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共393题
4.对下列四幅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甲图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1、2、3、4、5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乙图是温度影响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有 ( )(用图中数字表示),A表示( ),D表示()。CO2由2过程产生到5过程利用,至少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2)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温度为( )。在1 5℃时,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 )倍。假设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 )。分析图中柱状图变化,可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所需要的( )不同。
正确答案
(1)3和4 ; 丙酮酸 ; ATP和[H] ; 8
(2)30 ℃ ;3.5 ; 20 ℃ ; 最适温度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 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结果如图。(备注: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
(2)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_____而增大。本实验中, 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__________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叶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适度去除顶部叶片,可使玉米单株光合速率和群体光合速率__________。
(5)为确认穗位叶的光合产物是否向遮光叶片运输而导致减产,可进一步设计实验:对玉米植株顶部2片叶遮光处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实验时向包住穗位叶的透明袋中通入__________,其他生长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类囊体(或:囊状结构) ; C3的还原
(2)去叶程度的增强(或:去叶数量的增多) ; 去除2片叶
(3)单株 ; 获得的光照和CO2更充足
(4)增长趋势一致(均增长)
(5)14CO2 (或:C18O2、带有放射性标记的CO2) ;顶部2片遮光叶片是否有放射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在夏季晴朗白天,测定一片树林中的甜槠(大型乔木)、披针叶苔草(草本)的CO2吸收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如图甲)。选取生理状态良好的甜槠植株,保持温度、CO2浓度等恒定,测定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O2和C02的释放量(如图乙)。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在同一片树林中,披针叶苔草光合作用速率较甜槠 。披针叶苔草光合作用速率,除了受其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 )等因素影响外,还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
(2)从图乙可知,若在光照强度为c时光照12h,再黑暗12h,交替进行,则甜槠能否正常生长?答:( ),原因是( )。
(3)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往往是与其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据图可以推测披针叶苔草生活的环境最可能是 ( )。
正确答案
(1) 低 光合作用酶的活性(数量)
(2)不能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被细胞呼吸消耗
(3)阴暗(或阴暗、潮湿)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 某研究小组用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结合所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一:探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如甲图所示。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 ) 、( ) 。实验还发现,不仅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番茄植株的生长也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番茄生长的调节方式是( ),与番茄果实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 ),环境温度降低时,该物质运输速度会 ( )。
(2)实验二: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如乙图所示。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若在C点突然提高CO2浓度,叶绿体内ADP含量和C3含量依次将( )和___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3)实验三:若遭遇干旱,初期番茄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片气孔关闭,吸收CO2减少,直接影响( ) 过程;随着干旱的延续,番茄根细胞严重失水,可能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最终导致死亡。
(4)实验四: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若M=MB-MA,则M表示( ) 。
正确答案
(1) 光照强度 ; CO2浓度 ; 激素调节 ; 生长素; 减慢
(2) B、D(缺一不可);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
增加 ; 增加
(3)暗反应 ; 质壁分离
(4)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某小组用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将一组金鱼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在不同室温下,均可观察到在光下有气泡放出。他们以太阳灯(冷光源)作为光源,移动太阳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实验结果如图甲,请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研究的是( )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以( )为指标衡量光合速率。
(2)图甲中A点的C3含量( )(大于/小于/等于)C点,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B点将向( )(左/右)移动。
(3)该小组分离出金鱼藻中的叶绿体(见图乙叶绿体的模式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结构D上发生的能量转换为( )。
正确答案
(1)光照和温度 单位时间内气泡放出量
(2)小于 左
(3)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生态学家研究发现,植物群落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率)与群落的P(光合作用)/ R(呼吸作用)比率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右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Ⅰ.为了提高温室的经济效益,需要调控好温室内的光照、温度、气体和湿度。科研人员对温室栽种的作物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下是实验测得的有关数据.(甲表所示为特殊的装置内,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到的该植物的氧气释放量。乙图表示不同叶片的色素层析条带。丙图中曲线1、2分别表示作物的实际光合量和净光合量。)
根据上述有关数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甲表可知,在光照强度为4单位时,该作物光合作用的实际产氧量为( )
μL/cm2叶面·min。
(2)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菠菜不同的叶在叶绿体色素含量上的区别,分别选择了菠菜“深绿叶”、“嫩绿叶”、 “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乙图A、B、C三组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_组滤纸条是深绿叶的,a带所示色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b带的颜色为______________。
(3)由丙图分析: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的温度是( ) ;假如植物生活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环境中,则在环境温度达到约( ) 时,该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 ) 。
Ⅱ、低温和高温会伤害植物细胞,为了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高温、低温等的影响时,常能伤害细胞的结构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大,结果细胞内含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抗逆性愈弱。
(2)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3)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4)分析变量: 自变量:( ) 。因变量:( )。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小麦幼苗30株,去除残留胚乳,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四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编号为1、2、3、4号;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第四步:1号小烧杯置于冰水水浴中;2号小烧杯置于室温下;3号小烧杯置于45℃的恒温水浴中;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去除小烧杯中的幼苗,并 ( )
第六步: ( )
(6)回答问题:
①实验的第一步中要去除残留胚乳,并用蒸馏水冲洗的目的是( ) 。
②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在实验的设计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本实验采用的做法是 ( ) 。
正确答案
(1)0.4
(2)A;胡萝卜素; 黄色
(3)25℃; 35℃; 此温度下,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有机物的积累量与黑暗环境中呼吸作用的消耗量相等,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为0,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或一昼夜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为O)
(4)温度; 外界溶液的电导度(或膜的透性)
(5)第三步:每10株置于1、2、3号小烧杯中,4号作为空白对照;
第五步:使小烧杯中的溶液恢复至室温;
第六步: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6)①防止残留胚乳及其他杂质干扰实验结
②设计了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小麦的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1为小麦叶肉细胞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图中X、Y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 。
(2)将小麦植株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请据图分析:
①当光强度大于8时,25 ℃与15℃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M1 、M2,结果应为M1( )M2(填“>”、“<”或“=”)。
②在35 ℃条件下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1时,植物( )(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③请在图3中绘出5℃—35℃条件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不考虑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图一表示水稻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生理过程,其中a、b、c表示物质,甲和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器;图二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细胞器甲乙都有双层膜,乙的名称是( ),物质c是一种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它在乙的 ( )(场所)被彻底分解;将结构乙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置于清水中,则其内膜破裂( )(早、晚)于外膜。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甲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甲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甲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 )。
(3)从图二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 ( ),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 ( )。在13℃~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 )(增强、减弱、不变),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 )(增强、减弱、不变)。
(4)恒定在上述( ) ℃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l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 ) mg。
正确答案
(1)线粒体 ; 基质或线粒体基质 ; 晚
(2)颗粒中的脂质参与叶绿体中的膜结构
(3)A ; B+2A ; 增强 ; 增强
(4)14 ; 30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