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营养平衡
- 共7918题
近年,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神舟飞船多次被长征系
列火箭送入太空。
(1)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推进剂以联氨()作为燃料,
作为推进剂。
①的主要作用是助燃,但其在工作时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对环境会造
成污染,为避免污染可使用下列 (填字母)代替之。
②在碱性条件下,用尿素和次氯酸钠反应可以制取联氨(产物中
同时有两种正盐),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飞船座舱内空气的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座舱内空气更新过程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
和 ;装置Ⅱ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从装置I、Ⅱ、Ⅲ可看出的来源,若宇航员每天消耗35mol
,每天呼出
的气体中含18 mol,则呼出的气体中含
mol.
正确答案
1)①BD ②CO(NH2)2 + ClO— + 2OH— = N2H4 + Cl— + CO32- + H2O
(2)①H2O(空气或N2) 2H2 + CO2 = 2H2O + C ② 26
略
Ⅰ:某些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B→C+D+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C、D均是铁的化合物,B是稀硫酸,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C、D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3)若A为淡黄色固体,C为无色的气体,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Ⅱ:某些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NaOH+H2O→C+D。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金属单质,C为非金属单质,写出符合要求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非金属单质,C为非金属单质,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正确答案
(其它合理也可)
Ⅰ(1)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
(2)Cl2+2OH-=Cl-+ClO-+H2O
(3)2Na2O2+4H+=O2↑+4Na+ +2H2O
Ⅱ(1)2Al+2OH-+2H2O= 2AlO2-+3H2↑
(2)Si+2NaOH+H2O= Na2SiO3+2H2↑
试题分析:Ⅰ(1)分析反应特点,结合A、C、D均是铁的化合物,可知A是Fe3O4,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
(2)A、C、D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猜想A是氯气,与碱液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3)A为淡黄色固体,则A为过氧化钠,产物有三种,可考虑为过氧化钠与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4H+=O2↑+4Na+ +2H2O
Ⅱ根据反应特点,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单质中有铝、硅,
(1)A为铝,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 2AlO2-+3H2↑;
(2)A为硅,化学方程式为Si+2NaOH+H2O= Na2SiO3+2H2↑
(共6分)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有色物质(其组成元素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其摩尔质量依次减小,它们均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请写出A、B、C分别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 A与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B与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C与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⑴ 2 Na2O2 + 2H2O=4Na++4OH -+ O2↑
⑵ Cl2 + H2O=H++Cl -+ HClO ⑶ 3NO2 + H2O=2H++NO3 - + NO
核电荷数均小于18常见有色物质是氯气、氟气、S、过氧化钠和NO2。氟单质与水反应,水是还原剂,单质硫和水不反应,所以应该是过氧化钠、氯气和NO2。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①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②为了得到干燥的NH3,用________做干燥剂。(填编号)
(2)H2O参与的置换反应:
符合X+W→Y+V,已知X和Y分别是短周期同主族两种元素形成的单质, W、V是化合物
①W是水且V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离子方程式 ;
②V是水,化学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7分)
(1)①2NH4Cl + Ca(OH)22NH3↑ + CaCl2 + 2H2O(2分)
②A(1分)
(2)①2Na +2 H2O ="2Na+" +2OH- + H2↑(2分)
②2H2S+O2 ==2S+2H2O(2分)
试题分析:(1)①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H4Cl + Ca(OH)22NH3↑ + CaCl2 + 2H2O②为了得到干燥的NH3,用A、碱石灰做干燥剂。(2)①W是水且V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V中含有钠元素,离子方程式2Na +2 H2O ="2Na+" +2OH- + H2↑②V是水, 化学方程式为2H2S+O2 ==2S+2H2O。
(14分)X、Y、Z、W、G、和H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它们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具有如下性质:
①X、Y、G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W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
②X和H相遇产生白烟;
③Y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Z和W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⑤G在W中燃烧可以产生Y和H2O;
⑥回答下列问题:
(1) H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的化学式是________,W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Y气体,所需仪器如下。装置A产生Y气体,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
f:
装置D的作用是_ ___,装置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 ____。
正确答案
(1)NH3 (1分)2NH4Cl+Ca(OH)2CaCl2+2NH3↑+H2O(2分)
(2) NO(1分) O2(1分) (3) 2H2S+3O22H2O+2SO2(2分)
(4)d e c b;(3分)安全瓶,防止倒吸;(2分)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2分)
(1)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H是氨气,所以X是氯化氢,Y是SO2,Z是NO,W是氧气,G是H2S。SO2是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制取的SO2中含有水蒸气,所以需要浓硫酸干燥。又因为SO2是大气污染物,所以还需要尾气处理。由于SO2易溶于水,所以还需要防止倒吸。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甲和乙均是高温陶瓷材料,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甲、乙分别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三种短周期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甲与NaOH浓溶液共热生成气体丙和化合物丁,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在丁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Z元素的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在1300℃~1400℃的条件下,0.1mol的X单质与4.2g的Z单质恰好反应制得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丙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
(2)甲与NaOH浓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温条件下,丙与Fe2O3反应生成Fe和X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提出生成的产物Fe中可能还有FeO,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之(用化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在X单质的气氛下将Z的氧化物和焦炭加热到1400℃~1450℃的条件下以制备乙,反应中还生成一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Si3N4(2分);(2分)
(2)AlN+ NaOH +H2ONaAlO2 + NH3↑(2分)
(3)2AlO2-+CO2+3H2O2Al(OH)3+CO32-(2分)
(4)Fe2O3 +2NH32Fe +N2 +3H2O(2分) , 取样品少许,溶于足量的Cu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的滤渣溶于稀盐酸,滴加 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氯水,若溶液呈红色,则证明有FeO生成(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5)3SiO2 +2N2 +6CSi3N4 +6CO(2分)
试题分析:丙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g·L-1,根据M==0.76g·L-1×22.4L·mol-1≈17g·mol-1,所以丙为NH3,甲中含有N元素;在丁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说明丁中含有铝元素,则甲中含有Al元素,故甲为AlN;丙为铝的化合物,又是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化合物,所以丙为NaAlO2;Z元素的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所以Z为Si元素,而X、Y、Z三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X为N、Y为Al,Z为Si;在1300℃~1400℃的条件下,0.1mol的X单质与4.2g的Z单质恰好反应制得乙,即:0.1mol氮气与0.15molSi反应,生成的乙中氮原子与硅原子个数之比为:0.2:0.15=4:3,所以乙的化学式为:Si3N4;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的化学式为:Si3N4;丙为氨气,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氨气的电子式为:;
(2)甲为AlN,AlN与NaOH浓溶液共热生成了氨气和偏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N+NaOH+H2ONaAlO2+NH3↑;
(3)丁溶液为偏铝酸钠溶液,偏铝酸根离子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3H2O+CO22Al(OH)3↓+CO32-;
(4)丙为氨气,X的单质为氮气,高温条件下,氨气与Fe2O3反应生成Fe和氮气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Fe2O32Fe+3H2O+N2;产物Fe中可能还有FeO,需要先除掉铁,然后用盐酸溶解,再检验是否含有亚铁离子,方法为:取样品少许,溶于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的滤渣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若溶液呈红色,则证明有FeO生成;
(5)X的单质为N2,Z的氧化物为SiO2,工业上在N2的气氛下将Z的氧化物SiO2和焦炭加热到1400℃~1450℃的条件下以制备乙,乙为Si3N4,反应中还生成一种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戊,根据原子守恒,可燃性气体中含有C,所以为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2+6CSi3N4+6CO。
稀土元素是周期表中Ⅲ B族钪、钇和镧系元素的总称,它们都是很活泼的金属,性质极为相似,常见化合价为+3。其中钇(Y)元素是激光和超导的重要材料。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钇矿石( Y2 FeBe2Si2O10),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氧化钇(Y2O3)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I.有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Ⅱ.在周期表中,铍、铝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的对角线位置,化学性质相似。
(1)钇矿石(Y2 FeBe2Si2O10)的组成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 。
(2)欲从Na2 SiO3和Na2BeO2的混合溶液中制得Be(OH)2沉淀。则
①最好选用盐酸、 (填字母代号)两种试剂,再通过必要的实验操作方可实现。
a.NaOH溶液 b.氨水 c.CO2气 d.HNO3
②写出Na2BeO2与足量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必要的实验操作应是 。
(3)为使Fe3+沉淀完全,须用氨水调节pH =a,则a应控制在 的范围内;继续加氨
水调节pH =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溶液中Fe3+完全沉淀的判定标准是 。
(4)写出草酸钇[Y2(C2O4)3.Nh2O]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
正确答案
(1) Y2O3·FeO ·2BeO·2SiO2
(2) ① b ;过滤② BeO22- + 4H+ = Be2+ + 2H2O
(3) 3.73+ + 3NH4H2O = Y(OH)3↓+3NH4+ 当溶液中c(Fe3+)<10-5mol/L时,则可判定Fe3+完全反应。
(4)Y2(C2O4)3·nH2OY2O3 + 3CO↑+ 3CO2↑+ nH2O
试题分析:本题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结合工艺流程,考查了物质的转化、溶液的p H等知识点。结合题给的信息,不难做出正确解答。
(8分)
(1)氢氧化铝Al(OH)3是一种治疗胃酸(含盐酸)过多的药物,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原理.
(2)NaHCO3是制作糕点的常用疏松剂,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反应,取少量溶液于一支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1)Al(OH)3+3HCl=AlCl3+3H2O(2)2NaHCO3 Na2CO3+CO2↑+ H2O
(3)Fe2O3+3H+=Fe3++3H2O Fe3++3OH—=Fe(OH)3↓
试题分析:(1)氢氧化铝与盐酸生成氯化铝和水,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CO2↑+ H2O。
(3)氧化铁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2O3+3H+=Fe3++3H2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点评:看清是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①SO2、NO、NO2都是形成酸雨的因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②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③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
④SiO2与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不能与酸反应
⑤将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有沉淀产生,继续通入CO2沉淀溶解
⑥某酸雨样本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⑦CO2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SO2也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
⑧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SO2废气
⑨用稀双氧水清洗伤口可以杀菌消毒
⑩NO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2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集气法
正确答案
③⑦⑧⑨⑩
试题分析:①NO不能与水反应,错误;②CO2也与Na2CO3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错误;④SiO2与氢氟酸反应,错误;⑤生成NaHCO3沉淀,NaHCO3不能继续与CO2反应,错误;⑥是因为弱酸H2SO3被氧化为强酸H2SO4,错误;⑨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正确;⑩NO与氧气反应、NO2与水反应,正确。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代表杂质),请写出相应的实验方法或试剂名称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Cl溶液(Na2CO3) 试剂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HCO3溶液(Na2CO3) 试剂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2CO3固体(NaHCO3)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粉(铝粉)试剂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2)通入CO2气体 Na2CO3+CO2↑+H2O=2NaHCO3
(3)加热 2NaHCO3Na2CO3+CO2↑+H2O
(4)氢氧化钠溶液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试题分析: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叫分离。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据此可以判断。
(1)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CO2,因此要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可以选择的试剂是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2)碳酸钠能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所以要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利用选择的试剂是通入CO2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3)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CO2,因此要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可以选择的实验方法是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4)铝和铁都是活泼的金属,都能和酸反应。但铝还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铁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要除去铁粉中的铝粉,可选择的试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10分)A、B、C、D 4种元素,其中A、B、C为短周期元素,A元素所处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原子序数均相等;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个;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
(1)B元素的名称 ;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周期,第 族;
(2)A、B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3)C的元素符号 ,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
(4)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
正确答案
(1)氮;二;第ⅤA族(2)(2分) (3)S;SO3(2分) (4)KOH(2分)
(其余每空各1分)
略
在MgCl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现象为 ,继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现象为 ;在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现象为 ,继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现象为 。
正确答案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MgCl2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Mg2++2OH-=Mg(OH)2↓,继续滴加,沉淀并不能溶解
AlCl3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同样有白色沉淀生成:Al3++3OH-=Al(OH)3↓,继续滴加碱液,白色沉淀逐渐溶解:Al(OH)3+OH-=AlO2-+2H2O
碘缺乏症遍及全球,多发生于山区,南美的安第斯山区、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是高发病地区。我国云南、河南等10余省的山区发病率也较高,据估计我国患者大约有1 000万人。为控制该病的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含碘食盐。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在食盐 中添加碘酸钾(KIO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
(2)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碘盐的供应,易患( )
A.甲状腺亢进 B.佝偻病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糖尿病
(3)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和淀粉检验食盐中的碘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氧化产物 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
(4)已知KIO3可用电解方法制得。原理是:以石墨为阳极,以不锈钢为阴极,在一定电流强度和温 度下电解KI溶液。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KI+ 3H2OKIO3+3H2↑,则两极反应式分别为阳极___,阴极____。
(5)在某温度下,若以12 A的电流强度电解KI溶液10 min,理论上可得标准状况下氢气___L。
正确答案
(1) B
(2) C
(3) 5KI+ KIO3+6HCl=6KCl+ 3H2O+3I2 ;5:1 ;溶液变蓝色
(4)I-+3H2O -6e-=IO3-+6H+ ;6H+ +6e-=3H2↑
(5)0. 837
【三选一—选修化学与技术】
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节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使其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
(NH4)2HPO4溶液 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在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____ .
②5Ca(OH)2 +3H3PO4==___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____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___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___(填化学式)。
(5)糖沾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形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
正确答案
(1)①10NH4NO3 +3H2O; ②Ca5(PO4)3OH+9H2O
(2)惟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
(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Ca3(PO4)2生成
(4)Ca5(PO4)3OH
(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 (aq)+ 3PO43-(aq) +OH-(aq) 向右移动,导致
Ca5(PO4)3OH溶解,形成龋齿
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节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使其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
(NH4)2HPO4溶液 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在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____ .
②5Ca(OH)2 +3H3PO4==___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____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___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___(填化学式)。
(5)糖沾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形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____
正确答案
(1)①10NH4NO3 +3H2O; ②Ca5(PO4)3OH+9H2O
(2)惟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
(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Ca3(PO4)2生成
(4)Ca5(PO4)3OH
(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 (aq)+ 3PO43-(aq) +OH-(aq) 向右移动,导致
Ca5(PO4)3OH溶解,形成龋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