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 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结果如图。(备注: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

(2)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_____而增大。本实验中, 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__________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叶获得的光照和CO2更充足。已知其他叶片的光合产物能补充穗位叶生长和玉米籽粒发育所需,若去除顶部叶片过多,可导致穗位叶和玉米籽粒的有机物__________降低,使其积累的有机物减少,造成减产。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适度去除顶部叶片,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__________。

(5)为确认穗位叶的光合产物是否向遮光叶片运输而导致减产,可进一步设计实验:对玉米植株顶部2片叶遮光处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实验时向包住穗位叶的透明袋中通入__________,其他生长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类囊体(或:囊状结构)            C3的还原

(2)去叶程度的增强(或:去叶数量的增多)     去除2片叶

(3)单株          输入量

(4)增长趋势一致

(5)14CO2 (或:C18O2、带有放射性标记的CO2)     顶部2片遮光叶片是否有放射性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凤眼莲原产南美州,作为入侵生物对我国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科研人员对生长于江苏南京的凤眼莲进行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当光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强度就不再增加,这时的光强度是光合作用光饱和点;当光减弱到一定限度时,光合强度就测不出来(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正好相等,比值为1),这时的光强度称为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图一和图二分别是通过实验测得凤眼莲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温度的关系,实验时间为8月某晴天上午9时进行,此时自然光强度为500lx。图三和图四是研究人员研究凤眼莲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变化所绘制的曲线。据图分析:

(1)当光照强度从饱和点2458(lx)到2800(lx)时,叶片光合速率仍没有明显下降,说明凤眼莲对强光环境 _________,与原产地相比较,该地区凤眼莲光合强度主要限制因素是 ______ 。据图二,凤眼莲最适光合温度范围为 _______ 。温度对光合速率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 阶段。

(2)科研人员对生长该地的凤眼莲、玉米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测量,获得如下数据:(净光合速率是以单位面积的植物叶片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的量来表示)

与玉米相比较,能充分说明凤眼莲生长较快的原因有:

①最大净光合速率高,强光条件下能大量积累有机物;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和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根据凤眼莲和玉米的测量结果,两者有机物的最大净光合量的差值为______ μg/(m2·s)。

(4)处于图三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________过程中,图四显示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适应能力强      光照强度      30-35℃(或30-40℃)      暗反应

(2)②光补偿点低,弱光条件下也能积累有机物

(3)124.2 

(4)衰老   叶绿素含量下降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9 分

下圈甲表示小球藻的某生理过程,科学家向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放射性14CO2,在不同条件下连续测量小球藻细胞中14C标记的图甲中三种化合物的相对量,其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图甲所示生理过程发生在_______中,若使该过程持续稳定的进行,必须由光反应持续提供_______。

(2)图乙曲线A、B、C分别表示图甲中化合物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相对量的变化。

(3)曲线B先上升后下降,请写出导致其下降的主要生理过程的反应式:_______

(4)曲线A有两次上升过程,参照图甲分析原因分别是:光照条件下,_______,使其上升;突然停止光照,_______,14CO2继续被固定,使其再次上升。

正确答案

(1)叶绿体基质;[H]和ATP

(2)C3;(CH2O);C5

(3)

(4)小球藻洗手培养液中14CO2并逐渐合成14C标记的C314C标记的C3不能继续还原

解析

略。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细胞内的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的各种膜)上的是()

ADNA复制

B暗反应

C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

D氨基酸脱水缩合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1 分

回答关于生命结构基础的相关问题:

(1)图一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________________;丙中图示生物与乙图相比,其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2)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_______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在此生理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是   __________   。能合成ATP的场所是 __________(在a~d中选择)。

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杀病原微生物的目的。(如图二)

图二

(3)从来源看,抗生素可以来源于微生物,也可以来源于动植物,如:青霉素来源于________(微生物),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欲大量大幅度提高青霉素有效含量,通常采用___________方法,得到高产菌株。若想运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大量获得悬铃木细胞分泌的抗生素X,请简述其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化能自养生物(或硝化细菌等);    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无成形细胞核)

(2)c;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abd

(3)青霉菌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或抑制细菌形成细胞壁的酶的合成)

(4)人工诱变(或诱变育种)

①提取(或人工合成)悬铃木中控制抗生素X合成的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并导入细菌,筛选出能合成抗生素X的菌株

③ 再利用发酵工程生产抗生素X

解析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下一知识点 :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