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过程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需经过酶解,其中“酶解”所用的酶应该包括______

(2)过程③一般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目的是______

(3)⑤、⑥过程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4)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生出细胞壁.可以取样,通过______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5)过程⑤⑥⑦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

(6)请说明运用此植物体细胞杂交法的最大好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去除植物细胞壁时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③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该过程可采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也可采用电激、离心、振动等物理方法.

(3)图中⑤为脱分化过程,⑥为再分化过程.

(4)可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来鉴定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5)形成杂种细胞后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其培育成杂种植株,因此图中过程⑤⑥⑦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6)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聚乙二醇(PEG)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3)脱分化    再分化      

(4)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5)植物组织培养

(6)克服不同生物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

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去除植物细胞壁时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③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该过程可采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也可采用电激、离心、振动等物理方法.

(3)图中⑤为脱分化过程,⑥为再分化过程.

(4)可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来鉴定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5)形成杂种细胞后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其培育成杂种植株,因此图中过程⑤⑥⑦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6)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为作物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聚乙二醇(PEG)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3)脱分化    再分化      

(4)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5)植物组织培养

(6)克服不同生物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花椰菜易感染黑腐病菌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体现了酶的______性.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______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原生质体经过______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______,而与______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进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______.(脱落酸、2,4-D)

(5)要想检测导入的黑腐病抗性基因基因是否表达,在分子水平上可用______法进行检测,如果出现杂交带,说明目的基因已经表达蛋白质产品.

正确答案

解:(1)①过程为原生质体的制备,需要去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酶具有专一性等特点,故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②为诱导融合,受体细胞是易感的幼根,供体是抗病的幼叶,诱导成功则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幼叶的叶绿体存在;

(3)去掉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类似于动物细胞,易吸水涨破失水皱缩,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可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能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才能诱导脱分化再分化;

(4)生长素可以诱导生根,和细胞分裂素混合使用可以诱导生芽,要注意其中两种激素的浓度、比例及使用的先后顺序,2,4-D是植物生长调节的促进剂,脱落酸是植物生长调节的抑制剂;

(5)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故检测导入的黑腐病抗性基因基因是否表达,应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专一

(2)叶绿体

(3)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       细胞壁

(4)生根    细胞分裂素      2,4-D

(5)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

解:(1)①过程为原生质体的制备,需要去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酶具有专一性等特点,故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②为诱导融合,受体细胞是易感的幼根,供体是抗病的幼叶,诱导成功则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幼叶的叶绿体存在;

(3)去掉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类似于动物细胞,易吸水涨破失水皱缩,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可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能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杂种细胞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才能诱导脱分化再分化;

(4)生长素可以诱导生根,和细胞分裂素混合使用可以诱导生芽,要注意其中两种激素的浓度、比例及使用的先后顺序,2,4-D是植物生长调节的促进剂,脱落酸是植物生长调节的抑制剂;

(5)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故检测导入的黑腐病抗性基因基因是否表达,应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专一

(2)叶绿体

(3)保持原生质体完整性       细胞壁

(4)生根    细胞分裂素      2,4-D

(5)抗原-抗体杂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乙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药用植物,甲含有效成分A,乙含有效成分B.某研究小组拟培育同时含有A和B的新型药用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培育该新型药用植物,可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______酶和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______,再用化学诱导剂______诱导二者融合.形成的______.融合细胞进一步培养形成______组织,然后经过______形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这种培育技术称为______

(2)这处杂交植株可通过______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正确答案

解:(1)为了培养新型药用植物,可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即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化学诱导剂(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长成完整植株.

(2)人工种子生产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等因素限制,而且可以避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等优点,因此,植物细胞工程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制备人工种子,用到的核心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  果胶酶    原生质体    聚乙二醇  杂种细胞   愈伤    再分化(或分化)   植物体细胞杂交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

解析

解:(1)为了培养新型药用植物,可采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即取甲和乙的叶片,先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再用化学诱导剂(如聚乙二醇)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先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而长成完整植株.

(2)人工种子生产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等因素限制,而且可以避免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等优点,因此,植物细胞工程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制备人工种子,用到的核心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  果胶酶    原生质体    聚乙二醇  杂种细胞   愈伤    再分化(或分化)   植物体细胞杂交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胚状体、不定芽、顶芽、腋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自然状态下不能得到杂种植株,原因是______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其中过程②称为______,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__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马铃薯”属于______倍体植株.

(4)随“神六”太空旅行的种苗中,最受关注的是柴油树试管苗.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______过程即可(填字母编号).

(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该过程相当于______(填字母编号).

(6)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种子类似物,它是20世纪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之一.由发育到______过程(填字母编号)的结构包裹上人工种皮可制备人工种子.

(7)若用在SARS预防上,则融合的a、b细胞宜采用____________两种细胞,生产的抗体可以作为许多重病者的救命良药,从而使患者获得特异性免疫.前者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该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从而违背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死亡的动态平衡.整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______次细胞的筛选.

正确答案

解:(1)番茄和马铃薯属于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

(2)杂种细胞培育中杂种植株的过程,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其中过程②是把ab两个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原生质体融合;过程③是在融合的原生质体外再生出一层细胞壁,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3)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里面的异源六倍体.

(4)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愈伤组织即可提取,愈伤组织为图中的e时期.

(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图中的④⑤.

(6)人工种子是用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制成的,其中图中f阶段为胚状体阶段.

(7)生产单克隆抗体需要用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患者的B淋巴细胞,小鼠的骨髓瘤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原代培养的细胞没有改变;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筛选.

故答案为:

(1)不同种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 

(2)细胞的全能性 原生质体融合 高尔基体

(3)六 

(4)e 

(5)④⑤

(6)f

(7)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患者的B淋巴细胞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两

解析

解:(1)番茄和马铃薯属于两种植物,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

(2)杂种细胞培育中杂种植株的过程,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其中过程②是把ab两个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原生质体融合;过程③是在融合的原生质体外再生出一层细胞壁,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3)由于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因此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的“番茄-马铃薯”属于异源多倍体里面的异源六倍体.

(4)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将柴油树细胞培养进行到愈伤组织即可提取,愈伤组织为图中的e时期.

(5)若培育抗虫棉,将抗虫基因通过适当的途径导入棉花受精卵,然后进行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即图中的④⑤.

(6)人工种子是用胚状体包上人工种皮制成的,其中图中f阶段为胚状体阶段.

(7)生产单克隆抗体需要用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患者的B淋巴细胞,小鼠的骨髓瘤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原代培养的细胞没有改变;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两次筛选.

故答案为:

(1)不同种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 

(2)细胞的全能性 原生质体融合 高尔基体

(3)六 

(4)e 

(5)④⑤

(6)f

(7)小鼠的骨髓瘤细胞 患者的B淋巴细胞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野生马铃薯品种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抗盐碱、抗寒能力,但块茎不能食用.俄、德、芬兰专家共同做实验研究,用野生马铃薯与普通马铃薯的体细胞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生活能力较强的杂交系马铃薯.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①过程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需经过酶解,其中“酶解”所用的酶应该包括______

(2)②过程需要用到聚乙二醇(PEG).其目的是______

(3)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④、⑤过程的实验流程______.由此过程可以看出植物细胞有形成再生组织的可能性,这是______的表现.

(4)配制锥形瓶中培养基时加入了琼脂,其作用是______

(5)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2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生出细胞壁.可以取样,通过______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6)请说明运用此植物体细胞杂交法的最大好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其水解.

(2)细胞融合时常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后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出细胞壁标志着杂种细胞的形成.

(3)由④→⑤是杂种细胞经过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幼苗的过程,实验流程为:融合细胞愈伤组织幼苗,该过程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配制锥形瓶中培养基时加入了琼脂,其作用是使培养基呈凝固状态.

(5)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2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生出细胞壁.可以取样,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6)植物体细胞杂交不通过有性生殖,故可以克服有性生殖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培育出兼有两物种品质的优良物种.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3)融合细胞愈伤组织幼苗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使培养基呈凝固状态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6)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使本来存在生殖隔离的物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兼有两物种品质的优良新物种)

解析

解:(1)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其水解.

(2)细胞融合时常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后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出细胞壁标志着杂种细胞的形成.

(3)由④→⑤是杂种细胞经过脱分化、再分化形成幼苗的过程,实验流程为:融合细胞愈伤组织幼苗,该过程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配制锥形瓶中培养基时加入了琼脂,其作用是使培养基呈凝固状态.

(5)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28小时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生出细胞壁.可以取样,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6)植物体细胞杂交不通过有性生殖,故可以克服有性生殖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培育出兼有两物种品质的优良物种.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3)融合细胞愈伤组织幼苗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使培养基呈凝固状态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6)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使本来存在生殖隔离的物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兼有两物种品质的优良新物种)

下一知识点 :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