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图1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各Cl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______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容器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容器加热,两个容器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D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图2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说明)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1)MnO2+4H++2Cl-Mn2++Cl2↑+2H2O,反应氯离子被氧化成氯气,浓盐酸表现了还原性,反应中有盐和水生成,浓盐酸还表现了酸性,

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酸性、还原性;

(2)SO2使品红褪色,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可以看作是一个化合反应.该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很稳定,受热又能分解放出SO2,而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使品红褪色是氧化性漂白,不可还原,无法恢复,

故答案为:溶液恢复红色;溶液不恢复红色;

(3)氯气和二氧化硫都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用氢氧化钠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气;

(4)①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生成的硫酸和盐酸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品红溶液不褪色,

故答案为:SO2+Cl2+2H2O=4H++SO42-+2Cl-

②当通入的二氧化硫或者氯气中一种气体过量,过量的氯气或者二氧化硫气体能够使品红褪色,

故答案为:控制两种气体通入的量,使其物质的量不相等(或使其比例不等于1:1).

解析

解:(1)MnO2+4H++2Cl-Mn2++Cl2↑+2H2O,反应氯离子被氧化成氯气,浓盐酸表现了还原性,反应中有盐和水生成,浓盐酸还表现了酸性,

故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酸性、还原性;

(2)SO2使品红褪色,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可以看作是一个化合反应.该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很稳定,受热又能分解放出SO2,而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使品红褪色是氧化性漂白,不可还原,无法恢复,

故答案为:溶液恢复红色;溶液不恢复红色;

(3)氯气和二氧化硫都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用氢氧化钠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和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气;

(4)①氯气和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SO42-+2Cl-,生成的硫酸和盐酸不具有漂白性,所以品红溶液不褪色,

故答案为:SO2+Cl2+2H2O=4H++SO42-+2Cl-

②当通入的二氧化硫或者氯气中一种气体过量,过量的氯气或者二氧化硫气体能够使品红褪色,

故答案为:控制两种气体通入的量,使其物质的量不相等(或使其比例不等于1: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用下列装置来确定氯气的性质:

(1)实验室用Mn0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装置①的作用是______,装置⑤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②中的现象是______,装置③中的现象是______,装置②、③中的现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装置④中的现象是______

(4)装置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硫酸用来干燥氯气;氯气有毒,用装置⑤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干燥氯气;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3)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②中有色布条不褪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③中有色布条褪色;

氯气通入硝酸银溶液,先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硝酸银再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④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有色布条不褪色;有色布条褪色;②中是干燥氯气而③中是湿润的氯气,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有白色沉淀生成;

(4)氯气通入硝酸银溶液,先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硝酸银再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AgNO3+HCl=AgCl↓+HNO3

故答案为:Cl2+H2O=HClO+HCl、AgNO3+HCl=AgCl↓+HNO3

解析

解:(1)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浓硫酸用来干燥氯气;氯气有毒,用装置⑤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干燥氯气;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3)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②中有色布条不褪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③中有色布条褪色;

氯气通入硝酸银溶液,先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硝酸银再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④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有色布条不褪色;有色布条褪色;②中是干燥氯气而③中是湿润的氯气,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有白色沉淀生成;

(4)氯气通入硝酸银溶液,先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硝酸银再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AgNO3+HCl=AgCl↓+HNO3

故答案为:Cl2+H2O=HClO+HCl、AgNO3+HCl=AgCl↓+HNO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福建校级期中)某学生应用如图所示意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③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_____.则要克服该事故隐患应在上图的D处连接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正确答案

解:由装置可知,A中浓硫酸干燥氯气,则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有毒,则D应为尾气处理装置,

①本实验为对比实验,将氯气分别于干燥布条和湿润布条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实验目的是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条件,

故答案为: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条件;

②气体A中含有水,影响实验检验,则A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③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可用碱溶液来吸收,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装置图为,故D合理,

故答案为:环境污染;D.

解析

解:由装置可知,A中浓硫酸干燥氯气,则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有毒,则D应为尾气处理装置,

①本实验为对比实验,将氯气分别于干燥布条和湿润布条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实验目的是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条件,

故答案为:探究氯气具有漂白性的条件;

②气体A中含有水,影响实验检验,则A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③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可用碱溶液来吸收,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装置图为,故D合理,

故答案为:环境污染;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能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干燥的氯气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

C过氧化钠的漂白是物理变化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强氧化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色气体和液体,活性炭能使红墨水褪色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故A正确;

B.次氯酸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所以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

C.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某些有色物质,所以过氧化钠的漂白性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二氧化硫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A将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H+

B使红色布条退色(HCl)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红色(Cl2

D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氯水显酸性,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气体,故A不选;

B.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有色布条,故B选;

C.是氯气氧化了亚铁离子,故C不选;

D.氯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D不选.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新制氯水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放久了的氯水会变为______,写出变化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

______

(2)将新制的氯水分成三份:

①向其中第一份中滴入AgNO3溶液,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向第二份中滴入NaHCO3溶液,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向第三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先____________

(3)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漂白粉溶于水跟水中的CO2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氯气和水之间反应:Cl2+H2O=HCl+HClO,氯水中主要含有Cl2、盐酸、HClO、H2O等物质,盐酸完全电离,含有的三种溶质是Cl2、H2O、HClO,次氯酸易分解2HClO2HCl+O2↑,久置的氯水为无色的盐酸溶液,

故答案为:Cl2、H2O、HClO;稀盐酸;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2)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O+HCl,溶液中含有Cl2、HClO、H2O等分子,含有H+、ClO-、Cl-等离子,则

①向其中第一份中滴入AgNO3溶液,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是Cl-+Ag+=AgCl↓,故答案为:Cl-+Ag+=AgCl↓;

②向第二份中滴入NaHCO3溶液,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气体,离子方程式是H++HCO3-=CO2↑+H2O,故答案为:H++HCO3-=CO2↑+H2O;

③含氢离子和HClO,向第三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答案为:变红;褪色;

(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同时有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漂白粉溶于水后,与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同时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

解析

解:(1)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氯气和水之间反应:Cl2+H2O=HCl+HClO,氯水中主要含有Cl2、盐酸、HClO、H2O等物质,盐酸完全电离,含有的三种溶质是Cl2、H2O、HClO,次氯酸易分解2HClO2HCl+O2↑,久置的氯水为无色的盐酸溶液,

故答案为:Cl2、H2O、HClO;稀盐酸;Cl2+H2O=HCl+HClO;2HClO2HCl+O2↑;

(2)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O+HCl,溶液中含有Cl2、HClO、H2O等分子,含有H+、ClO-、Cl-等离子,则

①向其中第一份中滴入AgNO3溶液,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是Cl-+Ag+=AgCl↓,故答案为:Cl-+Ag+=AgCl↓;

②向第二份中滴入NaHCO3溶液,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气体,离子方程式是H++HCO3-=CO2↑+H2O,故答案为:H++HCO3-=CO2↑+H2O;

③含氢离子和HClO,向第三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故答案为:变红;褪色;

(3)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同时有水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漂白粉溶于水后,与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同时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故答案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设计如下实验装置.试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C中为干燥的有色布条,B为无色液体,D中为NaOH溶液

(1)在常温下,KMnO4固体可以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则其反应装置应选用甲、乙、丙中的______

(2)B中的液体为______,其作用为______

(3)A、C中有色布条的颜色变化分别为______,A、C的实    验现象说明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______(填“是”或“否”).

(4)D中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5)将产生的氯气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组内有甲、乙两种    意见:

甲:氯气溶于水溶液显酸性,中和了NaOH,使溶液褪为无色;

乙:氯气溶于水生成漂白性物质,使溶液褪为无色.

丙同学在褪色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溶液一直未见红色,则______的意见正确.(填“甲”或“乙”)

正确答案

解:(1)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反应不需要加热,为固体与液体反应,且氯气能溶于水,甲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加热制备气体,乙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反应,要求固体难溶于水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丙装置适合,故选丙,

故答案为:丙;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和氯气不反应,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氯气或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3)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的氯气中有水蒸气,进入A中,氯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有漂白性,A中有色布条褪色,B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氯气,干燥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所以C中有色布条不褪色,A、C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A中有色布条褪色,C中有色布条不褪色;否;

(4)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5)因在褪色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因溶液中有酚酞,碱性溶液应显红色,溶液一直未见红色,说明氯气溶于水生成漂白性物质,使溶液褪为无色,不是由于碱被中和褪色,故乙正确,

故答案为:乙.

解析

解:(1)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反应不需要加热,为固体与液体反应,且氯气能溶于水,甲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加热制备气体,乙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反应,要求固体难溶于水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丙装置适合,故选丙,

故答案为:丙;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浓硫酸和氯气不反应,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

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氯气或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3)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的氯气中有水蒸气,进入A中,氯气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有漂白性,A中有色布条褪色,B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干燥氯气,干燥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所以C中有色布条不褪色,A、C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A中有色布条褪色,C中有色布条不褪色;否;

(4)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故答案为:Cl2+2OH-=Cl-+ClO-+H2O; 

(5)因在褪色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因溶液中有酚酞,碱性溶液应显红色,溶液一直未见红色,说明氯气溶于水生成漂白性物质,使溶液褪为无色,不是由于碱被中和褪色,故乙正确,

故答案为:乙.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若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A浓H2SO4

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

D浓NaBr溶液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氯气经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为干燥氯气,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故A错误;

B.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经过饱和食盐水后,氯气中混有水,能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可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正确;

C.氯气经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而被吸收,则有色布条不褪色,故C错误;

D.氯气经过盛有NaBr溶液的洗气瓶与Na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被吸收,则有色布条不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红色布条褪色.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D中不可以是浓硫酸

BD中可以是水

CD中可以是饱和食盐水

D通入的氯气含有水份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中含有水蒸气,遇到有色布条,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漂白作用,氯气通过D装置后,遇到有色布条不退色,说明D装置中的液体可以是干燥氯气,也可以是吸收氯气;

A、D中可以是浓硫酸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故A错误;

B、D中是水时,会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错误;

C、D中是饱和食盐水时,氯气通过后会含有水蒸气,遇到有色布条褪色,因为氯气含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漂白作用,故C错误;

D、实验现象说明通入的氯气含有水分,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探究“红色布条褪色的原因与次氯酸有关而跟氯气无关”.某学生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1)实验时,将干燥的氯气从______(填“a”、“b”标号)通入.

(2)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如从b通入,则进入A的氯气将不再干燥,则A中的干燥红色布条也会褪色,因此实验时,将干燥的氯气从a通入,

故答案为:a;

(2)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红色布条褪色的原因与氯气无关,

故答案为: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说明与氯气无关;

(3)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

解析

解:(1)如从b通入,则进入A的氯气将不再干燥,则A中的干燥红色布条也会褪色,因此实验时,将干燥的氯气从a通入,

故答案为:a;

(2)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红色布条褪色的原因与氯气无关,

故答案为: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说明与氯气无关;

(3)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故答案为: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

下一知识点 : 硫和氮的氧化物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