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衡阳县期末)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D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A正确;

B、乙的同化量为370kJ,丙的同化量为55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100%=15%,B正确;

C、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C正确;

D、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咸阳校级月考)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使用粪便作肥料,其中的能量可以流向农作物,从而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D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会强烈干扰其它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A错误;

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

C、使用粪便作肥料,其中的物质被分解后能可以流向农作物,而能量不能流向农作物,C错误;

D、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因而会强烈干扰其它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田的一条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是J/(hm2•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鼠未同化的能量为3.00×108 J/(hm2•a)

B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3%

C鼬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不到5%

D该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田鼠未同化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1.05×109-7.50×108=3.00×108 J/(hm2•a);故A正确.

B、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2.25×107÷7.50×108×100%=3%;故B错误.

C、鼬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2.25×107-2.18×107÷2.25×107×100%=3.1%;故C正确.

D、根据表格分析,食物链为植物→田鼠→鼬,各营养级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如田鼠多,则草少,草少则田鼠由于缺少食物而减少;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依据图回答问题:

(1)用表格的形式,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输入后一营养级的能量”进行数据整理.

(2)计算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______,计算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二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______

(3)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______

(4)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则可形成______图形,可更加形象地说明以上规律.

(5)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物种丰富度越小,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______,恢复力稳定性越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已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464.6 J/(c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62.8 J/(cm2.a);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12.6 J/(cm2.a).设计表格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输入后一营养级的能量”进行数据整理如下;

(2)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为62.8÷464.6=13.52%,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二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为12.6÷62.8=20.06%.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越来越少,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则可形成能量金字塔图形,可更加形象地说明以上规律.

(5)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则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反而越高. 

故答案是:

(1)赛达伯格湖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统计表

(2)13.52%    20.06%    

(3)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能量金字塔     

(5)低    高

解析

解:(1)已知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464.6 J/(cm2.a);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62.8 J/(cm2.a);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是12.6 J/(cm2.a).设计表格将每一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入”和“输入后一营养级的能量”进行数据整理如下;

(2)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为62.8÷464.6=13.52%,输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第二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为12.6÷62.8=20.06%.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能量越来越少,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则可形成能量金字塔图形,可更加形象地说明以上规律.

(5)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则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反而越高. 

故答案是:

(1)赛达伯格湖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统计表

(2)13.52%    20.06%    

(3)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能量金字塔     

(5)低    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在A、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

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

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

DB为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总能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应在A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A错误;

B、初级消费者同人的能量为n-a,B正确;

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C错误;

D、B为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生态系统中,全部三级消费者比全部初级消费者消耗的能量(  )

A

B大约相等

C

D无法估计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由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能量有10%~20%流到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同化量的能量有10%~20%流到三级消费者,所以全部三级消费者只有全部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的1%~4%.因此,全部三级消费者比全部初级消费者消耗的能量少.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主要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甲、乙、丙、丁之间

D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甲为生产者,绝大多数为绿色植物;丙为次级消费者,往往为肉食动物,A正确;

B、该图为碳循环的具体途径,箭头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B正确;

C、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C错误;

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固定储存在有机物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如该图代表碳元素的流向,甲、丙都指向乙,乙为CO2库,生产者光合作用能固定CO2,所以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A正确;

B、如该图代表内环境成分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且淋巴只能进入血浆,所以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甲为淋巴; B错误;

C、如该图代表能量流动,能量流动为单向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量都可流向分解者,所以丙不可能是分解者,也不可能有相互流动; C错误;

D、如该图代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相应激素,所以丙为甲状腺,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表示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分解的有关数据.请分析回答:

(1)表中显示生产力(净光合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造成生产力最高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分解功能主要由____________二类生物完成.

(3)研究表明,待分解资源的C:N比值影响分解过程,其原因是______.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可供开发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表格中热带雨林的净光合作用产量最高(50),冻源的净光合作用产量最低(1.5),所以生产力(净光合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环境因素特点是温度高、雨量充沛、光照较强.

(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一般包括细菌和真菌.

(3)C:N比值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所以待分解资源的C:N比值对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较大的影响.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中缺氧,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机物积累量大,所以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可供开发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 

故答案是:

(1)热带雨林    温度高、雨量充沛    光照较强

(2)细菌    真菌

(3)C:N比值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繁殖 

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中缺氧,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机物积累量大

解析

解:(1)表格中热带雨林的净光合作用产量最高(50),冻源的净光合作用产量最低(1.5),所以生产力(净光合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环境因素特点是温度高、雨量充沛、光照较强.

(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一般包括细菌和真菌.

(3)C:N比值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所以待分解资源的C:N比值对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较大的影响.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中缺氧,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机物积累量大,所以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可供开发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 

故答案是:

(1)热带雨林    温度高、雨量充沛    光照较强

(2)细菌    真菌

(3)C:N比值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繁殖 

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中缺氧,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机物积累量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图2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填成分).碳元素在甲和己之间流动形式是______

(2)图1中三级消费者是______;丙的粪便是第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图2中,若A表示图1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D表示______

(4)图2中的E所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与图1中的______相同,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用图2中小写字母表示).

正确答案

解:(1)据图1分析,甲表示生产者.碳元素在生产者甲和无机环境己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的.

(2)图1中,丁表示三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的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即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

(3)图2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D表示第二营养级(乙)呼吸散失的能量.

(4)图2中的E表示分解者循环的能量,E所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与图1中的戊分解者相同.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二氧化碳  

(2)丁  二   

(3)第二营养级(乙)的同化的能量    用于第二营养级(乙)呼吸散失的能量  

(4)戊  

解析

解:(1)据图1分析,甲表示生产者.碳元素在生产者甲和无机环境己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的.

(2)图1中,丁表示三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的粪便属于上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即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

(3)图2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能.D表示第二营养级(乙)呼吸散失的能量.

(4)图2中的E表示分解者循环的能量,E所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与图1中的戊分解者相同.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二氧化碳  

(2)丁  二   

(3)第二营养级(乙)的同化的能量    用于第二营养级(乙)呼吸散失的能量  

(4)戊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以碳的有机物形式流动一般不发生在(  )

A大气和生产者之间

B生产者和植食动物之间

C肉食动物和分解者之间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碳元素在大气和生产者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往返,A错误;

B、生产者被植食动物捕食,摄取的是生产者的含碳有机物,B正确;

C、肉食性动物的遗体遗骸和残落物等内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C正确;

D、生产者的枯枝落叶等还有的含碳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甲表示某自然保护区的能量流动过程(单位为l03kJ/m•y,A、B、C、D代表不同类型的生物,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图乙表示某一种野生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E1散失到环境中的形式是______

(2)E2代表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

(3)为了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量应该______,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野生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多于华南虎,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有较大的生存优势的原因是______;当大熊猫看到本地的翠绿冷箭竹明显减少时会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5)乙图AB段表示地震后某保护动物数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在B点应采取______保护措施,为其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6)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在生态工程设计中常采用的生产模式是______,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正确答案

解:(1)图甲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故A、B、D表示一条食物链,又根据A、B、D中的部分能量均流向食物链外的生物C,可推断出生物C一定为分解者,散失到环境中的能量往往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甲图中E1的去向呼吸作用消耗,E2(即流向下一营养级)可得出E2主要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即储存在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3)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为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的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能量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由于第二营养级有有机物输入,故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l03kJ,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l03kJ,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l03÷(16+2)×l03]×100%=16.7%;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受到一个中等程度的干扰时,能够维持自身的稳定,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自我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将会遭到破坏;

(5)本题的关键词是“决定”,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由于地震,该地的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已不适宜生物生存,故为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就采取易地保护的措施.

故答案为:(1)分解者 热能 

(2)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3)增加 16.7%

(4)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 信息传递 

(5)迁地(易地)

(6)“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解析

解:(1)图甲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故A、B、D表示一条食物链,又根据A、B、D中的部分能量均流向食物链外的生物C,可推断出生物C一定为分解者,散失到环境中的能量往往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每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都被分为E1、E2两部分,甲图中E1的去向呼吸作用消耗,E2(即流向下一营养级)可得出E2主要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的能量,即储存在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

(3)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为保证各营养级能量的需求,随着营养级的升高,人为输入的有机物应该增加;能量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由于第二营养级有有机物输入,故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6+2)×l03kJ,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l03kJ,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l03÷(16+2)×l03]×100%=16.7%;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受到一个中等程度的干扰时,能够维持自身的稳定,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自我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将会遭到破坏;

(5)本题的关键词是“决定”,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由于地震,该地的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已不适宜生物生存,故为保护该物种不至于被灭绝,就采取易地保护的措施.

故答案为:(1)分解者 热能 

(2)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 

(3)增加 16.7%

(4)所处的营养级低,属于第二营养级 信息传递 

(5)迁地(易地)

(6)“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画概念图是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的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以“生物固氮”为关键词构建“氮循环”的概念图.______

正确答案

解:以“生物固氮”为关键词构建“氮循环”的概念图具体见答案.

故答案为:

解析

解:以“生物固氮”为关键词构建“氮循环”的概念图具体见答案.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通过图1所示过程①,碳由无机环境中的______转变成绿色植物(如玉米)中的______

(2)若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______.设图1中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图2所示的关系,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5×108kJ,则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在______kJ之间.

(3)④表示______作用.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等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

(4)由图1可得: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同时,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特点.

正确答案

解:(1)图1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通过该过程碳由无机环境中的 CO2转变成绿色植物中的有机物.

(2)已知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在10%到20%之间,所以C种群的能量为(5.8×109×10%-1.3×108-1.5×108)kJ到(5.8×109×20%-1.3×108-1.5×108)kJ之间,即3.0×108 到7.8×108kJ之间,所以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在3.0×108×10% 到7.8×108×20%kJ之间,即在 3×107~1.76×108kJ之间.

(3)过程④表示分解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与该过程的所有生物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4)碳循环的特点是:循环且带有全球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故答案是:

(1)CO2    有机物(糖类) 

(2)高    3×107~1.76×108 

(3)微生物分解    生物群落 

(4)循环且全球性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解析

解:(1)图1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通过该过程碳由无机环境中的 CO2转变成绿色植物中的有机物.

(2)已知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D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在10%到20%之间,所以C种群的能量为(5.8×109×10%-1.3×108-1.5×108)kJ到(5.8×109×20%-1.3×108-1.5×108)kJ之间,即3.0×108 到7.8×108kJ之间,所以A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在3.0×108×10% 到7.8×108×20%kJ之间,即在 3×107~1.76×108kJ之间.

(3)过程④表示分解者(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参与该过程的所有生物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4)碳循环的特点是:循环且带有全球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故答案是:

(1)CO2    有机物(糖类) 

(2)高    3×107~1.76×108 

(3)微生物分解    生物群落 

(4)循环且全球性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若牛的摄入量为100%,其中粪便量为28%,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  )

A24%

B52%

C76%

D7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已知牛粪便中的能量28%不是其同化的能量,为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包括在牛的同化量里.又因为牛的摄入量为100%,所以牛的同化量=牛的摄入量-其粪便量=100%-28%=72%.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环境的保护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