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图一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丁四个物种,其种群密度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图二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某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图一可知,甲种群从浅海区迁移到深海区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其生殖数量的变化与图二中的曲线1相符,A正确;
B、甲、乙、丙、丁4个种群中丙最可能是生产者,B错误;
C、图二中的曲线2表示死亡数量,C错误;
D、图中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D错误.
故选:A.
下列联系中,为食物链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阳光不属于食物链成分,A错误;
B、食物链必须以植物开始,B错误;
C、鹰和羚羊的捕食关系错误,C错误;
D、食物链以植物开头,包括动物和植物间的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D.
一处于稳态的草原生态系统存在“草→鼠→鼬”食物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草→鼠→鼬”之间构成的数量金字塔不可以呈倒金字塔形,A错误;
B、对鼠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是气候,B错误;
C、每年草同化的能量有10%被鼠同化,C错误;
D、沿该食物链可以进行能量流动,要完成物质循环还需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参与,D正确.
故选:D.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在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_ 个营养级,它与蛇的关系是______.
(3)属于三级消费者的动物有______.
(4)此食物网中,若食物链的终端为猫头鹰,则能量损失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此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3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五营养级;猫头鹰能捕食蛇,同时还与蛇竞争田鼠,因此蛇与猫头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属于三级消费者的动物有蛇、猫头鹰.
(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即植物→田鼠→猫头鹰.
故答案为:
(1)5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3 捕食和竞争
(3)蛇、猫头鹰
(4)植物→田鼠→猫头鹰
解析
解:(1)此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在整个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3个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五营养级;猫头鹰能捕食蛇,同时还与蛇竞争田鼠,因此蛇与猫头鹰在食物网中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属于三级消费者的动物有蛇、猫头鹰.
(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因此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即植物→田鼠→猫头鹰.
故答案为:
(1)5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3 捕食和竞争
(3)蛇、猫头鹰
(4)植物→田鼠→猫头鹰
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藻类→细菌→线虫→沼蟹可得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A正确;
B、由食物链有:藻类→海螺;藻类→线虫→沼蟹;藻类→细菌→线虫→沼蟹;大米草→食虫草→蜘蛛,可得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沼蟹、蜘蛛、线虫,B错误;
C、大米草死亡,可促进藻类生长,线虫增加,沼蟹数量增加,C正确;
D、由图可知,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食草虫减少,蜘蛛缺少食物,数量减少,D正确.
故选:B.
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图1可知,E是生产者,A是二氧化碳库,BDF都属于消费者,C是分解者,而图2中的乙是消费者,A错误;
B、种群密度最大的时期即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刻,B正确;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C正确;
D、白化苗的出现使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导致各营养级获得能量都减少,D正确.
故选:A.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危害极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我国创建出如图的稻鸭绿色农业生产模式,防治福寿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图中存在______条食物链,福寿螺分别处于______营养级.
(2)碳在该图中生物之间传递的形式是______.
(3)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______.
(4)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之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分析,图中存在5条食物链,福寿螺在水稻→福寿螺→鸭子,微藻→福寿螺→鸭子,微藻→线虫→福寿螺→鸭子中分别处于第二、第二、第三营养级.
(2)碳在该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传递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3)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之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5 第二、第三
(2)含碳有机物
(3)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生物的种间关系
(5)直接
解析
解:(1)根据分析,图中存在5条食物链,福寿螺在水稻→福寿螺→鸭子,微藻→福寿螺→鸭子,微藻→线虫→福寿螺→鸭子中分别处于第二、第二、第三营养级.
(2)碳在该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传递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3)利用鸭子防治福寿螺与稻飞虱,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其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鸭子与稻飞虱能根据对方的行为信息特征作出反应,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微藻能合成大量油脂而被用于提炼“生物柴油”,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出路之一,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5 第二、第三
(2)含碳有机物
(3)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生物的种间关系
(5)直接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消费者可以从不同的生物获得能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级,A错误;
B、大多数动物是消费者,但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蜣螂等,B错误;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
D、细菌中自养的是生产者,寄生的是消费者,腐生的是分解者,D错误.
故选:C.
图(一)是某池塘生态系充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种间关系有______.
(2)图(一)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二)所示:图(二)中的A、B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______; B.______.
(4)由图(二)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5)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6)如图(三)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
(7)假设图中是鱼的种群,当达到______时间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正确答案
解:解:(1)图(一)中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如鱼类捕食贝类、也存在竞争如鱼类和贝类均以水草藻类为食.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一)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图(二)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能量被同化 B能量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 C:分解者利用 D:呼吸作用.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图(三)中,t1表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表示K,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基本不变.
(7)图中t1表示,当达到t1时间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故答案为:
(1)捕食、竞争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A.能量被同化 B.能量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增长 不变
(7)t1
解析
解:解:(1)图(一)中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如鱼类捕食贝类、也存在竞争如鱼类和贝类均以水草藻类为食.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一)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图(二)中的A、B、C、D表示的含义分别为A:能量被同化 B能量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 C:分解者利用 D:呼吸作用.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图(三)中,t1表示,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2表示K,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基本不变.
(7)图中t1表示,当达到t1时间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故答案为:
(1)捕食、竞争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A.能量被同化 B.能量用于贝类生长发育和繁殖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增长 不变
(7)t1
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km-2•a-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物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A正确;
B、浮游动物既可以植物为食,又可分解有机碎屑,既是消费者,也是分解者,B正确;
C、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为2198,浮游动物总能量为2198+14265=16463,≈13.4%,这说明碎屑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C错误;
D、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呼吸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如果这类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D正确.
故选:C.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长度可作为反映食物网物质转换与能量传递的综合指数,有关食物链长度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与食物链的长度无关,A错误;
B、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无极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的,而食物链只是生物群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物质流动,它只能是物质循环的一个环节,B错误;
C、食物链的长度在不同生态系统中不同,C正确;
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与食物链的长度无关,D错误.
故选:C.
(2015秋•湖南月考)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kg,至少需要Bkg.若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锐减.
(3)从图乙中可知,_____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
解:(1)图甲的食物网中H在食物链F→G→H和B→C→G→H中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分解者.题干所述现象为物理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A增加10kg,其中有6kg直接来自于B,有4kg来自于C,所以至少需要B的量为:6÷20%+4÷20%÷20%=130kg.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3)图乙中物种2的种群数量远高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为激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
故答案为:
(1)第三、四营养级 分解者 物理 信息传递
(2)130 生物多样性
(3)2 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解:(1)图甲的食物网中H在食物链F→G→H和B→C→G→H中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分解者.题干所述现象为物理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A增加10kg,其中有6kg直接来自于B,有4kg来自于C,所以至少需要B的量为:6÷20%+4÷20%÷20%=130kg.外来生物入侵该生态系统,则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3)图乙中物种2的种群数量远高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为激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
故答案为:
(1)第三、四营养级 分解者 物理 信息传递
(2)130 生物多样性
(3)2 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答案合理即可)
从生物的微观结构看,它无核膜和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但从生态体统的营养功能分析,它又是生产者,此生物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大肠杆菌无核膜和多种细胞器,属于原核生物,但不能将无机物直接合成有机物,所以不属于生产者,A错误;
B、衣藻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B错误;
C、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和多种细胞器,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和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但含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D正确.
故选:D.
如图为某温带草原食物网组成,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能量流动途径是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正确答案
草
光能
草→兔→猫头鹰
CO2
呼吸
解析
解:(1)由于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生产者,是主要成分.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光能,该食物网中共有草→兔→猫头鹰和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两条食物链,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能量流动途径是草→兔→猫头鹰.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CO2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故答案为:
(1)草
(2)光能 草→兔→猫头鹰
(3)CO2 呼吸
(2015秋•张家口期末)鸟类对环境的变化相对敏感,可视为环境变化的指示剂.因此,对特定区域鸟类数量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环境的变动及其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l)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属于______,该组成成分使生态系统的______和______的渠道增多,功能更加完善.
(2)次生杂木林、灌丛、农田及人工马尾松林等的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______结构.
(3)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最低的原因是______;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______.
(4)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______.
(5)鸟类数量的调查方法有多种,以下可用的方法有______.
①计数鸟的鸣叫 ②计数鸟巢的数量 ③样点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固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计数) ④样线(带)法(是指观察者沿着固定的线路活动,并对所见到的样线两侧的鸟进行计数) ⑤物种丰富度法(是指数算鸟种后,制作鸟种名单,并从鸟种名单了解该地区的物种程度) ⑥标志重捕法.
正确答案
解:(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增多.
(2)次生杂木林、灌丛、农田及人工马尾林等的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3)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结构最简单,物种数量少,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空间(栖息环境),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
(5)鸟类数量的调查方法有多种,①计数鸟的鸣叫②计数鸟巢的数量③样点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固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计数)④样线(带)法(是指观察者沿着固定的线路活动,并对所见到的样线两侧的鸟进行计数)⑤物种丰富度法(是指数算鸟种后,制作鸟种名单,并从鸟种名单了解该地区的物种程度)⑥标记重捕法.这些都能调查鸟类的数量.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2)水平
(3)营养结构最简单 食物和空间(栖息环境) 出生率和死亡率
(4)行为 种群的繁衍
(5)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
解:(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增多.
(2)次生杂木林、灌丛、农田及人工马尾林等的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
(3)表中数据表明,4种生态系统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营养结构最简单,物种数量少,灌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空间(栖息环境),在种群的数量特征中,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
(5)鸟类数量的调查方法有多种,①计数鸟的鸣叫②计数鸟巢的数量③样点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固定的观察点进行观察计数)④样线(带)法(是指观察者沿着固定的线路活动,并对所见到的样线两侧的鸟进行计数)⑤物种丰富度法(是指数算鸟种后,制作鸟种名单,并从鸟种名单了解该地区的物种程度)⑥标记重捕法.这些都能调查鸟类的数量.
故答案为:
(1)消费者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2)水平
(3)营养结构最简单 食物和空间(栖息环境) 出生率和死亡率
(4)行为 种群的繁衍
(5)①②③④⑤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