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 共808题
发酵食品加工中离不开微生物,例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和醋酸菌,腐乳的制作离不开毛霉等微生物.
(1)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所示: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腐乳制作主要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______,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______(增多/减少)
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_______.
③卤汤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______左右.
(2)如图1是利用酵母菌和醋酸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______.
②制作______时应将开关2打开.
③为分离纯化优良酵母菌品种,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如图2的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______.
A.②①④③B.②①④①③②
C.②①④②③②D.①④①③②
(3)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腐乳制作主要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等,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
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③由于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而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因此卤汤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
(2)①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果酒制作需要在缺氧环境下,而果醋制作需要氧气,因此制作果醋时应将开关2打开.
③为分离纯化优良酵母菌品种,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如图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②①④①③②.故选:B.
(3)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故答案为:
(1)①蛋白酶、脂肪酶等 增多
②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③12%
(2)①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果醋 ③B
(3)乳酸菌
解析
解:(1)①腐乳制作主要利用了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等,通过发酵,豆腐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增多.
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③由于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而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延长,因此卤汤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
(2)①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果酒制作需要在缺氧环境下,而果醋制作需要氧气,因此制作果醋时应将开关2打开.
③为分离纯化优良酵母菌品种,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如图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②①④①③②.故选:B.
(3)用鲜牛奶发酵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故答案为:
(1)①蛋白酶、脂肪酶等 增多
②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③12%
(2)①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果醋 ③B
(3)乳酸菌
果醋和米醋的制作过程如图1、2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步骤a是指______,目的是______.为防止菌种流失,这一步应特别注意不能______.
(2)若用图3装置进行步骤b,开关______在平时应关闭,但每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气一次.发酵瓶中要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如果观察到发酵瓶中液面不再有______,说明步骤b已经完成.
(3)如果醋酸发酵仍然在图3所示的装置内进行,则应将______口作为充气口,充______.而排气口一侧最好更换为如图4所示的弯管,目的是______.
(4)图2中第2步总是先“来水”后“来酒”,原因是______.第2步的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有所下降,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中步骤a是指冲洗葡萄,目的是洗去浮尘.为防止菌种流失,应注意冲洗时不能反复冲洗.
(2)步骤b使果酒发酵,应该在无氧环境中,因此图3装置的开关乙在平时应关闭,但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要每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气一次.发酵瓶中要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这样做的原因是为酒精发酵初期提供氧气并且防止发酵液溢出.如果观察到发酵瓶中液面不再有新的气泡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果酒发酵已经完成.
(3)醋酸菌是好氧菌,其进行果醋发酵时需要有氧环境,因此图3装置的乙口作为充气口,应该充洁净的空气(或氧气).而排气口一侧最好更换为如图4所示的弯管,目的是防止外界空气的杂菌、尘土等进入.
(4)图2中第2步总是先“来水”后“来酒”,原因是酵母菌在发酵前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在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第2步的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有所下降,原因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在发酵液中.
故答案为:
(1)冲洗葡萄 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
(2)乙 为酒精发酵初期提供氧气并且防止发酵液溢出 新的气泡产生
(3)乙 洁净的空气(或氧气) 防止外界空气的杂菌、尘土等进入
(4)酵母菌在发酵前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在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在发酵液中
解析
解:(1)图1中步骤a是指冲洗葡萄,目的是洗去浮尘.为防止菌种流失,应注意冲洗时不能反复冲洗.
(2)步骤b使果酒发酵,应该在无氧环境中,因此图3装置的开关乙在平时应关闭,但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要每隔一段时间打开排气一次.发酵瓶中要留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空间,这样做的原因是为酒精发酵初期提供氧气并且防止发酵液溢出.如果观察到发酵瓶中液面不再有新的气泡产生(二氧化碳),说明果酒发酵已经完成.
(3)醋酸菌是好氧菌,其进行果醋发酵时需要有氧环境,因此图3装置的乙口作为充气口,应该充洁净的空气(或氧气).而排气口一侧最好更换为如图4所示的弯管,目的是防止外界空气的杂菌、尘土等进入.
(4)图2中第2步总是先“来水”后“来酒”,原因是酵母菌在发酵前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在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第2步的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有所下降,原因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在发酵液中.
故答案为:
(1)冲洗葡萄 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
(2)乙 为酒精发酵初期提供氧气并且防止发酵液溢出 新的气泡产生
(3)乙 洁净的空气(或氧气) 防止外界空气的杂菌、尘土等进入
(4)酵母菌在发酵前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在发酵后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在发酵液中
山楂酒具有活血、补气、健脾等功效,对恢复体力、增加精力、促进食欲有较显著的功效.以下为山楂酒制作的有关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山楂酒制作的原理(用反应式表示):______.
(2)与山楂酒发酵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在山楂酒制作中菌种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3)发酵的温度应该在______℃,在发酵过程中要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的原因是______.
(4)检验是否产生酒精可在______条件下,用______试剂检验.
(5)若要进一步制作果醋,应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菌种.
正确答案
解:(1)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山楂酒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在山楂酒制作中,菌种主要来自野生的酵母菌.
(3)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在发酵过程中要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增加菌种数量;后密闭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发酵(无氧呼吸).
(4)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试剂检验是否产生酒精.
(5)若要进一步制作果醋,应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
故答案为:
(1)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酵母菌 野生的酵母菌
(3)18℃~25℃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增加菌种数量
(4)酸性 重铬酸钾
(5)醋酸菌
解析
解:(1)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山楂酒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在山楂酒制作中,菌种主要来自野生的酵母菌.
(3)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在发酵过程中要先通气后密封,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增加菌种数量;后密闭的目的是让酵母菌进行发酵(无氧呼吸).
(4)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试剂检验是否产生酒精.
(5)若要进一步制作果醋,应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
故答案为:
(1)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酵母菌 野生的酵母菌
(3)18℃~25℃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增加菌种数量
(4)酸性 重铬酸钾
(5)醋酸菌
如图为某同学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同学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挑选新鲜葡萄,先进行冲洗,再除去枝梗;
②把榨汁机、发酵瓶用清水洗干净,晒干后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③用榨汁机榨出葡萄汁,然后将葡萄汁煮沸三十分钟进行消毒,装入发酵瓶(注意不能超过发酵瓶体积的).密封充气口,将温度控制在18~25℃,发酵10~12d左右,然后用重铬酸钾溶液进行鉴定;
④当果酒制作好以后,往发酵液中加入相应菌种并密封,然后将装置的温度控制在30~35℃进行醋酸发酵.
请指出以上实验操作中的两处错误(每处错误填步骤序号和其中的关键词).
Ⅰ______Ⅱ______.
(2)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后,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变为______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3)过程乙中使用到的微生物是______,从细胞结构上看,它不同于酵母菌的主要特点是______,该微生物可以从食醋中分离钝化获得,其方法是: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该培养基必须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水、无机盐、碳源、______等基本营养成分基.
第二步:对培养基用______方法进行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______.
第四步:培养的温度控制在30~35℃.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正确答案
解:(1)两处错误:③因为利用的是葡萄皮外面的酵菌菌,所以葡萄汁不能加热煮沸;④因为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中不应密封,而应不断向发酵液中充气.
(2)酒精可用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乙是果醋发酵过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该微生物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第四步:培养.醋酸菌生存的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故答案为:
(1)Ⅰ③中的葡萄汁煮沸(因为利用的是葡萄皮外面的酵菌菌,所以葡萄汁不能加热煮沸) ④中的密封(在果醋发酵中不应密封,而应不断向发酵液中充气)
(2)灰绿
(3)醋酸(杆)菌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N源 高压蒸汽灭菌 稀释涂布平板
解析
解:(1)两处错误:③因为利用的是葡萄皮外面的酵菌菌,所以葡萄汁不能加热煮沸;④因为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中不应密封,而应不断向发酵液中充气.
(2)酒精可用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乙是果醋发酵过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该微生物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第四步:培养.醋酸菌生存的适宜温度是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故答案为:
(1)Ⅰ③中的葡萄汁煮沸(因为利用的是葡萄皮外面的酵菌菌,所以葡萄汁不能加热煮沸) ④中的密封(在果醋发酵中不应密封,而应不断向发酵液中充气)
(2)灰绿
(3)醋酸(杆)菌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N源 高压蒸汽灭菌 稀释涂布平板
如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______的流失.
(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时关闭,在______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______.
(4)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产生的______,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______.
(5)在玻璃瓶中加入葡萄汁,加入的葡萄汁不应超过玻璃瓶体积的______.
(6)若在果汁中混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方框中的内容是果醋发酵.
(2)冲洗时应先冲洗后去梗,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而果醋制作是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泵入空气.
(4)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除了产生酒精,还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产生的CO2.为了避免空气中其它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5)在玻璃瓶中加入葡萄汁,加入的葡萄汁不应超过玻璃瓶体积的,这样既可为酵母菌提供氧气,使其大量繁殖,也可防止发酵液溢出.
(6)如果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果酒发酵是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而醋酸菌是嗜氧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故答案为:
(1)醋酸发酵
(2)菌种
(3)果酒发酵 果醋发酵 泵入空气
(4)酵母菌 CO2 避免空气中其它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5)
(6)不能.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解析
解:(1)图1方框中的内容是果醋发酵.
(2)冲洗时应先冲洗后去梗,特别注意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果酒发酵是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的,而果醋制作是在有氧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泵入空气.
(4)酵母菌无氧呼吸时,除了产生酒精,还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产生的CO2.为了避免空气中其它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5)在玻璃瓶中加入葡萄汁,加入的葡萄汁不应超过玻璃瓶体积的,这样既可为酵母菌提供氧气,使其大量繁殖,也可防止发酵液溢出.
(6)如果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果酒发酵是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而醋酸菌是嗜氧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故答案为:
(1)醋酸发酵
(2)菌种
(3)果酒发酵 果醋发酵 泵入空气
(4)酵母菌 CO2 避免空气中其它微生物进入发酵装置(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5)
(6)不能.因为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且醋酸菌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
如图为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制作流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需先通气,目的是______,然后再隔绝空气,使酵母菌通过______产生果酒.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来源主要是______,冲洗可洗去浮尘,但不能次数过多,以防止______.
(3)葡萄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它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
(4)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而醋酸菌是一种______细菌,因此,在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应注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需先通气,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再隔绝空气,使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果酒.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来源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冲洗可洗去浮尘,但不能次数过多,以防止菌种流失.
(3)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4)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因此,在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应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故答案为:
(1)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无氧呼吸
(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菌种流失
(3)重铬酸钾 灰绿色
(4)好氧 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解析
解:(1)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需先通气,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再隔绝空气,使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果酒.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来源主要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冲洗可洗去浮尘,但不能次数过多,以防止菌种流失.
(3)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4)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因此,在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应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故答案为:
(1)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无氧呼吸
(2)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菌种流失
(3)重铬酸钾 灰绿色
(4)好氧 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问题:
(1)①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__,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②腐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参与这些物质变化的酶有______(写出两种).
③在逐层加盐腌坯的过程中,随层数的加高而______盐量,接近瓶口要______.
④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______左右.
(2)①用葡萄酿制果酒时,不可过度清洗葡萄,原因是______.
②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______.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______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与之反应呈现______色.
③发酵装置如图,若阀a、b一直打开,最后的发酵产物是______(果酒/果醋).若想得到另外一种发酵产物,阀a、b的正确操作是______.
④影响果酒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有______(至少写出两项).
正确答案
解:(1)①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因此毛霉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毛霉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③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因此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逐层加盐腌坯的过程中,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要铺厚一些.
④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2)①用葡萄酿制果酒时,不可过度清洗葡萄,以避免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大量流失.
②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8~25℃.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与之反应呈现灰绿色.
③发酵装置如图,若阀a、b一直打开,则处于有氧环境,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因此最后的发酵产物是果醋.果酒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而且酒精发酵时除了产生酒精外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要想得到另外一种发酵产物,应一直关紧阀a,但要间歇性打开阀b.
④影响果酒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有温度、时间、菌种等.
故答案为:
(1)①毛霉 有成形细胞核 ②蛋白酶、脂肪酶 ③增加 铺厚一些 ④12%
(1)①避免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大量流失
②18~25℃重铬酸钾 灰绿色
③果醋 一直关紧阀a,间歇性打开阀b
④温度 时间 菌种
解析
解:(1)①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因此毛霉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毛霉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③越接近瓶口,被杂菌污染的机会越大,因此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逐层加盐腌坯的过程中,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要铺厚一些.
④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2)①用葡萄酿制果酒时,不可过度清洗葡萄,以避免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大量流失.
②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8~25℃.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与之反应呈现灰绿色.
③发酵装置如图,若阀a、b一直打开,则处于有氧环境,进行的是果醋发酵,因此最后的发酵产物是果醋.果酒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而且酒精发酵时除了产生酒精外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要想得到另外一种发酵产物,应一直关紧阀a,但要间歇性打开阀b.
④影响果酒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有温度、时间、菌种等.
故答案为:
(1)①毛霉 有成形细胞核 ②蛋白酶、脂肪酶 ③增加 铺厚一些 ④12%
(1)①避免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大量流失
②18~25℃重铬酸钾 灰绿色
③果醋 一直关紧阀a,间歇性打开阀b
④温度 时间 菌种
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I.(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______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2)影响上述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有______(两项即可).
(3)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发酵液的pH一直下降,原因是______.
II.在培养菌种时,为了检测菌种,以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以下实验操作:
①将1g样品溶于无菌水,定容为10ml.
②对上述菌液进行4次梯度稀释:取1ml前一种稀释菌液+9ml无菌水,摇匀.
③吸取0.1ml最后一次稀释所得菌液涂布于细菌培养基平板上.
④将平板放在37°C恒温环境中培养24h后,计数平板上菌落数目.假如计数得平板菌落数为5.
(1)题中所采用的计数法是______,样品含活菌数约为______个/g.样品的实际含菌数比这个数据______(填多、少),原因是______.
(2)为了使所得菌体数目更加准确,应该______.
正确答案
解:I.(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醋酸杆菌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2)影响上述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有氧气、温度.
(3)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pH值下降.
Ⅱ(1)根据题意,题目中的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样品含活菌数约为50÷0.1×104=5×106个/g.由于某些菌落可能由多个(两个以上)的酵母菌繁殖而来,所以样品的实际含菌数比这个数据要多.
(2)为了使所得菌体数目更加准确,应该多涂布几个平板,再计算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故答案为:
I(1)醋酸杆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2)氧气、温度
(3)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pH值下降
II(1)稀释涂布平板法 5×106 多 某些菌落可能由多个(两个以上)的酵母菌繁殖而来
(2)多涂布几个平板,再计算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解析
解:I.(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醋酸杆菌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酵母菌是真核生物,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后者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2)影响上述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有氧气、温度.
(3)在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在不同时间内对发酵液样品进行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pH值下降.
Ⅱ(1)根据题意,题目中的计数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样品含活菌数约为50÷0.1×104=5×106个/g.由于某些菌落可能由多个(两个以上)的酵母菌繁殖而来,所以样品的实际含菌数比这个数据要多.
(2)为了使所得菌体数目更加准确,应该多涂布几个平板,再计算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故答案为:
I(1)醋酸杆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
(2)氧气、温度
(3)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发酵液pH值下降
II(1)稀释涂布平板法 5×106 多 某些菌落可能由多个(两个以上)的酵母菌繁殖而来
(2)多涂布几个平板,再计算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
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______,其代谢类型是:______
(2)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反应式为______.
(3)现代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______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色.
正确答案
解:(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2)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反应式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即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现代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重铬酸钾(K2Cr2O7)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故答案为:
(1)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异养兼性厌氧型
(2)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重铬酸钾(K2Cr2O7) 灰绿
解析
解:(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
(2)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反应式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即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现代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重铬酸钾(K2Cr2O7)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试剂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故答案为:
(1)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异养兼性厌氧型
(2)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4)重铬酸钾(K2Cr2O7) 灰绿
图甲是可以用于果酒、果醋发酵的装置.发酵初期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酒香逐渐变成醋香.试分析下列问题:
(1)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2)发酵初期有气泡生成,其中的气体是______,加入醋酸菌后,图中两个开关的开或闭的情况是开关1______,开关2______.同时还应______(提高或降低)环境温度.
(3)图甲的装置中,通气口处放置过滤膜、排气口要浸没在水中,这样两处设计的共同目的是______.
(4)图乙中曲线______能反应出发酵过程中pH最可能的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
解:(1)由于酵母菌和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前者是18~25℃,后者是30-35℃)和代谢类型(前者是兼性厌氧型,后者是需氧型)不一样,因此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氧气.
(2)发酵初期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此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加入醋酸菌后,应打开开关1和,同时还应提高环境温度.
(3)图甲的装置中,通气口处放置过滤膜、排气口要浸没在水中,这样两处设计的共同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干扰.
(4)果酒发酵时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碳酸,使发酵液的pH下降,果醋发酵时产生醋酸,使pH迅速下降(因醋酸的酸性较碳酸的酸性强),因此曲线②能反应出发酵过程中pH最可能的变化规律.
故答案为:
(1)氧气 温度
(2)CO2 打开 打开 提高
(3)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干扰
(4)②
解析
解:(1)由于酵母菌和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前者是18~25℃,后者是30-35℃)和代谢类型(前者是兼性厌氧型,后者是需氧型)不一样,因此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氧气.
(2)发酵初期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此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加入醋酸菌后,应打开开关1和,同时还应提高环境温度.
(3)图甲的装置中,通气口处放置过滤膜、排气口要浸没在水中,这样两处设计的共同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干扰.
(4)果酒发酵时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碳酸,使发酵液的pH下降,果醋发酵时产生醋酸,使pH迅速下降(因醋酸的酸性较碳酸的酸性强),因此曲线②能反应出发酵过程中pH最可能的变化规律.
故答案为:
(1)氧气 温度
(2)CO2 打开 打开 提高
(3)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干扰
(4)②
依据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果醋发酵过程中,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为______,果酒发酵的微生物代谢类型属于______.
(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发酵用的毛霉等含有______等酶,能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其发酵过程需要在加盐腌制的发酵豆腐中加入卤汤,其中卤汤成分之一是12%的酒,酒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
(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发酵用的毛霉等含有脂肪酶、蛋白酶等酶,能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腐乳发酵过程需要在加盐腌制的发酵豆腐中加入卤汤,其中卤汤成分之一是12%的酒,酒的作用是调味、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
(1)30-35℃异养兼性厌氧型
(2)脂肪酶、蛋白酶 调味、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解析
解:(1)果醋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0-35℃;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
(2)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发酵用的毛霉等含有脂肪酶、蛋白酶等酶,能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腐乳发酵过程需要在加盐腌制的发酵豆腐中加入卤汤,其中卤汤成分之一是12%的酒,酒的作用是调味、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
(1)30-35℃异养兼性厌氧型
(2)脂肪酶、蛋白酶 调味、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及其技术的问题.
(1)进行酒精发酵的酵母菌与醋酸发酵的醋酸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在代谢方式上的区别是______.
(2)写出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反应式:______.
(3)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的醋酸杆菌进行纯化培养,通常采用______(接种方法).
(4)在酸性条件下,可用______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
(5)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发酵液酒精度数一般不超过14度,原因是______.
(6)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今后的年级使用,可将菌液______保存.
(7)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______,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从而使腐乳吃起来更加香甜.
(8)腌白菜味道鲜美,但最好是等腌制好后再食用,未腌制成熟的白菜中,亚硝酸盐等物质的含量过高,食用后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用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化学试剂是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型的细胞核,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反应式:C2H5OH+O2→CH3COOH+H2O.
(3)纯化培养微生物通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4)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5)发酵液酒精度数超过14度,酵母菌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因此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发酵液酒精度数一般不超过14度.
(6)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今后的年级使用,可将菌液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用甘油管藏的方法)保存.
(7)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从而使腐乳吃起来更加香甜.
(8)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化学试剂是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故答案为:
(1)酵母菌有成型的细胞核,醋酸菌只有拟核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需氧型
(2)C2H5OH+O2→CH3COOH+H2O
(3)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4)重铬酸钾
(5)发酵液酒精度数超过14度,酵母菌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6)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7)毛霉 肽和氨基酸
(8)比色法 对氨基苯磺酸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解析
解:(1)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具有成型的细胞核,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由果酒酿制成果醋过程的反应式:C2H5OH+O2→CH3COOH+H2O.
(3)纯化培养微生物通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4)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5)发酵液酒精度数超过14度,酵母菌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因此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发酵液酒精度数一般不超过14度.
(6)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今后的年级使用,可将菌液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用甘油管藏的方法)保存.
(7)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从而使腐乳吃起来更加香甜.
(8)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化学试剂是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故答案为:
(1)酵母菌有成型的细胞核,醋酸菌只有拟核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醋酸菌是需氧型
(2)C2H5OH+O2→CH3COOH+H2O
(3)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4)重铬酸钾
(5)发酵液酒精度数超过14度,酵母菌生命活动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6)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7)毛霉 肽和氨基酸
(8)比色法 对氨基苯磺酸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酿酒过程中若操作不慎,所酿的酒可能变酸.分析回答:
(1)酿酒所需的微生物是______,产生的酒精可以与______ (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2)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______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______法(填“平板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把它们接种到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______.
(3)实验室中常用______法对培养基及器皿进行灭菌.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______、______和无机盐.
正确答案
解:(1)酿酒所需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可以与酸性的重铬酸钾反应,变成灰绿色.
(2)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平板划线把它们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3)实验室中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及器皿进行灭菌.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酸性的重铬酸钾
(2)醋酸菌 平板划线 固体 菌落
(3)高压蒸汽灭菌 碳源 氮源
解析
解:(1)酿酒所需的微生物是酵母菌,产生的酒精可以与酸性的重铬酸钾反应,变成灰绿色.
(2)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若要对该菌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比较便捷的操作是:采用平板划线把它们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肉眼可见的菌落.
(3)实验室中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及器皿进行灭菌.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酸性的重铬酸钾
(2)醋酸菌 平板划线 固体 菌落
(3)高压蒸汽灭菌 碳源 氮源
红茶菌液是一种传统的活菌饮料,能帮助消化,治疗多种胃病.请根据制作流程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红茶菌种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共生体,可以用______法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的菌种.在接种活菌之前要将红茶糖液先煮沸,目的是______,然后冷却,以防止高温杀死红茶菌;
(2)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______℃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微生物,若在培养液中加入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后,呈现______,证明已经产生酒精;
(3)酵母细胞中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______四步.为了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过程,保持细胞内外的pH一致,在样品处理的透析阶段,应将酵母蛋白溶液放人pH较低的______中.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原因是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______,降低分离效果;
(4)当______、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培养液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在利用乳酸菌制备泡菜时,需要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______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I-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正确答案
解:(1)分离菌种常用稀释涂布或平板划线法.在接种之前,红茶糖液要先煮沸后冷却,煮沸是清除培养液中杂菌.
(2)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酒精可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化学反应,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纯度鉴定可用电泳法.为了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过程,保持细胞内外的pH一致,在样品处理的透析阶段,应将酵母蛋白溶液放人pH较低的缓冲液中.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4)醋酸菌为好氧性细菌,故需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醋酸.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然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故答案为:
(1)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 清除培养液中的杂菌
(2)18~25℃灰绿色
(3)纯度鉴定 缓冲液 蛋白质的洗脱次序
(4)氧气 对氨基苯磺酸
解析
解:(1)分离菌种常用稀释涂布或平板划线法.在接种之前,红茶糖液要先煮沸后冷却,煮沸是清除培养液中杂菌.
(2)果酒发酵的适宜温度是18~25℃.酒精可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化学反应,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3)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纯度鉴定可用电泳法.为了准确模拟生物体内的过程,保持细胞内外的pH一致,在样品处理的透析阶段,应将酵母蛋白溶液放人pH较低的缓冲液中.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4)醋酸菌为好氧性细菌,故需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醋酸.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后,然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故答案为:
(1)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 清除培养液中的杂菌
(2)18~25℃灰绿色
(3)纯度鉴定 缓冲液 蛋白质的洗脱次序
(4)氧气 对氨基苯磺酸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与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果酒而利用______(微生物名称)进行发酵.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3)土壤中富含各种微生物,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可获取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室中获取纯净菌的接种方法有______和______.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氮源、______和______.
(4)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急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合成______,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幽门螺杆菌,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色环带.
正确答案
解:(1)制作果酒而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由于酵母菌生长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代谢类型不一样,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 氧气.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
(3)实验室中获取纯净菌的接种方法有 平板划线法和 稀释涂布平板法.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氮源、无机盐和碳源.
(4)根据信息“能以尿素作为氮源”,幽门螺旋菌能够分解尿素,所以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幽门螺杆菌,则尿素被分解后产生氨,PH升高,指示剂变红,则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温度 氧气
(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无机盐 碳源
(4)脲酶 红
解析
解:(1)制作果酒而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由于酵母菌生长和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代谢类型不一样,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 氧气.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
(3)实验室中获取纯净菌的接种方法有 平板划线法和 稀释涂布平板法.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氮源、无机盐和碳源.
(4)根据信息“能以尿素作为氮源”,幽门螺旋菌能够分解尿素,所以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可以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幽门螺杆菌,则尿素被分解后产生氨,PH升高,指示剂变红,则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
故答案为:
(1)酵母菌 温度 氧气
(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
(3)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无机盐 碳源
(4)脲酶 红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