初级消费者是鱼、帽贝、磷虾,次级消费者是企鹅、海豹、黑背鸥、贼鸥,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捕食,同时共同竞争食物鱼.

(3)黑背鸥属于动物,易活动,故测黑背鸥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

(4)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逐渐演替的方式称初生演替,“念珠藻→鱼→企鹅→贼鸥”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对贼鸥的影响是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使能量损耗增加,减少了贼鸥的数量;另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增加了贼鸥的生态稳定性.

(5)贼鸥增重3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175Kg.

故答案为:(1)微生物和贼鸥

(2)念珠藻固定太阳能       食物链及食物网       企鹅、海豹、黑背鸥、贼鸥        捕食与竞争

(3)标志重捕法

(4)初生演替    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使能量损耗增加,减少了贼鸥的数量;另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增加了贼鸥的生态稳定性.

(5)175

解析

解:(1)由菲尔德斯半岛某生态系统图,可看出该生态系统的动植物均能流向微生物和贼鸥,故分解者是微生物和贼鸥.

(2)该生态系统中,念珠藻属于生产者,其固定太阳能沿着食物链及食物网流动,初级消费者是鱼、帽贝、磷虾,次级消费者是企鹅、海豹、黑背鸥、贼鸥,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捕食,同时共同竞争食物鱼.

(3)黑背鸥属于动物,易活动,故测黑背鸥的种群数量采用标志重捕法.

(4)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逐渐演替的方式称初生演替,“念珠藻→鱼→企鹅→贼鸥”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对贼鸥的影响是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使能量损耗增加,减少了贼鸥的数量;另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增加了贼鸥的生态稳定性.

(5)贼鸥增重3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175Kg.

故答案为:(1)微生物和贼鸥

(2)念珠藻固定太阳能       食物链及食物网       企鹅、海豹、黑背鸥、贼鸥        捕食与竞争

(3)标志重捕法

(4)初生演替    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使能量损耗增加,减少了贼鸥的数量;另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增加了贼鸥的生态稳定性.

(5)17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农民在建立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分另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生物防治(引入螃蟹),某种水稻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如图甲(经济阈值是指害虫 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该生态系统引入螃蟹后,实现了稻、蟹双丰 收,其生态系统模式图如图乙;图丙为该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 母代表相应的能量.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点进行了农药防治,判断理由是______;由图示可知此种害虫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的结果.

(2)图乙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成分,其中害虫和螃蟹在该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积极作用是______

(3)图丙中水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可用______(填字母)表示.

(4)水稻害虫同化的能量D=______(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的比值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a、b、c、d点之后昆虫数量均表现为先下降,然后又逐渐恢复,且种群数量越来越大,因此a、b、c、d点是喷洒农药进行农药防治;由图示可知此种害虫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农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乙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成分,其中害虫和螃蟹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图丙中水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水稻害虫同化的能量D=A1+B1+C1+D1,一般情况下的比值,即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故答案为:

(1)a、b、c、d(答全对2分)         施用农药后种群密度出现下降      农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自然选择

(2)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B

(4)A1+B1+C1+D1      10%-20%

解析

解:(1)图甲中,a、b、c、d点之后昆虫数量均表现为先下降,然后又逐渐恢复,且种群数量越来越大,因此a、b、c、d点是喷洒农药进行农药防治;由图示可知此种害虫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农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乙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成分,其中害虫和螃蟹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图丙中水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水稻害虫同化的能量D=A1+B1+C1+D1,一般情况下的比值,即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故答案为:

(1)a、b、c、d(答全对2分)         施用农药后种群密度出现下降      农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自然选择

(2)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B

(4)A1+B1+C1+D1      10%-20%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