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共214题
28.试回答下列与动物抗利尿激素分泌和生理作用有关的问题。
Ⅰ.上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部分神经联系。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刺激①处,②轴突末梢处有抗利尿激素释放。这属于反射吗?( ),请说明理由:( )。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 )。②处的抗利尿激素通过( )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
Ⅱ.肾小管细胞主要利用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分。下图简要表示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调节机制。
(1)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最可能来自哪一种细胞器?( ) 。
(2)如图所示,生物膜之间可相互转换,这是由于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3)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细胞,改变了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从而( ),最终促进了对水的重吸收。
(4)某人因基因突变导致受体结构改变,不能接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那么,此人的细胞外液渗透压较正常人( )(高/低)。
正确答案
Ⅰ.不属于; 没有完整反射弧的参与(或其他合理答案); 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 体液(或血液或细胞外液)
Ⅱ.(1)高尔基体
(2)一定的流动性
(3)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4)高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乙图表示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 ,乙图是甲图中 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
(3)静息时,乙图中①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呈______;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_____的通透性增加,使其大量内流,导致刺激点两侧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
正确答案
(1) 感受器 d
(2)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内负外正(外正内负) N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人体的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当机体中某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后,该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________(填“快”或“慢”)。
(2)当机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在下丘脑和垂体所分泌激素的作用下,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超过一定量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种调节为________________。
(3)当机体失水过多时,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激素会增加。该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而靶细胞靠________识别该激素并与之结合。
(4)当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相关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到胰岛,此过程中胰岛属于________(填反射弧中某一结构);此时胰岛细胞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单向 ;慢
(2)神经一体液调节 ;(负)反馈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 特异性受体
(4)效应器 ;产生并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下列生理活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基本无关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下图是反射弧、突触和神经纤维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b中为感受器的是(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2)图2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中的1表示( ),1中物质的释放依赖膜的( ) 性。
(3)图3的①、②、③中的兴奋部位是 ( ),①②间的兴奋传导方向为( )
(用箭头和序号①②表示),该方向与膜( )(填“外”或“内”)的电流方向一致。
(4)图2与图3相比较,兴奋在图2传递的特点是( ),原因是( )。兴奋在图2中传递时信号的变化是( )。
正确答案
(1) a ; 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2) 突触小泡 ; 流动
(3) ② ; ②→① ; 内
(4)单向传递 ;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电信号 → 化学信号 → 电信号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将电极插入右图中C和D两点的细胞膜内,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刺激A点后,检测到的结果应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Ca2+有利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而Cu2+能抑制Ca2+的作用。若瞬间增大组织液中Cu2+的含量,将引起的效应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甲表示胰岛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图乙为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机理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神经递质是由( )细胞分泌的,图中“功能蛋白A”的生物效应是促进___________的合成和分泌。参与上述运输和分泌过程的细胞器有 ( ) 、( )。
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__________作为原料,参与②过程的RNA有( ) 。
(2)图乙示过程反映胰岛素降血糖的生物效应主要表现为( ) 。下丘脑对胰岛细胞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应的激素名称)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调节过程中下丘脑释放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_。
(3)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为探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2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可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
②实验步骤:
ⅰ.取20只健康大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制备成实验性患有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给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给乙组每只大鼠___________,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
③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神经 ; 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写一项即可) ; 内质网; 高尔基体 ;
核糖核苷酸 ; mRNA、tRNA、rRNA
(2)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 神经递质
(3)
②ⅰ.链脲佐菌素溶液
ⅱ.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
ⅲ.灌喂蒸馏水2 mL/d
④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