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假如北极狐的食物来自雷鸟,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  )

A1850 kJ

B3600 kJ

C5400 kJ

D7100 kJ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根据题意:植物→北极狐:80×÷10%=100kJ;

植物→雷鸟→北极狐:80×÷20%÷10%=2000kJ;

植物→雪兔→北极狐:80×÷20%÷10%=1500kJ;

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3600kJ.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是(  )

ACO2

B单质碳

C碳酸盐

D含碳有机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无锡期末)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C图中的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①是流入兔这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错误;

B、③是兔食草后未吸收的残渣,④是兔子的遗体,它们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B正确;

C、图中的比值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多少无法得知,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南昌期中)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

B一棵桑树上有成千上万条蚕,但它们的能量关系不会构成倒金字塔

C图中C=A-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D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C1+D1)/C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越高,养殖效益越好,因此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A正确;

B、一棵桑树上有成千上万条蚕,因此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金字塔,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它们的能量关系不会构成倒金字塔,B正确;

C、图中C(净光合作用量)=A(总光合作用量)-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C正确;

D、桑树到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1+B1+C1+D1)÷A1,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太原期末)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BI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

CE1主要表示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

D该图所示的食物向只有1条食物链:I→Ⅱ→Ⅲ→Ⅳ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Ⅰ(生产者)和分解者,而Ⅳ是消费者,不是分解者,B错误;

C、E1主要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C正确;

D、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每一营养级都可能有多种生物,所以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有多条食物链,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地的一种金龟子专以大象的粪便为食,大象是初级消费者,假设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5×108kJ,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金龟子处于第三营养级                  

②金龟子属于分解者

③流向金龟子的能量至少为2.5×106kJ     

④金龟子从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零.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金龟子属于分解者,不构成营养结构,①错误;

②金龟子以大象粪便为食属于分解者,②正确;

③能量流动不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金龟子所获能量为零,③错误;

④金龟子属于分解者,不能同化上一营养级的能量,④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不应存在箭头(12)

B初级消费者自身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⑤

C食草动物排出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过程属于图中箭头⑧

D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10%-20%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的能量,所以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箭头是⑫,A正确;

B、初级消费者自身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⑤,B正确;

C、食草动物排出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过程属于图中箭头⑪,C错误;

D、根据能量传递效率,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10%-20%,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氮循环以及有机物在生物体内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可以表示生物固氮,自然界中的固氮主要是由圆褐固氮菌完成的

B⑤表示脱氨基作用,土壤中能完成②③过程的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C机体中的胰岛素能促进⑦的进行,参与调节了内环境的稳态

D图中[H]的代谢去向及其意义是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能量全部用于合成ATP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①可以表示生物固氮,自然界中的固氮主要是由根瘤菌完成的,A错误;

B、图中⑤表示脱氨基作用,将氨基酸分解为含氮部分和不含氮部分.已知②③为硝化作用,土壤中能完成②③过程的生物是硝化细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B错误;

C、机体中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能促进⑦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进而调节血糖平衡,C正确;

D、图中[H]的代谢去向及其意义是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少部用于合成ATP,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B湿地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可能会出现生产者数量少于某种消费者数量的现象

D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水体中溶解氧越少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A错误;

B、湿地的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在森林中,生产者往往体积很大,固定的能量多,能为较多的消费者提供食物,因此少数生产者可以支持较多的消费者,C正确;

D、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微生物越多,繁殖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  )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在①→③→⑤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昆虫,与题图不符合,A错误;

B、在①→④→⑥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兔,与题图不符合,B错误;

C、在②→③→⑤这条食物链中,昆虫的数量最多,其次是鸟,最后是树,与题图相符,C正确;

D、在①→③→⑥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昆虫,与题图不符合,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即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

B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而能量流动只能单向进行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植物利用

D防治稻田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A错误;

B、在食物链上的生物间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而能量流动只能单向进行,B正确;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而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C错误;

D、防治稻田害虫,能提高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硫循环是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图1是生物圈硫循环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雾霾天气,雾霾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与汽车尾气成分相近.从物质循环的层面看,雾霾的主要原因是硫循环失衡,据图1推测,失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如何缓解硫循环失衡成为中国目前比较紧迫的问题,请你在群落的层面上给出一种合理措施:大量种植可吸收______的植物.

(2)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若蛇的食物来自鼠,来自蛙.则理论上,蛇每增加1kg重量,至少消耗植物______kg.向图2中引入食虫鸟,而蛇可以捕食该种鸟,则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______.蛙的视觉对飞行中的昆虫更敏感,蛙捕食飞虫利用的主要信息属于______信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域外物种微甘菊进入该地区并快速增长,则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将会______

(3)某同学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图2生态系统中某种鼠的种群密度,得到的结果为:N只/km2.鼠记忆力较强,同种方法被二次捕获的概率减小,由此推断,该同学的调查结果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相等、偏小).图3是该同学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计录的该种鼠的年龄分布图(注:图形面积表示个体总数),由此图推测该时间该地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属于______型.

正确答案

化石燃料过量燃烧

SO2

35

增强

物理

降低

偏大

衰退

解析

解:(1)结合图1所示的生物圈硫循环示意图,硫循环失衡是因为生物群落向大气中排放的含S化合物量远超过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量,因雾霾的成分与汽车尾气成分相近,可知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短期内大量S进入大气中.缓解S失衡可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和种植吸收SO2的植物,促进SO2的吸收过程等方法,后者属于群落层面.

(2)消耗植物量最少,用最大能量传递效率20%计算.在食物链:植物→鼠→蛇中,蛇增加1kg重量,最少消耗植物量为:1×÷20%÷20%=22.5(kg);在食物链:植物→昆虫→蛙→蛇中,蛇增加1kg重量,最少消耗植物量为:1×÷20%÷20%÷20%=12.5(kg),消耗植物量共35kg.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故引入食虫鸟,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会增强.蛙的视觉对飞行中的昆虫更敏感,这是通过光在传递信息,属于物理信息.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的很多原有物种在竞争中失败而灭绝,使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降低.

(3)假设用a表示第一次捕获并作以标记量,b表示第二次捕获的带有标记的数量,c代表第二次捕获量,则:N=a*,b的值减小,可推知N的值比真实值偏大.图3所示老龄个体比幼龄个体数量多,该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故答案为:

(1)化石燃料过量燃烧   大量种植可吸收SO2的植物

(2)35  增强  物理   降低

(3)偏大  衰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利用的原理是______

(2)在微生物的培养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步骤是______

(3)在一生态系统中有30只大象,每只大象平均每天增长0.3Kg,每只大象平均每天产生1Kg粪便.在该生态系统中有蜣螂300只,每只蜣螂平均每天增长0.03Kg.它们之间的传递效率是______

(4)狼捕食兔的过程中,在一个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特点是______

(5)在胡萝卜素鉴定过程中层析液不能没及A、B、C、D点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利用的原理是血红蛋白与其它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不同,在的凝胶色谱柱中的扩散速度不同.

(2)在微生物的培养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消毒和灭菌.

(3)能量传递效率=.蜣螂以大象的粪便为生,而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大象的同化量,因此它们之间的传递效率是0.

(4)狼捕食兔的过程中,涉及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此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也是单向传导.

(5)胡萝卜素能溶于层析液,因此用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的过程中,层析液不能没及A、B、C、D点.

故答案为:

(1)血红蛋白与其它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不同,在的凝胶色谱柱中的扩散速度不同.

(2)消毒和灭菌

(3)0

(4)单向传导

(5)胡萝卜素溶于层析液,对实验现象有影响.

解析

解:(1)在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中,利用的原理是血红蛋白与其它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不同,在的凝胶色谱柱中的扩散速度不同.

(2)在微生物的培养的实验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消毒和灭菌.

(3)能量传递效率=.蜣螂以大象的粪便为生,而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大象的同化量,因此它们之间的传递效率是0.

(4)狼捕食兔的过程中,涉及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递,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此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也是单向传导.

(5)胡萝卜素能溶于层析液,因此用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的过程中,层析液不能没及A、B、C、D点.

故答案为:

(1)血红蛋白与其它蛋白质分子的大小不同,在的凝胶色谱柱中的扩散速度不同.

(2)消毒和灭菌

(3)0

(4)单向传导

(5)胡萝卜素溶于层析液,对实验现象有影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夏季的宁波东钱湖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强度下降

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可处于稳定状态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D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净初级生产量高则次级生产量也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随水深增加,光强度下降,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净初级生产量下降,A正确.

B、C点只是在白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夜间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从而使有机物量减少,因此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不能处于稳定状态,B错误.

C、净初级生产量是初级生产量去掉呼吸消耗的,即用于植物生长繁殖,A处净初级生产量最大,植物长势最好,C正确.

D、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净初级生产量高则被消费者、分解者同化的量也升高,所以次级生产量也高,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B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C由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

D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可知,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消耗CO2是为了将吸收的光能和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A正确;

B、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往往较低,而释放量往往较高,B正确;

C、由图示关系看出,CO2消耗量大于CO2释放量总量,因此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增加,即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均增加,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C正确;

D、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碳循环在甲、乙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而乙传向丙以无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而丙传向乙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D错误.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