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食物链、食物网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错误;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为生态系统的成分,B错误;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两部分,C 正确;
D、阳光、热能、空气为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错误.
故选:C.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所有生物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生物群落,原因是______
(2)图中______为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3)图中戊和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的类型是______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图中甲为生产者,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图中己可以捕食戊,同时两者还竞争丙;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类型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就减弱.
故答案为:
(1)不是 生物群落是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
(2)甲 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竞争和捕食 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4)弱 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就减弱.
解析
解:(1)图示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2)图中甲为生产者,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图中己可以捕食戊,同时两者还竞争丙;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类型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就减弱.
故答案为:
(1)不是 生物群落是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
(2)甲 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竞争和捕食 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4)弱 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就减弱.
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和B的关系是______,若向鱼塘中投放专门食用C的鱼E,则A和B的总数量在短期内的变化是______.当鱼E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刺激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垂体,促使其释放______,该物质促进______,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图乙为C、D两种鱼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t2~t3时间内C种群出生率______(大于/小于)死亡率,此时间段内,C和D种群的年龄组成______(是/否)相同.为获得较多的D种群个体,且不影响种群的可持续发展,需捕捞后维持在-______时对应的种群数量.
(3)图丙曲线所示为种群B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__增长,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__年,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若B为自然界的某濒危物种,保护其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A和B共同以浮游植物为食,它们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若向鱼塘中投放专门食用C的鱼E,则浮游动物将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从而与A和B进行竞争,从而导致AB的总数量在短期内减少.当鱼E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垂体,促使其释放抗利尿激素,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图中t2~t3时间内C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间段内,C和D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为获得较多的D种群个体,且不影响种群的可持续发展,需捕捞后维持在t4时,即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因此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高.
(3)图丙中看出,前5年种群的增长率始终大于1,即表示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由于到了第10年后种群增长率小于1,即从此时开始一直到20年,种群数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所以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10年;20~30年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率为 0.若B为自然界的某濒危物种,保护其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
(1)竞争 减少 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大于 是 t4
(3)J型 10 0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解:(1)图甲中A和B共同以浮游植物为食,它们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若向鱼塘中投放专门食用C的鱼E,则浮游动物将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从而与A和B进行竞争,从而导致AB的总数量在短期内减少.当鱼E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垂体,促使其释放抗利尿激素,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因此图中t2~t3时间内C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间段内,C和D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为获得较多的D种群个体,且不影响种群的可持续发展,需捕捞后维持在t4时,即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因此此时种群的增长率最高.
(3)图丙中看出,前5年种群的增长率始终大于1,即表示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由于到了第10年后种群增长率小于1,即从此时开始一直到20年,种群数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所以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10年;20~30年中,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率为 0.若B为自然界的某濒危物种,保护其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
(1)竞争 减少 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大于 是 t4
(3)J型 10 0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分解者包括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动物,A错误;
B、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此外病毒等也是生物也是消费者,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细菌既可以担当生产者,如硝化细菌;可以担当消费者如寄生于人体的破伤风杆菌;也可以作为分解者如所有的食用菌,C正确;
D、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每种生物在食物网上可能含有多个营养级上,A错误;
B、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解者,B错误;
C、生产者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
D、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D错误.
故选:C.
(2015秋•廊坊期末)图甲为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电a-g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有______条食物链.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若大量捕猎图甲中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则一段时间内会导致______的数量大大增加.进而使草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调查兔种群密度的方法应该为______法.
(3)狐嗅到兔的气味后,会去猎捕兔,兔嗅到狐的气味会躲避.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图乙中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______,C表示______.图乙中的a值=______(填能量值的符号).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鹰捕食蛇,为捕食关系;鹰和蛇都以鼠为食,因此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若大量捕猎图甲中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则一段时间内会导致鼠和兔的数量大大增加.进而使草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调查兔种群密度的方法应该为标志重捕法.
(3)狐嗅到兔的气味后,会去猎捕兔,兔嗅到狐的气味会躲避.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图乙中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图乙中的a值=b+e(或c+d+e).
故答案为:
(1)5 捕食和竞争
(2)鼠和兔 降低 标志重捕
(3)种间关系
(4)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e(或c+d+e)
解析
解:(1)图甲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鹰捕食蛇,为捕食关系;鹰和蛇都以鼠为食,因此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若大量捕猎图甲中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则一段时间内会导致鼠和兔的数量大大增加.进而使草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调查兔种群密度的方法应该为标志重捕法.
(3)狐嗅到兔的气味后,会去猎捕兔,兔嗅到狐的气味会躲避.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图乙中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图乙中的a值=b+e(或c+d+e).
故答案为:
(1)5 捕食和竞争
(2)鼠和兔 降低 标志重捕
(3)种间关系
(4)同化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e(或c+d+e)
下列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一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A错误;
B、蘑菇是一种真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
C、乳酸菌属于分解者,C错误;
D、硝化细菌、蓝藻、天竺葵都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D正确.
故选:D.
(2016•沈阳一模)极地苔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稀少,冬季漫长,地衣是其中最典型的生物,其他异养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维持生活.动物有驯鹿、北极狐等.驯鹿主要以地衣为食,爱斯基摩人主要以狩猎驯鹿为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地衣属于______,驯鹿属于______.依据题中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
(2)与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强/弱)、恢复力稳定性______(强/弱).如果大气中S02或C02含量超标,可产生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前者可使地衣生产力下降或毁灭,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后者使地衣、苔藓等构成的北极苔原群落正在逐步让位于灌木丛和北方森林,发生群落的______.
(3)根据苔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在开发和利用该生态系统以前,必须对其营养结构及其功能即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______进行研究,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正确答案
解:(1)依据题中信息,极地苔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地衣→驯鹿→爱斯基摩人.地衣属于生产者,驯鹿属于初级消费者.
(2)与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环境条件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弱.如果大气中S02含量超标,可引起酸雨;大气中C02含量超标,可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可使地衣生产力下降或毁灭,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温室效应使地衣、苔藓等构成的北极苔原群落正在逐步让位于灌木丛和北方森林,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消费者(或答:“初级消费者”) 地衣→驯鹿→爱斯基摩人
(2)弱 弱 酸雨 全球性气候变化(或答:“温室效应”) 演替(或答:次生演替)
(3)信息传递
解析
解:(1)依据题中信息,极地苔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为:地衣→驯鹿→爱斯基摩人.地衣属于生产者,驯鹿属于初级消费者.
(2)与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环境条件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弱.如果大气中S02含量超标,可引起酸雨;大气中C02含量超标,可引起温室效应.酸雨可使地衣生产力下降或毁灭,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温室效应使地衣、苔藓等构成的北极苔原群落正在逐步让位于灌木丛和北方森林,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消费者(或答:“初级消费者”) 地衣→驯鹿→爱斯基摩人
(2)弱 弱 酸雨 全球性气候变化(或答:“温室效应”) 演替(或答:次生演替)
(3)信息传递
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包含了______条食物链,鹰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2)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由于人口压力,许多草原存在着过度放牧的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______减少,若长期如此,草原将退化.要了解某种优良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
(3)假设放养牧畜的食物90%来自牧畜喜食的牧草,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人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牧畜喜食的牧草的能量为______KJ.
(4)轻度放牧不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这种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______.
(5)该草原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又逐渐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从群落变化的角度看,这一现象叫做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共有12条食物链.鹰在食物链“牧草→兔→鹰”等中处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牧草→兔→狐狸→鹰”等中处于第四营养级.
(2)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过度放牧会使牲畜喜食的牧草减少;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3)放养牧畜的食物90%来自牧畜喜食的牧草,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人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牧畜喜食的牧草的能量为200÷10%×90%÷20%=9000KJ.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5)该草原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又逐渐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的现象属于群落的演替(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12 三、四
(2)竞争 牲畜喜食的牧草 样方法
(3)9000
(4)自我调节 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或草原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比较少)
(5)群落的演替(次生演替)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共有12条食物链.鹰在食物链“牧草→兔→鹰”等中处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牧草→兔→狐狸→鹰”等中处于第四营养级.
(2)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过度放牧会使牲畜喜食的牧草减少;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3)放养牧畜的食物90%来自牧畜喜食的牧草,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人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牧畜喜食的牧草的能量为200÷10%×90%÷20%=9000KJ.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5)该草原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又逐渐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的现象属于群落的演替(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12 三、四
(2)竞争 牲畜喜食的牧草 样方法
(3)9000
(4)自我调节 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或草原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比较少)
(5)群落的演替(次生演替)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
B、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B错误;
C、恢复力稳定性要看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恶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的,而信息传递可以是双向的,D正确.
故选:D.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大多数动物靠捕食获取食物,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A正确;
B、病毒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无细胞结构,B正确;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能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C正确;
D、在食物网的不同食物链中,同一种生物可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错误.
故选:D.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图中没有生态系统的______和______ 成分.
(2)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蛇和猫头鹰的关系是______.其中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几近灭绝,猫头鹰的数量短期内会______.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______渠道进行的.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图中有草→羊→人,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共4条食物链,蛇和猫头鹰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其中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几近灭绝,导致鼠的数量增加,所以猫头鹰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加.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
故答案为: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2)4 竞争和捕食 增加
(3)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图中有草→羊→人,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共4条食物链,蛇和猫头鹰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其中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几近灭绝,导致鼠的数量增加,所以猫头鹰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加.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
故答案为: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2)4 竞争和捕食 增加
(3)食物链和食物网
某农民在建立的稻田生态系统中,分别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生物防治(引入螃蟹),某种水稻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如图甲(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该生态系统引入螃蟹后,实现了稻、蟹双丰收,其生态系统模式图如图乙;图丙为该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在______点进行了农药防治,原因是______.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_____的结果.
(2)图乙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______和______等成分.其中水稻害虫和螃蟹在该生态系统功能中的积极作用是______.
(3)图丙中水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可用______(填字母)表示,能量C被用于______,储存在水稻中.
(4)水稻害虫同化的能量D=______(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的比值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水稻害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______营养级的能量.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a、b、c、d点之后昆虫数量均表现为先下降,然后又逐渐恢复,且种群数量越来越大,因此a、b、c、d点是喷洒农药进行农药防治;由图示可知此种害虫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农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乙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成分,其中害虫和螃蟹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图丙中水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能量C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以及储存在水稻中.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水稻害虫同化的能量D=A1+B1+C1+D1,一般情况下的比值即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小于20%.水稻害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即水稻的能量.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故答案为:
(1)a、b、c、d 施用农药后种群密度先出现下降后又大幅上升,且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农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自然选择
(2)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B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4)A1+B1+C1+D1 小于 一
(5)较低
解析
解:(1)图甲中,a、b、c、d点之后昆虫数量均表现为先下降,然后又逐渐恢复,且种群数量越来越大,因此a、b、c、d点是喷洒农药进行农药防治;由图示可知此种害虫防治效果越来越差,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农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乙若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成分,其中害虫和螃蟹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图丙中水稻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能量C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以及储存在水稻中.
(4)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水稻害虫同化的能量D=A1+B1+C1+D1,一般情况下的比值即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小于20%.水稻害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即水稻的能量.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故答案为:
(1)a、b、c、d 施用农药后种群密度先出现下降后又大幅上升,且防治效果越来越差 农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自然选择
(2)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B 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4)A1+B1+C1+D1 小于 一
(5)较低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绘制的“食物网”,其中各物种(甲~戊)间的连线表示两者存在捕食关系,且戊是唯一一个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物种.已知该食物网的最高营养级为三级消费者,则该“食物网”中,生产者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生产者是甲,则戊的最高营养级可能为四级消费者,A错误;
B、若生产者是乙,则戊的最高营养级可能为三级消费者,B正确;
C、若生产者是丙,则戊的最高营养级可能为四级消费者,C错误;
D、若生产者是丙,则戊的最高营养级为初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B.
如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自养型鞭毛虫和大型植物,A错误;
B、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B错误;
C、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所以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C正确;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二、三两个个营养级,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