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演替
- 共1143题
关于群落的结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A错误;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B正确;
C、淡水鱼的分层与陆地动物的分层的因素是一样的,也是与食性有关,C正确;
D、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D正确.
故选:A.
(2015秋•海南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种群也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等,A错误;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B错误;
C、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等其他数量特征,C错误;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正确.
故选:D.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故选:D.
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水稻为一个种群,没有群落的空间结构,A错误;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B正确;
C、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C正确;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D正确.
故选:A.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是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A错误;
B、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B错误;
C、食物和栖息环境影响动物的分布,C正确;
D、次生演替不一定能形成森林,取决于环境条件,D错误.
故选:C.
下列选项各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树木、蒿草、动物的总和,不包括微生物,不是一个群落,A错误;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及浮游生物,不包括微生物,不是一个群落,B错误;
C、一片海洋中所有鱼类的总和为多个种群,不是一个群落,C错误;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D正确.
故选:D.
如图显示在一池溏内四种绿藻(a、b、c和d)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其中最能适应弱光环境的绿藻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据图分析,随着水深的增加,光照强度逐渐减弱,说明d种绿藻最能适应弱光环境.
故选:D.
如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大,A错误;
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B错误;
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C正确;
D、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降低,D错误.
故选:C.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2)草原连年遭受过度放牧,会使草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从而加速土地荒漠化,可见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进行.停止放牧后的草原能逐渐恢复生机,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稳定性.
(3)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上长满尖锐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______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______功能.
(4)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即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则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由于过度放牧而破坏环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动物通过观察发现毛刺,故该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播,故为物理信息,毛刺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保护了植物本身,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4)样方法为保证结果准确,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则两年后它的数量为N0×150%×150%=2.25N0.
故答案为:(1)镶嵌 间接
(2)方向和速度 恢复力
(3)物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随机取样 2.25N0
解析
解:(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即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则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由于过度放牧而破坏环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动物通过观察发现毛刺,故该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播,故为物理信息,毛刺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保护了植物本身,故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4)样方法为保证结果准确,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5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则两年后它的数量为N0×150%×150%=2.25N0.
故答案为:(1)镶嵌 间接
(2)方向和速度 恢复力
(3)物理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随机取样 2.25N0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依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引起森林群落中国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食物,因为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和分层,为动物则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而生存,不同层次的植物为不同的动物提供食物因而动物因食性的不同而分层.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